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城市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开封市为例
张娜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养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助于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弥补机构和家庭在社区养老中的不足,还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热情,实现其“精神自养”。文章对开封市6个社区的55岁以上居民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城市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意愿受个体体征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为提高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必须逐步完善针对老年人的保障机制和支持系统的建议。
老有所为;城市社区;老年志愿服务
20世纪末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老年抚养比达13.1,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1]。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加大整个国家的养老压力,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011年9月,老龄委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以适当方式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重视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服务、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3]。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为应对老龄化危机,应充分发掘老年人力资源,积极研究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志愿服务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成为我国较为重要的养老模式组成部分,探讨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转变社会观念、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政府制定鼓励老年人社会参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学界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主要是从探讨老年人“老有所为”开始的。邬沧萍、杨庆芳(2011)认为老年人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力量。“老有所为”不仅有助于消除和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悲观情绪、消除对劳动力不足的担心,还有助于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的问题[4]33。杜鹏、王菲(2011)认为“老有所为”与老年人社会参与不能等同,但老年社会参与是“老有所为”的一种实践形式,要在尊重老年人群内部的差异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促进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筹发展[5]37。李宗华、高功敬(2009)指出,城市老年人获取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社会场域和现实落脚点是社区。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是否与子女居住、社区组织条件等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6]118。
关于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研究,段世江(2012)指出老年志愿者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老年志愿者依据组织方式和程度可以分为:自由志愿者、定向志愿者和有组织的志愿者三种[7]3120。李芹(2010)认为老年人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可以与年轻人一样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不仅改变社会对老年人的负面看法,还有助于老年人满足扩展社会关系网络、提升自我、感受快乐的美好意愿,老年志愿者更倾向于依托社区居委会组织活动[8]79。段世江、安素霞(2011)指出随着社区自治的完善和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行,社区已经具备动员和组织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有利条件[9]42。李宗华、李伟峰等(2011)认为社区参与是现实层面的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老年人社区参与的重要方面,人际交往、文化程度、社区组织发育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意愿[10]113。王新松、赵小平(2013)通过对全国27个城市、108个社区的实地调研指出经济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公民参与志愿活动[11]111。
以上文献充分说明了作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实现“老有所为”、积极应对老龄危机意义重大。虽然国内关于老年人志愿服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将在充分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研究影响城市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因素。
本研究数据来自2013年7月在开封市开展的“社区老人需求”调查。为了保障样本的代表性,在参考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基础上,选取开封市6个社区进行调查。调查员由河南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完成,采用系统抽样与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55岁以上受访者,调查采用一对一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记录。共发放问卷750份,获得有效问卷714份,有效回收率为95.7%。并通过SPSS19.0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样本中,男性占42.6%,女性占57.4%。55-64岁占23.1%,65-74岁占40.4%,75岁以上占36.5%。74.9%的被调查者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学历以无正式教育和初中为主,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71.1%的被调查者有配偶,家庭结构较为完整;57%的被调查者健康自评较为满意;14.7%的被调查者感觉没有足够的钱生活,被调查者整体经济自评良好;42%的被调查者与子女居住在一起,30.3%的被调查者与社区人员互动不频繁;2.8%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成员互相关心程度较低,5.2%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很少可以依靠,家庭关系整体较为和谐;42.1%的被调查者有2个及以下子女,55.6%的被调查者对社区和谐状况比较满意,22.3%的被调查者对社区居委会工作情况满意,对居委会工作情况满意度整体偏低(见表1)。因问卷设计的限制,本文对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上变量展开。
表1 被调查者主要特征变量分布
本文的因变量为老年人是否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老年人是否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二分变量,不愿意参加赋值为0,愿意参加赋值为1。因此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交互分析
对老年人志愿活动参与意愿及其相关变量的交互分析,是研究二者相关关系的重要方面。交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有无配偶、健康自评、是否有足够的钱生活、是否与子女居住、与社区人员互动、子女个数、家庭成员互相关心、社区和谐状况和居委会工作状况等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从性别上看,相较于女性,男性有更高的志愿活动参与意愿。这可能是囿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女性较多的承担了家务劳动,参与志愿活动的时间、机会相对较少。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兴趣逐渐降低。老年的过程正是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患病、意外伤害风险加大的过程。由于身体条件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变差,从而限制了老年人的行为选择。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可能性越高。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为老年人获取资源服务他人创造了条件,老年人可以凭借自身知识更好的参与志愿服务。从婚姻状况看,有配偶的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兴趣较没有配偶的老年人高。完整的家庭结构有利于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产生服务他人的内在推力。从健康自评来看,健康自评较差的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兴趣高。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想通过参加志愿活动改善自己的身心状况。从经济自评来看,经济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兴趣越高。经济条件是老年人保证幸福晚年最基础的物质条件,也是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基础条件。只有经济无忧,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没有后顾之忧。从与社区成员互动来看,与社区成员互动程度高的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兴趣较高。社区成员的互动网络为老年人提供了精神慰藉,也为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提供了组织支持。从子女个数来看,子女个数较多的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兴趣较低。从是否与子女居住来看,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参与意愿更低。从家庭关系上看,感觉“家庭成员互相关心”时时有的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兴趣较低。这综合说明了子女个数较多的老年人,养老风险相对较低,“养儿防老”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而和谐的家庭关系易于老年人形成健康的心理状况,老年人可以从家庭中获取精神慰藉,从而降低了参加志愿活动的意愿。从社区和谐状况来看,对社区和谐状况越满意,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兴趣越高。和谐的社区环境为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老年人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从居委会工作状况评价来看,老年人对社区居委会工作越满意,其参与志愿活动的兴趣越高。居委会是服务老年人最基层的组织,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对居委会工作越满意,老年人越容易配合、响应居委会的组织的活动,从而推动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见表2)。
