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P的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量化研究

2015-11-20 05:18肖娥芳祁春节
西北人口 2015年5期
关键词:胜任素质农民

肖娥芳,祁春节

(1.湖北工程学院经管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2.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武汉 430070)

基于ANP的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量化研究

肖娥芳1,2,祁春节2

(1.湖北工程学院经管学院,湖北孝感432000;2.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武汉43007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可持续化发展的现代农业是缓解当前农村空心化、老年化、“无人种地”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从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的概念定义入手,构建了基于ANP法的量化测度模型。并利用调研数据对模型的科学性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备较高的科学性。由于农业社会生产是一个动态变迁的过程,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各地区政府应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宣传以提升农民法律意识、树立典型示范以带动学习、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帮扶等手段以逐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的提升。

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模型;ANP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市场化发展进程的逐步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不断地向城镇转移,农村常住人口急剧下降,“空心村”、“撂荒”、“386199部队”、“老龄化”等现象正成为不少农村现状的真实写照。“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凸显,且日益严峻。与此同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缓解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2012年起连续三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大势所趋,相关的学术研究也正不断展开。然而,又该如何去量化测度某位农业经营者对这些素质的具备程度(即胜任素质)呢?

一、文献回顾与述评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界定

依USDA的界定,新型职业农民(New farmer)是指从业年限小于十年的农民[1]。美国人类学家Eric Robert Wolf(1966)认为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农民(peasant),强调等级次序;而新型职业农民(New farmer)是一种职业,包括一切充分融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的农业从业人员[2]。在我国,2005年农业部首次对其进行了界定:指出“新型职业农民”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从业人员[3]。有学者认为还应包括讲文明、守法纪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2007年,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问题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张鹏、郭建鑫(2008)认为“新型农民”是长期居住在农村,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又具备经营能力,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民[4]。朱奇彪等(2013)则认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有农民的一般素质,同时还应是市场经营主体、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责任观念[5]。不难看出,以上表达尽管不尽相同,但其内涵均包括: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方面。故而新型职业农民的范畴,不应受户籍限制,应界定为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从事现代高效农业或在农村地区为涉农产业及农业服务的各类人员。他们是“讲文明、守法纪、能创业”,具有身份的多重性、结构的层次性和意识的非农性,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农民。

(二)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相关研究

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日韩、中国的台湾等,由于与提升农民素质相关的“农民发展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与理论发展较早且已相对成熟,基于“New farmer”(新农民)素质相关的研究也已较为丰富。目前主要集中在农民素质与农业产业组织的绩效[6,7]、农民素质与对农地管理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9]、如何提升及认定新农民的素质[10,11]等方面。且多为基于某一地区的案例分析或实证研究[12,13]。如P.L.Nuthall(2006)利用新西兰地区家庭农场的抽样调查案例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农场类型、年龄层次、教育背景及管理风格的职业农民胜任素质对农场运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经营管理人员的评价鉴定技巧、信息收集及使用技巧(包括风险管理能力)、有效地贯彻执行计划的能力、预测未来的能力、对突发事件的控制能力、对家庭农场的运营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头脑冷静、行为果敢、善于识人用人、预测精准者经营效果更佳[14]。

在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及危害、新型职业农民优势的讨论(如徐永祥,2004;由建勋,2005;韩长赋,2014等)[15-17]。一直以来,受教育水平低下、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专业技能不足、观念落后与文明意识欠缺等是我国农民素质的普遍体现。一些基于区域性的调研分析也显示,目前我国农民素质不高是限制农民收入增长、阻碍农村人口的优化发展、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抑制农业科技化与产业化发展等不可忽视的因素[18]。而新型职业农民多为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社交素质等皆高于传统农民的“能人”,因此是提高与稳定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19]。二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素质及评价的研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由于学者们研究视角不同,其所指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素质也不尽相同。如林美卿、代金平(2003)通过预期寿命、出生率、劳动力比率、三人户比率和受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比率等五个方面来构建了农民素质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20];辛贤、毛学峰、罗万纯(2005)认为研究农民素质应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来进行,建立农民个体素质评价体系应考虑身体、教育和科技三个方面[21];茶金学、徐步朝(2007)则指出应从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经营能力、文明守法程度、健康状态来综合评价新型农民素质[22];王乐杰、沈蕾(2013)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素质评价应包括基本素质、经营能力、职业认同和生态素质四个维度[23]等。三是关于提高农民素质的方式及对策等。已有的研究一般认为,应该采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式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如“田间学校”、“学校+合作社+农户模式”、“学历模式”、“资格认定”、“订单+委托+一贯制”等专业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等。康念龙(2014)认为应从顶层制度设计做起,构建以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办法和支持扶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24]。

(三)文献述评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从理论的角度来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定量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的少量定量研究多采用聚类分析、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利用宏观统计数据等来对农民的群体素质进行综合评判,基于微观一手数据的研究近乎稀缺。鉴于此,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并通过对一般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三农问题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等的访谈以开发问卷和研究量表,进而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获得一手数据,并利用ANP法来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量化模型,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模型构建

