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堂:实施“崇善”教育的主渠道

2015-11-16 10:40谢春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育人道德

【摘 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中学思品课堂,更应该担负起“崇善”“扬善”的教育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充分挖掘思想道德教育素材,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正面典型的社会生活中的好故事引入课堂。

【关键词】道德;崇善;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8-0050-02

【作者简介】谢春华,江苏省丹阳市第九中学(江苏丹阳,212300)校长。

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如: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事件”、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跌倒老人“扶不扶”、“中国式”过马路、公交车上“该不该给老人让座”等,这些话题引发了人们的广泛探讨和深思,不断拷问人们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想品德课必须进行“崇善”教育,让“善”的理念植根于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崇善”,就是尊崇、推崇心灵仁爱、品质美好的行为品质;要心存善良,胸怀善德,乐善好施,以一颗宽容广阔的胸怀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引导学生“崇善”,既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又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永恒主题,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可忘记的根。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实施“崇善”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充分挖掘思想道德教育素材,大力发挥“崇善”教育的功能,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效。教师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敏锐捕捉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教学需要将正面典型的事例引入课堂,做到学以致用。

一、“扬”——发挥教材素材的“崇善”教育功能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是师生共享的学习材料,是课程最重要的资源,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石。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积极、正面的具有“正能量”的素材,发挥好这些素材的“崇善”教育功能,为“崇善”课堂教学服务。

如,苏人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上册“人不能选择父母”第三框“孝敬父母长辈”中选用了中央电视台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捐肾救母的田世国的文字材料并显示了“感动中国”评委会的颁奖词供学生阅读: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田世国的行动把母爱表达得生动传神,淋漓尽致,一个儿子用行动回答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已经被追问了千百年的问题,感动了全中国的母亲和儿女。为了加深学生对整个事件的深入了解,课前我下载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视频中田世国的片段。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1.你认为田世国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田世国说:“我们的生命是父亲母亲给予的,作为儿女,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你是怎样解读这句话的丰富内涵的?3.我们今后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百善孝为先”,“孝”是最大的“善”。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中学生对父母的爱心和孝心要落实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二、“挖”——挖掘学生身边的“崇善”典例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作为主要素材,避免空洞说教。”社会即学校,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基地、培养学生最重要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将善的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要挖掘善的基本思想,营造浓郁的“善”的氛围,烘托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制造浓厚的向善、从善、行善的趋向性,从而使学生向善、从善、行善。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他们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思品课堂教学的空洞说教,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生身边典型、寻找身边感动并引入课堂教学,注重以身边事带动身边人,把生活活水引入课堂,拓展教学的时空,引导他们去感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崇善”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第三框“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有教养的表现”的理解,课前我选取了学校网站的校园新闻栏目中展示我校学生风采的典型图片,如:学生青年志愿者参加市交通志愿岗服务、参加社区卫生打扫和帮助社区出“八礼四仪”专题墙报、参加校园卫生打扫、升旗仪式等活动照片。这些图片来自于我校学生,就在学生身边,所以图片一展示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事例真实可信、贴近学生,学生可以效仿,能给学生以启迪,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接着联系学校生活中的实际,作为中学生该以怎样的礼仪来展示我们的风采。随后让学生分组表演如何站、立、行、笑,让他们评价一下谁最能体现我们中学生的风采。然后再进一步推广,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礼仪都有不同的要求。接着我就让几名学生上来表演在家中如何待客,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确待客的礼仪要求,并进一步让他们明白教养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让学生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得到感受、体验,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两者相得益彰,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晒”——晒出社会中的“崇善”事迹

中学生道德情感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具体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情境,活用生活化素材,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发学习欲望,升华道德情感,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感染力。通过将社会中充满正能量的事例引入课堂,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知荣辱、讲正气,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在教学中可以将“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孝心少年”等典型人物的事迹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去讨论、去感悟,让“善”充盈思想品德课堂。

如,学习九年级第5课“与诚信同行”第一框“人贵诚信”时,我选取了忍受老年丧子之痛、开荒种粮、省吃俭用、替子还债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吴恒忠的典型事例,引出学生对诚信的探讨,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特级教师于漪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引领学生“崇善”,是我们思品教师永恒的追求,是初中思品课不可忘记的根。在平时,思想品德教师更要以身示范,要以自己的善举来感染和引导学生,“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用崇高的精神引领学生在人世间行走。

猜你喜欢
育人道德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分立到融合,家校协同下的育人之道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孕出墨香乐育人
跟踪导练(五)(2)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为何不吃梨
道德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道德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