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三
在乡下,经常游走着一些生意人,他们为了推销商品,除了吆喝之外,还会使用本行业特定的响器,以招徕顾客。
云牌。它是卖香油的生意人的响器。“当儿——当儿——当儿——”声音格外清亮,余音久久不绝。这就让人似乎看到了清亮亮的香油,以及卖油郎用油提子往油瓶里倒香油时拉出的长长的细细的油线儿。这种响器是直径一尺左右的圆形薄铜片,边缘处打有两个小孔,间隔三四寸的样子。两个小孔里各系一根细绳儿,终端系在一根筷子般粗细的木棍儿上,作为提梁儿。两根提绳儿很长,如果把胳膊端起来提着云牌,云牌就在人的腿膝盖之下,直着身板是敲不到的。如果猫下腰,云牌就会拖到地面上。因此,敲云牌是很要一番功夫的。敲时,卖油郎要适度叉开双腿,左手提起云牌晃动,待将云牌晃到了腰的高度,右手的敲棒儿才能准确地敲到它的中心部位。因为晃动云牌需要时间,这就给它的余音留足了充分的空间,听起来不但清亮,而且悠扬细腻。
梆子。它是卖豆腐和卖醋生意人用的响器。做这两种生意的人大都是推着独轮车。待进了村巷后,将车子停稳妥了,便从车上拿出木梆子来敲。这种梆子和剧团演出时敲的梆子形状基本相似,只不过演出用的梆子在选料和制作上考究一些罢了。所不同的是,生意人敲的梆子,大多在底部安插着一个木把,以便于把握,高举时敲打起来更方便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些生意人敲梆子的节奏各有不同,以至于时间长了,乡亲们通过其节奏,便知晓是哪一位生意人来了,以便进行选择。
小铜锣。它是染布师傅的响器。小铜锣只有茶杯口般大小,上系着很短的细绳。敲打前,须将细绳挑在左手张开的拇指和食指上,右手捏一小棒儿进行敲击。“当当当、当当当。”其音短促,敲打的节奏也快,但声音并不响亮,因此传播的并不太远。它的优点是小巧玲珑,使用和保管都十分方便。在昔日的冀中乡村,小铜锣只适用于染布的生意人。所谓染布,也只是将家织粗白布通过扎染的方式,染成青白相间的颜色。就是这种扎染和这种独特的响器,最让人感到温馨和可亲。
铁钟。它是卖棉油(黑油)生意人的响器。卖棉油的生意人推的也往往是一架独轮车。车的左侧是盛油的油篓子,右侧是用来盛放换油时换来的棉籽的。而那口铁钟,则吊在独轮车靠车把处的车梁上。独轮车停在街头后,生意人先用右脚把吊在车盘底下的铁钟踢上三、五下,随着“叮当叮当”的沉闷的钟声,便伸长脖子吆喝一声“打黑油!”吆喝声和钟声一样沉闷。铁钟因为是吊在车底下的,除声音沉闷外,传播的距离也是非常有限的,但生意人的腿快,一点都不会影响生意。
拨浪鼓。把拨浪鼓作为招徕生意响器的行当,有三种。一是收破烂的师傅,他们摇的拨浪鼓个头要大一些,通常直径在七寸左右的样子。这种拨浪鼓发声大,但不清、不脆、不亮,显的有些混沌,脾气燥的人摇起来十分吵人;二是买针头线脑儿的货郎摇的拨浪鼓,有拳头般大小。他们肩挑货箱,手摇拨浪鼓,“嘣咚咚、嘣咚咚”的声音,很是清脆。只要鼓一响,就会招出满街筒子的大闺女、小媳妇,成为街头一处亮丽的风景;三是买绣花针、绣花线、雪花膏等闺中用品的,他们摇的拨浪鼓上有一面装有小铜盘,摇起来蒙牛皮的那面“嘣嘣咚咚”,小铜盘的那面“丁丁当当”,不但清脆、而且带有三分甜亮。
敲击商品。还有一些行当,生意人没有特制的响器,而是以商品代替响器,直奔主题。譬如,买瓷器的,他们便直接敲击盘子、碗、缸、瓮,敲起来声音清脆悦耳,还能通过敲击发出的音响,判断商品的质量。
当然,在广大农村,生意人还有好多行当,他们的响器也五花八门,如锯盆锯碗的、说书算命的、弹棉花做被套的、剃头修秤的,等等。总之,响器的声音在昔日农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以至于现在有的行当已经断档消逝,但那一阵阵富有生活情调的响器声,依然温暖着人们的记忆,久久不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