(一)研究方法

常见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判法、AHP(层次分析法)、ANP(网络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且各层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系统,故选择ANP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较为合适。该法最早由T.L.Saaty(美,1966)提出,是一种非独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25]。该法将系统内部各元素的关系用类似网络结构来表示,网络层次中的结构可能相互影响、相互支配[26],如下图1。与其前身AHP法相比,能够更为准确地描述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故而在实际中应用更为广泛。其主要步骤如下:

图1 ANP结构示意图

第一步:设定决策目标M和准则向量P,构造控制层和网络层。

表1 1-9标度赋值表

第二步:构造超矩阵W,并计算权重。以控制层对网络结构中的相互作用和反馈信息,基于网络层对控制层中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来求解网络层对于控制层的相对偏好和重要性[27]。通过反复构造判断矩阵并归一化可得各网络元素排序权重特征向量矩阵A如下:

第三步:将A与W相乘得加权超矩阵W′,即W′=aijW。

第四步:计算极限相对排序向量。

(二)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的ANP模型

1.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说明

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对若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相关专家等的访谈,确定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准则为如下4个维度:P1-农业专业技能、P2-科学文化素质、P3-经营管理素质、P4-身心道德法律素质。各准则下属各指标的选取原因、赋值原则及其描述如下表2。

2.网络层次结构图的建立

图2 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的ANP模型图

表2 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指标及描述

接下来,由1-9标度法来确定各准则相对于评价目标E的权重,如表1。然后依据已有的文献及专家等的访谈来构造网络层,得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ANP结构图,如图2。

3.权重的确定

首先,请4位专家依据表2对准则层的重要程度打分,构造判断矩阵,以确定目标M到准则层P之间独立控制层指标的权重,如表3。

表3 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判断矩阵

表4 在E11下的判断矩阵

其次,为反映准则层及网络层之间的网状依存关系,还需同层比较不同准则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如隶属于农业专业技能(P1)下的指标:E11、E12、E13、E14之间的影响关系。故还需比较他们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如在E11下比较E12、E13、E14的重要程度,如表4。同理,可计算在E12、E13和E14下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在准则指标科学文化素质(P2)、经营管理素质(P3)和道德法律素质(P4)下各相应网络层元素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再次,将上一步计算所得各相对权重合成,形成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超矩阵,如表5。

接下来,求其特征向量,得归一化处理后的网络层各因素权重向量为:

表5 超矩阵

表6 总权重表

最后,将以上网络层各因素权重向量,分别与表2中准则层的权重相乘,即可得各网络层因素指标对目标层的总权重,如表6。

4.计算综合评价得分

如可根据调查、专家打分、或探访等方式收集到各网络层指标的指标值,就可以根据上述公式(1)来计算出某位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综合评价得分,进而判断其胜任程度。

若得分在0-2分之间,则很不胜任;得分在2-4分之间,不胜任;得分在4-6之间基本胜任;得分在6-8之间比较胜任;得分在8-10之间高度胜任。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湖北工程学院经管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2013年暑期孝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状况调查。本次调查共走访了孝南、毛陈、孝昌、汉川、云梦等地的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剔除掉无效问卷1份,得到实际有效访谈样本数为9人。其中:种养大户4人,家庭农场主5人。有1人同时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1人同时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上述所有受访对象均已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社,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现场深入个别访谈+农民自己填写问卷+村干部介绍并评价”等多种渠道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以形成证据三角形,增加研究的信度与效度。考虑到文中各指标的量纲不同,凡有量纲的指标数据需经过极差平移变换,变成0-10之间的一个值,以消除量纲差异。其变量变换公式如下:

(二)结果分析

利用公式(2)将9位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的网络层指标原始数据转换后,再结合表6和公式(1)就可以求出各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的得分如下表7:

表7 9位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评价得分表

由表7可知,9位新型职业农民中,有6位基本胜任,3位比较胜任。其中,编号为A3(毛陈镇双龙村魏红平)的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最高,编号为A8(汉川正浩家庭农场主周正浩)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次之,这也可以从二人上年度的经营业绩,以及对二人所在村村干部的访谈中得以证实。同时,由于人力资本的胜任素质是个动态的概念,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目前这9位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得分均在8以下,说明到迄今为止,其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在未来还有待继续提升。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缓解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的重要手段,其素质内涵及评价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评价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进行,应包括农业专业技能、科学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道德法律素质等。本文针对现有的研究中定性的较多,而定量的较少;指标体系实际操作性较差,且各指标间可能相互影响等问题,设计了新的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ANP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微观领域抽样访谈所获得的一手数据,对9位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进行了评分。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的科学性较好,具有一定实践应用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农业社会生产是一个动态变迁的过程,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发展的。

(二)建议

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下,未来还存在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同时各地区政府应在学习推广各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经验的同时,结合各地不同时期、各行业特点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其一,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农民教育培训、资格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28]。其二,要加强宣传,努力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千方百计地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如可以通过定期讲座、免费公益电影、农民普法有奖知识竞答、广泛张贴或派发宣传单等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且要把这些作为常规工作长期来抓。其三,树榜样、立典型,通过榜样,建立传帮带制度,让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习身边的典型,从而达到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其四,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支农人才、农民工非农就业子女、以及农林院校毕业生等多方主体的积极能动作用,鼓励其理论结合实际,主动参与到农民素质的提高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活动中来。✿

[1]李国祥,杨正周.美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3(5):93-97.

