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张 杰 边文钰
欠发达地区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张 杰 边文钰
本文按照应用型专业的属性以及张家界市发展对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剖析现阶段应用型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多年来计算机专业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深入研究应用型专业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途径,对于稳步推进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欠发达地区 独立学院 工程人才
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积极推进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工程项目的来源。但在欠发达地区独立学院与企业的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包括:第一,欠发达地区的实践资源非常紧缺;第二,独立学院的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教学,他们的企业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及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第三,企业的工程实践项目和科技前沿成果及时引入教材和课堂缺乏正常管道和有效途径,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难以完美对接;第四,一些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广泛深入开展。上述问题导致地处欠发达地区的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专业在培养工程型人才的问题上尤为困难。
第一阶段,确定构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目标和原则。以“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为指导,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推进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转型发展为核心,构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重点,以校企结合为途径,以开放共享校企优质教学资源为手段,强化工程型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二阶段,结合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计算机专业的特色,探索欠发达地区经济背景下应用型专业构建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并进行实践,主要包括:
1.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专业素质为根本、以掌握胜任角色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依托岗位业务需求定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托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依托素质教育要求规划学程模式,确立“通专结合、拓宽基础、聚焦方向、强化能力素质”的思路。
2.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发展专业、创建品牌和彰显特色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优势,创新用人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走专兼结合、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道路,建立专业核心教学团队。
3.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大力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是构建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通过构建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要使师生的头脑转起来,师生的手动起来。
4.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革教学方式,引入“案例式 、项目式、情景式、探讨式、互动式、开放式、激励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校企双方共同编制、修订和评审实训实习计划,针对专业特点共同开发真实项目案例,共同指导实训,将实训任务项目化,项目实施团队化(小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
5.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个性培养,构建以塑造工程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6.校企深度合作下的教学管理改革。树立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目标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有效性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改革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进行:一是有利于支撑构建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二是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三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
7.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社会对工程型人才的需求构建可量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图1 构建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内容
第三阶段,根据实践结果构建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1.构建“3+1”人才培养新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完成3年专业课程学习后,第四年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集中进行专业实训,培养适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工程型人才。
笔者所在院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武陵片区,该地区计算机类企业相对较少,技术实力薄弱。而“3+1”人才培养模式得基础就是校企合作,为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机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整套以应用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了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开发了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了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了大批工程型人才。学生在完成3年理论课程中不断线的点(课程小设计)线(课程综合设计2周)面(引入武陵片区临近地区企业项目实训16周)。第四年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了一套完全以校企合作为主体的实训体系,实施了校内实训+校外企业实习的专业综合实训方案,形成“3+1”人才培养模式。我院计算机专业自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了商用项目的开发能力与经验,学生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命题组团队二等奖与最受关注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命题组团队三等奖。
2.创建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以市场就业需求岗位能力为目标,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建设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1)基础理论模块:大力推行新课程研发和课程改革,如增开了基础编程训练课,夯实专业基础教学,新建了70门人文通识课程供学生选修。
(2)专业技术模块:把专业技术细分为“Java、Net、PHP、Android”四个方向,聚焦核心技术,培养应用能力。
(3)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课堂创新思维训练到创客空间,再到创业苗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上述两个课程模块之中。
3.建设师资队伍,打造“科研能力”+“技术能力”并重的教师队伍。欠发达地区独立学院在师资建设上尤为困难。学院属于偏远地区,招聘既学术能力强又具备企业经验的教师困难及教师的流动性较大。独立学院建校时间较短,大多数教师为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欠缺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经验。对于计算机这类实践要求高的专业,独立学院如何利用现有的师资打造科研能力”+“技术能力”并重的教师队伍成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首先,对于教师欠缺实践经验的问题,我们每年派出教师在合作的实践基地进修逐步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日常教学中引进企业教师和专业教师同上一门课程,企业教师与专业教师交流共同确定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项目实训设计,弥补教师的企业经验不足。其次,对于教师的科研能力薄弱的问题,我们多次引进高校的高水平教授做学术讲座及手把手指导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加大科研成果的的奖励制度。我院自实施上述改革以来,计算机专业教师在科研上取得了较大突破,获得省级课题1项,CSCD等核心论文2篇,专利2项,实现了零的突破。
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专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开放性,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基础分层次深化合作。
[1]王天宝.创新型工程人才[J].教育评论,2013
[2]易荣华,乐为,周立军.基于大质量观视角的经管类专业综合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2
[3]郭晓丽.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学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
[4]戴 勇.工学结合推进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8
[5]曹荣敏,苏 中,吴迎年,欧阳佩稀.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平台,培养创新实践卓越人才[C].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6]刘钰馨,莫羡忠,杨 芳.关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7]霍新林.论我校资源环境学院的专业综合改革[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韩登池. 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以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视角[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
[9]张 敏,袁志辉,余响华.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2
ISSN2095-6711/Z01-2015-1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