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存敬+薄同娇
摘 要 儿童阶段的家庭教育在幼儿的一生中有重要影响,父亲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在家庭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调查发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并不高,父亲应该通过主动学习育儿知识,树立家教新观念,多抽时间与子女相处,既做孩子的老师,又做孩子的朋友等途径,减少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象。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父亲缺位 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0.069
Father Absence Phenomen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in Family Education
LIN Cunjing, BO Tongjiao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Shandong Xiehe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9)
Abstract Children stage of family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in children's lives, the father as a member of the family, as an important role in family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but the current survey found that father involvement in family education is not high, the father should be through active learning parenting knowledge, establish new concepts tutor,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ir children to get along, not only do the children's teachers, and other ways to make child's friends and reduce the role of the father absence in the family education.
Key words family education; father absence; childrens education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开始认识世界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也是引领他们成长的引路人。我国有句古训:“子不教,父之过。”可见在中国古代父亲对于孩子的成长负有很重要的责任,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父亲被迫或者主动放弃了教育子女的责任,使许多家庭中出现了“父亲缺位”的现象,这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1 父亲是家庭教育的支持者及影响者
保罗·阿马托(Paul Amtao)是最早强调需要重新对父亲身份进行概念化的研究者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父亲(家长)身份的五角星”模型,这个模型基于三个主要的资源,分别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些资源都是由父亲来提供的,以确保和支持他们孩子的发展。该模型强调母亲和父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同样的能力和机会。
关于现代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有研究认为应是多样化的,首先是“照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成人的悉心照顾以及关心,这一过程是离不开父亲这一角色的。第二是“信任感”,有研究认为父亲与子女的感情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而维持孩子与父亲亲密关系的,正是这种信任感。父亲与孩子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加深这种信任感,即父子或父女之情。第三是“认同作用”,父亲这一角色对于男孩性别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父亲还承担着家庭文化传承的作用,孩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通过从父亲那里知道的家庭文化而产生一种文化认同。第四是“安全”,父亲大都具有宽阔的肩膀和有力的双手,这会给孩子带来充足的安全感。第五是“家庭防卫”,不同于母亲的娇弱,父亲在家庭面对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往往会挺身而出,保卫自己家庭的安全。第六是“幽默”,研究发现中国的男性比女性更具有幽默感,这种幽默会减少子女在面对困难时的尴尬和焦虑,并帮助孩子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七是“独立”,父亲角色在中国的家庭中往往是“严父”,不会溺爱孩子而造成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变差。第八是“自信”,父亲帮助孩子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后,就能够让孩子积极地面对生活,帮助其自信心的建立。第九是“耐性”,父亲对于子女的教育往往会采取启发式教学,耐心等待孩子自己认识道理,而不是溺爱式的直接说明道理,甚至是直接帮助孩子做完事情。第十是“互补者”,母亲与父亲在家庭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不完美的家庭中,相对于其他长辈,父亲是母亲最好的互补者。
2 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参与度不高
古代的父亲(包括中国及其他国家)承担着抚养和教育子女的大部分责任,甚至能够决定子女的生死。在教育上,私塾出现之前,几乎都是由父亲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包括生产和生活上的基本知识等。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父亲这一角色渐渐退出了子女教育的舞台,对子女的教育,家庭中主要由母亲负责,学校中主要由教师负责,父亲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少。
有学者指出,当前的夫妻关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相比较传统夫妻那样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关系,现代的夫妻关系更像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但是在这种父亲关系下,父亲所承担的责任似乎只增不减:一方面他们仍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需要按照现代育儿观念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进行参与。在这种角色要求下,我们的“父亲”完成情况如何呢?endprint