表2 是否有兴趣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与相关变量的交互分析表(%)回归分析
162.038.0100 273.426.6100 377.622.4100是否有配偶年龄P=0.002 078.321.7100P=0.019 169.630.4100 160.040.0100健康自评280.219.8100 375.524.5100 471.728.3100 550.050.0100 P=0.002 191.78.3100 275.025.0100 375.724.3100 467.033.0100 551.248.8100是否与子女居住是否有足够的钱生活P=0.003 066.933.1100P=0.000 179.520.5100 183.418.2100与社区人员互动275.724.3100 365.534.5100 466.133.9100 554.545.5100 P=0.000 166.633.4100子女个数274.525.5100 382.517.5100 P=0.004 120.080.0100家庭成员互相关心273.326.7100 386.213.8100 469.130.9100 568.131.9100 P=0.000 140.060.0100家庭可以依靠268.831.3100 374.625.4100 473.726.3100 568.631.4100 P=0.302 175.025.0100社区和谐状况满意度276.223.8100 377.922.1100 468.032.0100 567.632.4100 P=0.081 175.025.0100居委会工作满意度268.931.1100 377.822.2100 465.534.5100 529.470.6100 P=0.000
(二)回归分析
对老年人是否有兴趣参与志愿活动与相关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有无配偶、子女个数、社区和谐状况和居委会工作对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意愿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意愿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回归系数为正,这说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更高。从模型三来看,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个等级,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可能性会提高26.2%。是否与子女居住对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回归系数为负值,表明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更低,参与意愿是不与子女居住老年人的59.6%,这可能是由于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会帮助子女分担家务活动,从而降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机会。与社区成员互动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回归系数为正,表明与社区人员交往频繁的老年人其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可能性更高,与社区人员交往程度每提高一个等级,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可能性会提高24.6%。
家庭成员互相关心通过了显著水平检验,从回归系数来看,认为“家庭成员互相关心”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可能性较低,这可能由于家庭关系和谐的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从而更倾向于为家庭做出贡献,与交互分析结果相一致。
表3 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受教育程度、是否与子女居住、与社区人员互动、家庭成员互相关心等变量影响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即影响老年人社区参与意愿的因素是综合的。为提高老年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意愿,应逐步完善针对老年人的保障机制和支持系统。
第一,完善各项保障机制,确保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无“后顾之忧”。一方面,政府要健全关于老年人的各项法律、法规,并逐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进一步扩大各项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使社会保险真正惠及老年群体。并逐步提高保险待遇支付水平,建立合理的支付水平调整机制,从而真正实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虽然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弱化,但不可否认家庭仍然是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主体。家庭应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保障老年人物质需要的满足,并确保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使老年人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创造条件,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保障
第二,加强支持系统,激发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首先,政府要提供相应的政策制度鼓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社区工作人员要转变工作观念,充分认识到老年人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听取老年人的建议,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同、对社区活动的响应。社区要积极鼓励、引导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设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个体的差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建立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充分的社区支持;再次,家庭成员要充分认识到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为老年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老年人走出家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家庭成员也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从而带动老年人的积极参与;最后,媒体要发挥积极作用,宣传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模范典型,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老年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改变人们对老年人的错误认识,并在全社会形成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风气。要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系统,倡导、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开封市大部分中小学、高校都建立有志愿服务社团,可充分动员学生社团组织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去,为志愿服务系统注入活力,从而带动老年人的参与热情。✿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数据[EB/OL].http://data.stats. gov.cn/workspace/index?m=hgnd.
[2]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1-09/23/content_6338.htm.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13.
[4]邬沧萍、杨庆芳.“老有所为”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J].人口与发展,2011(6).
[5]杜鹏,王菲.“老有所为”在中国的发展:政策变迁和框架构建[J].人口与发展,2011(6).
[6]李宗华,高功敬.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9(12).
[7]段世江.我国城市老年志愿者活动的一般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7).
[8]李芹.城市社区老年志愿服务研究[J].社会科学,2010(6).
[9]段世江,安素霞.志愿者活动是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主渠道[J].河北大学学报,2011(3).
[10]李宗华、李伟峰,高功敬.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3).
[11]王新松,赵小平.中国城市居民的志愿行为研究:人力资本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3).
Research to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enior'Volunteerism in Uurban Community:A Survey in Kaifeng City
ZHANG Na
(School of Philocaphy and Public Adminstration,Hen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 475004)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n aging population,the community endowment has become animportant part of pension mode in China,elderly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volunteer activities not only help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old human resources,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community and family endowment,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elderly social participation,to achieve its autotrophic“spirit”.Articles of Kaifeng six community residents aged over 55 sampling investigation,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 found that urban community elderly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o participate by individual sign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cognition.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ommunity volunteer servi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elderly,to gradually perfect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for the elderly,and the support system.
Productive ageing;Urban community;Volunteer service of older population
C913.6
A
1007-0672(2015)05-0091-04
2015-03-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统筹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批准号:13BSH097)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娜,女,河南镇平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