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研究性学习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绝对的帮助作用,其遵循特定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以及明确学生的价值追求,给学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然而,由于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不仅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而且在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因材施教,使用不同的操作模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1、开放性
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不管是在确立研究的角度、选择的学习方法、表达成果的方式,还是对于选择的材料以及举办的时间和地点都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堂以及课后的作业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内容,进行一个充满个性的学习方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学生会更加有激情去完成,促进作业完成质量的显著提高。
2、主体性和实践性
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大大忽视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降低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注重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的不良现象,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化地进行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相反,在小学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自主学习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不乏实践性活动,在实践中更加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促使其在实践发展。因此,在小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提高学生寻求真理的能力。
3、合作性和创造性
小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师生互动为主,是一种极具合作意识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表现,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团结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方式
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研究” 意识
为了实现研究性学习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积极融入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找到相关的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指引学生进行学科问题的研究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式的学习,对于书本中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学生应该研究的问题,促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切身体会,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
2、利用课外活动、课外阅读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对小学研究性学习最直接有效的课外活动便是社会调查。在教材内容的范围内,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安排一个他们有能力解决的研究问题,鼓励小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社会,去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这种类型的课外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极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将学生分组,分别去调查不同社区的卫生情况,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过程,能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加强自身在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对于课外阅读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指导性阅读,另一种是开放式阅读。指导性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时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收集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开放式阅读则是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勇敢提出来,并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这种课外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对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研究性学习更符合现在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模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实力的提升,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要积极融入研究性学习。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南开路小学 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