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穿连续减压和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疗效分析

2015-11-18 07:48:36庄飞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鞘内脑膜炎

庄飞

(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31)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真菌疾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统计显示,隐球菌病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1]。隐球菌病预后差,死亡率较高。新生的隐球菌变种广泛分布,几乎所有的艾滋病患者伴发的隐球菌感染都因隐球菌变种引起。本文通过研究11 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措施,以期给临床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疾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1 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性7 例,女性4 例,年龄19 ~46 岁,平均(28.6 ±2.3)岁,均患有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随机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9 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4 例,女性患者5 例,年龄18 ~45 岁,平均(28.9 ±1.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艾滋病治疗学》[2]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 静脉注射,首剂1 mg,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加至30 mg,1 次/d;加用氟康唑400 mg静脉注射,1 次/d。治疗疗程3 个月。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鞘内注射和脑脊液减压。具体措施为腰穿后测量脑压,后放脑脊液5 ~10 ml,缓慢注射两性霉素B 以及地塞米松2 mg,两性霉素B 首剂为0.1 mg,根据患者情况加至1 mg。

1.3 疗效评定 腰穿时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以及细菌学检查;每2 周测量1 次肝功、肾功,每月进行胸片、头颅CT 检查。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 个等级: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定位体征,经检查脑膜刺激征阴性,脑压恢复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好转,定位体征以及脑膜刺激征减轻,脑脊液压力有所下降,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好转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缓解,脑脊液检查未出现好转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行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试验组患者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及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细胞数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治疗转归 试验组显效5 例,有效3 例,无效3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对照组显效2 例,有效2 例,无效5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4.44%。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d)

项目 对照组 试验组发热消失时间20.3 ±3.4 15.2 ±3.1头痛消失时间 24.6 ±4.5 19.4 ±3.6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 29.7 ±4.6 23.8 ±3.5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 31.8 ±3.7 26.7 ±3.6脑脊液细胞数恢复时间 35.5 ±4.3 29.6 ±4.2脑脊液蛋白恢复时间 36.7 ±4.1 28.4 ±4.2住院时间45.9 ±4.3 36.8 ±4.5

2.3 死亡情况 试验组有2 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8.18%;对照组有5 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5.56%。试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力有缺陷的人群易感染。隐球菌脑膜炎主要损害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本研究采用腰穿连续减压、鞘内注射、地塞米松、两性霉素B 等药物。有研究认为,采用两性霉素B 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治愈率为55.6% ~81.0%,但治愈停药后约有1/3 的患者复发,需要进行维持治疗[3]。两性霉素B 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根据患者的脑脊液以及全身情况逐渐增加剂量。采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 可使脑脊液直接达到较高抑菌浓度,配合地塞米松以及适量脑脊液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特别是对重症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但需注意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 可引起化学性脑膜炎、头痛加剧、腿痛以及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4]。地塞米松可以有效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纤维蛋白的渗出,减轻脑脊液的渗出以及阻塞。连续腰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排出炎性脑脊液,降低脑脊液中的细胞数以及蛋白量,有效降低颅内压。因此,采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地塞米松以及连续腰穿方式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症状。临床治疗隐球菌脑膜炎,需注意若患者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应及时处理,防止引发脑疝导致死亡;若患者为顽固性颅内压增高,则可采用脑室引流方法降低颅内压[5]。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临床使用大量两性霉素B 以及脱水利尿剂易造成低血钾以及其他水电解质紊乱,可给予静脉补钾,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本研究显示,采用腰穿连续减压和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效果较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转归情况以及死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综上所述,采用腰穿连续减压、鞘内注射方式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1]卫生部.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11.

[2]张昕,涂波,范荣.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 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META 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3):136-141.

[3]周建丽,刘诗翔,刘枢晓,等.两性霉素B 脂质体治疗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优势[J].西南国防医药,2014,7(11):346-347.

[4]庄春香,郝素琴.两性霉素B 联合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 例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3,5(1):372-373.

[5]刘丽华,安丽.两性霉素B 治疗HIV/AIDS 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21 例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456-457.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鞘内脑膜炎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传染病信息(2021年6期)2021-02-12 01:52:58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6
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03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02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右江医学(2014年1期)2014-03-22 04:18:28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