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小说《红字》主题的模糊性分析

2015-11-11 17:13胡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红字模糊性主题

胡进

【摘 要】在十九世纪,撒尼亚·霍桑在美国作家界享誉盛名,其模糊性风格最为显著。在其众多优秀作品中,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即为模糊和暧昧,本文中将选取《红字》作为范例对此加以分析。

【关键词】霍桑小说《红字》;主题;模糊性

霍桑小说《红字》的模糊性,主要是其家族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构造的,复杂感和矛盾感充斥了他作品的整个过程。因此,曾有人说霍桑集多种对立因素于一体,冷静中感性,时而活泼时而木讷。这些在其作品中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从学派角度反映主题的模糊性

1.道德学派的罪恶论

在《红字》这一小说中,霍桑将模糊性在男女主人公各自心理的矛盾性上得以展示。这里列举海丝特进行分析。小说中尽然体现着霍桑对海丝特的狂热,但在具体的叙事中却对其进行诸多反面评论,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对海丝特的忏悔和善举进行描绘时,尽力凸显其骄傲、坚强和自强风貌;但对海丝特于孤寂生活中极端的心理变化却进行了负面的文字描述。霍桑的模糊性表现有两点:第一点,他传承清教思想,会以道士身份斥责海丝特;第二点,凸显海丝特的积极面,向大众展示她的魅力所在。除了对男女主角的描述是这一方式外,对牧师、齐灵渥斯也是一样的。

2.女权主义主题论

一些人认为,《红字》着重体现女权主义。这是由于研究者在霍桑书写的女主角身上能看到其妻子姐姐的影子——思想解放的时代女性。这点和霍桑所生活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毕竟女性解放是当时社会的主观思想之一。不过,霍桑在其小说中透漏的讽刺言语却将这种女性解放进行了稀释。由此可知,在女性解放方面,霍桑的态度是中立且保守的,他并没有在此做出什么。这一点在海丝特指责清教社会时体现的最为明显,因为霍桑在这一点叙述时,将其身份和印第安人视为同等地位。

3.政治学派观点

政治学派从其角度分析,以为《红字》中有明显的革命色彩。在小说中,为了凸显自身对社会变革及革命的质疑,霍桑通过采取借助叙事者对男女主角态度的改变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男女主角为了拥有公正的社会及精神秩序而奋力反抗和斗争的时候,叙事者充分表达了自身的同情心理,这时候是支持的;但在男女主角对既定秩序不满并尝试推翻时(这里指两者想要离开被清教统治的波士顿),叙事者的言语中已完全没有之前的同情了,变化速度非常之快。

4.新文化论观点

《红字》这部小说主要体现的是人们在放下丰腴的旧传统文化时,自身所经受的情感低潮、压抑甚至丧失。这类旧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情感和众多内涵,但霍桑對此却没有十分准确的态度表明。在霍桑的笔下,大陆的生活多数是黑暗并且凄凉的,一直呈现出阴森冷暗的感觉,而且在进行这一写作时,其选择艺术家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即便在这一小说中有对部分历史事实加以观测,不过霍桑并没有阐述本身的政治观点,甚至对历史观也没有明确表达。

二、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分裂印证主题的模糊性

《红字》在主题方面的模糊性除了以上文中的学派进行分析外,还可以通过丁梅斯代尔自我的分裂加以印证,霍桑本人的疑惑、焦虑及矛盾便是最有力的说明。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霍桑在清教主义上的态度十分模糊。首先,对清教主义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批评及反抗。探究历史原因,在美洲地域,其首任祖先曾经是殖民地官员,而且对罗德岛的贵格会清教中所存在的异端分子进行了迫害,因此令霍桑十分愧疚;同一地域内的、其第二任祖先曾是法官,参与女巫死刑的相关决议。再者,霍桑本人被清教主义影响很深,其家庭人员都笃信加尔文教,虽然他的作品中对清教主义进行大量批评和反对,“原罪”及“内在堕落”表现的尤为明显,不过事实证明,霍桑根本无法逃离这一观念的拘束。

从丁梅斯代尔的角度来说,虽然他的自我分裂表现的淋漓尽致,读者们却觉得这个人物构造十分成功;即便《红字》主题本身的模糊性很强烈,但这一事实却无法干扰我们对这一小说魅力的认可。与之相反,《红字》中所展示的模糊性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分裂将社会中的一切真实和复杂跃然纸上,不论是评论家还是大众读者,《红字》小说及人物丁梅斯代尔都经久不衰。毫不夸张的来讲,《红字》真实重现了世界上的真与假、简单与复杂,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一部著作,更是一种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洋溢着光彩。

三、结语

《红字》这一小说本身十分厚重,主体复杂多变,并不单一,具有极强的模糊性。一些主题的对比性明显,在差异中反应作者霍桑本身实际的道德观念、文学修养以及世界观。从伦理入手,其小说中所选取的材料多数来源于他的祖先,其历史具有丰富的故事性。霍桑从不定义任何事物,也不教人们解决问题,其小说重点被放置在借古讽今中,推动人们思考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直接决定了《红字》小说并无确定结局的结果,除此以外的小说皆有此类特征。

参考文献:

[1]王海珍.霍桑的罗曼司小说模糊风格的成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04)

[2]任晓晋,魏玲.《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0(01)

猜你喜欢
红字模糊性主题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浅析电影红字和小说红字的区别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