调查发现,在小学的家长会上,父亲和母亲出席的比例差距比较悬殊,在一场家长会中,母亲所占的比例在60%以上,父亲所占的比例连20%都不到(另外还有些老人或其他亲属参加)。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对1054位家长的调查中发现,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有50%的家庭在家庭教育中是以母亲为主,30%的家庭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以父亲为主的家庭比例很少,仅在10%以下。由此可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象比较严重。
在网络调查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新浪网2009年在对1988名家长的调查中发现,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的人占60.7%, “觉得不好说”的人占26.3%,仅有13.0%的人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这一问题时,选择母亲的人占46.9%,选择“父母均担”的人占28.7%,11.4%的人选择其他,仅有13.0%的人选择了父亲。
在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中也是以母亲为主,父亲的参与程度偏低。经调查发现,家庭教育中父亲起主要作用的占22.2%,而家庭教育中母亲起主要作用的比父亲要多25.3%,占47.5%。在对孩子的生活照顾上,主要由母亲照顾的家庭有46.5%,比主要由父亲照顾的6.6%多出了39.9%。在父母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情况上,19.1%的家庭父亲接送的多,46.6%的家庭母亲接送的多,比父亲多出了27.5%;在亲子活动和家教讲座中,22.3%的家庭父亲参加的多,59.5%的家庭母亲参加的多,比父亲多出了37.2%;在孩子的陪伴时间上,父亲周末经常带孩子出去玩的仅占35.9%,从未带孩子出去玩的占4.2%,父亲经常和孩子共读的占31.7%,从未和孩子共读的占3.6%。可见,无论是从生活照顾上、接送幼儿园情况上,还是从对孩子的陪伴上,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起主要作用的都是母亲,父亲的参与程度较低。
3 对父亲角色缺位的对策及建议
3.1 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树立家教新观念
观念指导人的行为,教育观念指导人的教育行为,要想让父亲科学地参与幼儿的成长及发展,就应该让父亲具有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及育儿知识。
当前社会已经对父亲参与孩子的成长提出了要求,但有些父亲还是执拗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子女是母亲的事,和自己无关。父亲应该及时修正自己的这种观念,要意识到自己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及不参与家庭教育将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家庭教育观念中,父亲还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是一项终身的事业,会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产生不间断的、深远的影响,而不应该仅仅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家庭教育积极参与。
当前能够学习科学育儿知识的途径已经非常广泛,别人辅助、自己被动去学的有各种家教讲座和亲子活动等,自己主动去学的包括看幼教类书籍、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与有经验的家长或者老师进行交流等。父亲应该好好把握这些广泛的、几乎是免费的信息,科学对待自己的孩子,辅助他们的成长。
3.2 多抽时间与子女相处
现代社会中往往以权力或者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成败,在这种社会压力下,父母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工作或者交际上。尤其是对于支撑整个家庭经济基础的父亲来说,忙更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不参与孩子教育的理由。父亲应该明白,比养家糊口更重要的,是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父亲如果一味的回避或者轻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只能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之前有研究已经证明,父亲在孩子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如今许多男性的时间都已经被工作占满,但是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增加感情。要知道,父亲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是多少金钱都补偿不回来的。感情也有敏感期,不要等孩子渐渐疏远了父亲,再想去拿更多的时间或金钱去补偿,都于事无补了。
3.3 既做孩子的老师,又做孩子的朋友
在父亲与子女的关系上,中国传统的家长认为应该是“严父”,正所谓“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育儿观念下,往往会造成孩子惧怕父亲。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听说父亲来了就想方设法地逃避,结果反而是得不偿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所受的教育,是其受益一生的教育。父亲作为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要积极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并适时教授给子女一些可以理解的常识性知识,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子女进行教育,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父亲不应该只是子女的老师,还应该是子女的朋友。老师与学生之间是有隔阂的,不是那么亲密无间。而朋友之间则是互相倾诉衷肠,交心且不设防。父亲应该一方面启迪子女的智慧,帮助其智力的发展,充当教师的角色,还应该与子女亲密无间,帮助子女解决一些生活或者心理上的困惑,充当朋友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陈会昌.父亲教养态度与儿童在4-7岁间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J].心理科学,2004(5).
[2] 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
[3] 赵连伟.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现象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 张亮,徐安琪.父亲参与研究:态度、贡献与效用[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 李霞.父亲角色在孩子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法治与社会,2007(6).
[6] 夏小林.父亲参与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
[7] 金锡萍.父亲在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中作用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