《耕作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5-11-24 09:59丁位华孙海丽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26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丁位华 孙海丽

摘 要:耕作学是一门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学科。针对传统耕作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理论高于实践”、“黑板教学”的不足之处,该文就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了一些尝试,旨在通过对耕作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研究,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的改革,并为其他学科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耕作学 教学方法 改革与实践创新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014-02

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农艺学的一个分支,亦称农作学,属于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生产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多目标性的特点,因此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尤其是作为农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1]。其内容主要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复种、间套作、轮连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对策等,在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农村政策、土地政策的调整,我国的农村和农业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耕作学教学模式在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何提高耕作学的授课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教学方法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学方法本身又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多年的耕作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传统的理论讲授与事实举例等内容重复、理论多实践少、“黑板种田”的旧有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21世纪大学生发展的需要[2]。因此,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升和改革耕作学教学内容体系、改变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势在必行。近年来,笔者以所讲授的耕作学课程为例,就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了一些尝试。

1 调整首堂课内容,明确每章学习重点和方式,吸引学生兴趣

耕作学自开课以来,过去一直采用粉笔板书、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尽管知识点清晰,但学生尤其是非农村来的学生,对许多农艺操作措施没有直观的感受,很难理解,尤其是首堂课,有些老师直入主题,理论性太强,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首堂课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首堂课的认知性和学习以后各章节的兴趣。该校所用耕作学教材是曹敏建老师主编的、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教材,共有8章内容,把其中的作物布局、间套复种、轮作连作和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分为种植制度模块,主要介绍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和持续发展的作物布局、间套复种、轮作连作和种养结合的理论与技术。通过该部分的讲授使学生在宏观水平上掌握实现农业发展的作物布局技术、作物组织技术和作物持续发展技术。其次把土壤耕作、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分为养地制度模块,主要介绍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土壤培肥、土壤耕作技术。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有什么样的用地水平,就必须有什么样的养地水平,同时还要掌握实现土壤培肥的一般途径和土壤耕作技术。最后再顺水推舟,学习耕作制度的发展与区划,使学生重点掌握耕作制度发展的一般过程、发展原理和发展趋势,让学生认识到当代耕作学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科学。在讲解过程当中,始终本着主体明确,结构合理和内容实用,重视联系的原则,让学生明白哪些章节是重难点,哪些章节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形成一种期待,产生想了解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2 多媒体授课与板书授课相结合,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耕作学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传统的耕作学教学更多地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论知识的记忆,死记硬背,学生很容易产生听课疲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相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手段,能将传统的言语表述形象、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并被广泛采用,其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教学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直观性强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尽量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从而起到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3]。目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如在讲解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时,边讲解边播放各种种养模式和各地庭院经济的大量图片和视频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把课本上虚无缥缈的东西变成了可以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学生对教学内容自然耳目一新,明显增加了学习兴趣。此外,教师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查找、收集新的资料,补充新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为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探索,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板书授课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进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 参与式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的改革,农业生产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合格人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了解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专业课进行参与式与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毕业生素质的重要环节。

根据现行教材以及我们以往讲授这门课程的经验,笔者在耕作学参与式与实践性教学方面主要安排了以下3个方面内容。

3.1 課堂调查问卷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了对学生的需求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也为了检验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以及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在教学中期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课堂调查问卷。

从制作的耕作学课件的使用效果看,认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人数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58.34%、41.66%和0,说明制作的课件基本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穿插的图片、视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学生参与式教学授课效果,认为“当堂听懂”、“基本听懂”和“一般”的学生人数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35.42%、60.42%和4.16%,说明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有助于学生对当堂讲授的内容消化吸收。对于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认为“多”、“较多”和“一般”的学生人数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25%、56.25%和18.75%。从结果可以看出,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18.75%的“一般”结果也表明,被调查学生希望参与式教学能够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如何多方面更加有机的结合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从课堂上是否愿意参与互动方面来看,认为“愿意”、“比较愿意”和“不太积极”的学生人数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8.34%、33.33%和58.33%。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58.33%的学生表现为不太积极,这个调查结果很出乎意料,学生一方面要求进行参与式教学,一方面又不愿意或不容易接受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可能归结为现在的学生仍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接受新教法的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还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并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对于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上,认为“提高能力”、“不明确”和“和专业能力无关”的学生人数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97.92%、2.08%和0,说明新教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耕作学实习、实践和参观

现场和实物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授课过程当中,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现场、自己动手和实物教学的方法,将一些需要在黑板上描绘的抽象问题变得更加简化,是我们耕作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4]。为此,在不同章节,针对不同所授内容对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周具有针对性的实习,如在学习耕作方式章节时,带领学生进入大田,了解什么是间混套作以及我国主要的种植方式,明确不同农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在学习土壤耕作时,从整地到播种让学生亲自参与,让学生明确土壤耕作是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明白“纵有良田千万顷,收成多少在于耕”的道理。在学习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时,带领学生参观考察郑州市中牟县弘亿国际庄园以及中牟县晨明生态园等生态农业庄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新型农业发展的前景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美好未来,摈弃掉学习农学专业、从事农业生产是低等职业的老思想。实习、实践或参观后,还要求学生必须写一篇总结报告,并按比例计入最终的考试成绩。总之,通过考察学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并且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产生自己想要创业的冲动。

3.3 耕作学实验

此外,为了配合课堂所授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针对调查问卷中学生关心的主要问题,设计了相关实验内容。如为了了解间混套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制定作物布局方案;为更好地了解复种农业技术,分别设计了复种的分析和设计以及种植制度光能利用率的计算;为让学生了解污染土壤的改良利用以及土壤培肥与建立用养结合的平衡体系情况,分别设计了不同茬土壤物理性状的测定以及不同种植方式农田养分和水分平衡分析实验。耕作学实验包括的5个项目,每个实验3个学时,共15学时,基本涵盖了耕作学课堂教学涉及的有关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的主要内容。每次实验结束,必须按时上交详细的实验报告,并按比例计入最终的考试成绩。

4 建立考核体系,注重能力测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耕作学的考试最佳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发现,要求采取“单一试卷”的学生比例为10.42%,要求采取“论文、报告”的学生比例为58.33%、要求采取“实际操作”的学生比例为31.25%。因此,我们针对学生重在能力锻炼的要求以及耕作学课程教学重在实践的实际情况,对考试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新的考试体系,采取撰写课程论文+动手实践+实验+实习考察4部分相结合的模式,即学生最后得分由采用书本中基本理论与技术撰写而成的课程论文和平时的实验、实践成绩相结合,其中专题论文占总成绩的50%,动手实践和实验分别占总成绩的20%,实习考察占总成绩的10%,注重能力测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一方法的改革,活跃了同学们的学习气氛,通过撰写课程论文,使学生对耕作学课程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通过对耕作学某一热点或难点问题的综合分析或对前人研究结果的综述,为毕业论文设计和撰写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通过把平时的实验、实习和考察成绩计入总成绩,使学生学习重在平时,重视能力锻炼,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生学农爱农的兴趣。

5 结语

21世纪是国家改革、发展、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就业方面进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总的来看,我们的耕作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应用较少,还不能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不足,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完善,做到因人、因专业而宜,从而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增良,宋长青,王汉忠,等.农科类校内基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1998(1):41-44.

[2] 刘世平,庄恒扬.耕作学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2(18):174.

[3] 马新明.耕作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0(4):62.

[4] 宁堂原,苏琳,李增嘉,等.加强耕作学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农业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8(3):3-5.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