[2]Eric Robert Wolf.Peasant[M].London:Prentice-Hall,1966.

[3]梁启东.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EB/OL].http://blog.sina.com.cn/s/ blog_8225bd540101gji7.html?tj=fina,2012-12-15.

[4]张鹏,郭建鑫.从新型农民的内涵浅谈农民培训的有效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15-1616.

[5]朱奇彪等.新型职业农民及其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科技通报,2013(11):218-223.

[6]Kim Niewolny.The intersection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new farmer education:A sociohistorical analysis[J].Appetite,2006,Vol. 47(3):396-396.

[7]Julie Ingram.Are farmers in England equipped to meet the knowledge challenge of sustainable soil management?An analysis of farmer and advisor view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8(86):214-228.

[8]T.Gwandu,F.Mtambanengwe&etc.Factors influencing access to integrated soil ferti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and its uptake among smallholder farmers in Zimbabwe[J].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2014,Vol.20(1):79-93.

[9]Kloppenburg Jr.Social theory and the de/re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local knowledge for and alternative agriculture[J].Rural Sociology,1991,Vol.56(4):519-548.

[10]Lichtenberg,E.,Zimmerman,R.,Information and farmers attitudes about pesticides,water quality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effects[J].A-griculture,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1999,Vol.73(3):227-236.

[11]Robinson&Hartenfeld.The Farmers'Market Book:Growing Food,Cultivating Community[M].USA: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007.[12]Peter L.Nuthall.The intuitive world of farmers:The case of grazing management systems and experts[J].Agricultural Systems,2012(107):65-73.

[13]Stefano Pascucci&Tiziana de-Magistris.The effects of changing regional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System on Italian farmers'strategies[J].Agricultural Systems,2011(104):746-754.

[14]P.L.Nuthall.Determing the important management skill competencies,the case of family farm business in New Zealand[J].Agricultural Systems,2006(88):429-450.

[15]徐永祥.中国农业:呼唤职业农民[J].甘肃社会科学,2004(3):115-117.

[16]由建勋,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破解“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难”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3):34-35.

[17]韩长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J].蔬菜,2014(5):4.

[18]戴田.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民素质问题研究——以衡阳农民为个案[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88-91.

[19]张辉.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探讨[J].农业经济,2014(5):87-88.[20]林美卿,代金平.农民素质及其科学评价体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65-267.

[21]辛贤,毛学峰,罗万纯.中国农民素质评价及区域差异[J].中国农村经济,2005(9):4-9.

[22]茶金学,徐步朝.新型农民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237-239.

[23]王乐杰,沈蕾.城镇化视阈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构建[J].西北人口,2014(3):90-95.

[24]康念龙.构建三大制度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农民科技培训,2014(4):8-9.

[25]Lee,JW,Kim,S.H.Using analytic;network process and goal programming for interdependent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selection[J]. Computers&Operations Research,2000,27(1):367-382.

[26]孔峰,毛艺婷.基于ANP——物元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J].科技通报,2012(8):1-4.

[27]许永平等.基于ANP和模糊积分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6):1099-1107.

[28]王守聪.推动农民教育培训科学发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农民科技培训,2013(4):6-8.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Competency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by ANP

XIAO E-fang1,2,QI Chun-jie2
(1.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hool,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ogan 432000;2.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hool,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Wuhan 430070)

It's an important mean to develop science&technology,scale,intensive and sustainable modern agriculture by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meanwhile it will alleviate the current rural problems such as hollowing out,aging,and etc. The paper gave a definition to the competency of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and constructed a model to measure the competency of a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by ANP.The Empirical analysis by using the peasant household survey data showed that the model was scientific.Because the agricultural society production is a dynamic change process,the competence of a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is also not invariable,but dynamic.Therefore,regional authorities should perfect the relevant system construction gradually,an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to enhance the farmers'legal consciousness,and set up the typical demonstration to drive learning,and encourage various main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supporting farmers to promote the competency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new professional farmer;competency;evaluation model;ANP

F323.6

A

1007-0672(2015)05-0095-06

2015-03-0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农产品价格传导及其收益分配机制研究”(201101461100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小农户如何与大市场对接:交易关系及其治理机制研究”(2011PY060)阶段性成果。

肖娥芳,女,湖北汉川人,湖北工程学院副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产业组织,农村经济;祁春节,男,湖北黄冈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农产品流通与贸易、园艺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胜任素质农民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