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群体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随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所频发的一系列心理危机所导致的恶性事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并提出介入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介入;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
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因素有很多,比如在校期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感情挫折等;生活期间的家庭变故、生活环境不适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而这些危机的出现,并不是突然产生的,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一点一滴积累的,作为高校教职人员,应当对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及时加以识别,大致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情绪
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所提供的学习氛围浓郁,生活环境相对宽松,给了他们更加自主的活动空间,但是,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大多数很有性格,很自我,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如果受到挫折便会波及到情绪。情绪的变化往往能够以表情来加以辨识。学生的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作用于表情,是最为直观的辨别方法。作为诱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负面情绪常常能够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危机。而情绪的变化主要原因多为自我期望值过高、自我评价不符合实际等等内因,以及在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以及人际关系压力等等多重压力的外因影响,造成学生抑郁、悲观、狂躁、焦虑、烦恼等等诸多负面情绪,在内外多重压力造成的负面影响下,便极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危机。
2.行为
情绪的改变虽然直观,但是并不能因此断定学生出现了心理危机,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当中出现负面情绪的几率较大,在校大学生则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所以情绪的观察只能作为评定学生心理危机的一个方面。而学生的行为则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的外在体现,日常行为活动当中隐藏着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佐证。学生在学业上如果产生较大压力,造成了负面情绪的影响,便会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自卑情绪产生,甚至厌学。比如上课时无故缺席,经常迟到早退,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心听课等等。如果大学生在生活当中表现出诸如饮食、睡眠、说话方式等个人习惯反常时,便应当注意其是否存在心理危机问题了。这种状况通常出现在人际关系、作息规律的表现上,例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出现的认知、情感、性格以及交往技能方面的各种心理障碍,诸多的校园恶性事件报道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而心理上的及时疏导才能将此类事件防患于未然。行为的改变和情绪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负面的情绪一定会影响行为出现异常。
3.打击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生活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不顺意都可能会造成心理上的打击,例如挫折、冲突无法解决,不能获得心理安慰及公平合理的处理等等,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大学生在遭遇失恋时,因爱生恨,恶意报复对方;在遭遇侮辱后,强烈自尊心的驱使下使用暴力途径解决;在校期间因遭受不公平待遇,不平等事件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找寻发泄出路而误入歧途;在受到多重压力的打击后,因心理防线被攻破,心灵脆弱,最终选择放弃生命。这一切事件的背后都是因为一个诱因,便是外部的打击,当这些挫折和打击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时,便会因其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介入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必须采取有效、及时的疏导,这与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作为高校应当针对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疏导心理矛盾,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应当自信地迎接生活当中的一系列挑战,勇敢地接受一切挫折。大学生因为并未进入社会,处于学校向社会的过度阶段,需要在大学期间完成转型,在这个重要的时期,需要重新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新的发展目标。许多初入大学的学生抱着凌云壮志,希望在新的舞台大展拳脚,但是在大二期间往往开始松懈,这便是在进入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同时也缺乏责任感所致。针对目前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所具有的复杂性,以及高校教育中所缺乏的审美教育,人生观尚不成熟的学生群体极易受到不良观念的影响,使自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侵蚀思想,造成学生因挫折、压力、不平等待遇及经济危机等造成他们的心理危机,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道德教育也必不可少,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他们将自私、张扬当做个性,将摒弃传统当做自我价值的体现,这种错误观念很容易造成他们为实现自我价值毫不顾忌他人及社会利益的恶性结果。与此同时,道德教育的根本是为了为社会输送高能人才,而社会也有其责任,通过加强道德建设的宣传工作,同时实现舆论、道德监督规范,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提升大学生抵制各种不良现象能力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心理培养。就目前高校所表现的现状来看,多数大学生对生命意识淡薄,校园伤害事件频发,这些都是学生淡漠生命的体现。
2.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将心理辅导活动植入大学内的学习、生活当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情绪辅导课、心理健康讲座等等。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自我心理调节技巧的积累,加强心理素质,提升抗打击能力,及时进行情绪问题的疏导,这些都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同时,使用高效社团的学生动员作用,组建心理社团,展开一切有益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譬如心理沙龙、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心理快报等等。想让学生去真正解除心理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必须让学生加强对心理危机产生因素的了解,使一切促使心理危机而最终酿成危害的隐患无所遁形。利用心理社团使大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同时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使学生能够见贤思齐,带动学生心理健康的优化发展,同时利用心理社团成员开展校内心理辅导,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宣传活动,将心理危机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达到内外一体的全方位、立體式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危机介入机制的建设
对于高校教育来说,目前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介入机制,建立健全这种机制是预防校内学生产生心理危机造成恶性事件的重要工作。及早的发现并介入能够大幅减少学生因心理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应配套成立心理危机介入小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在校学生公开心理咨询电话,同步设立心理咨询站点,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对于那些处在心理危机初期的学生,应当在及时发现后对其产生状况的背景进行全面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危机介入治疗。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同时,还应对其进行合理疏导,给出解决建议,抚平他们的创伤。针对此类学生,首先应当进行密切关注,找出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原因,及时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取得联系,并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三、结语
大学生心理危机介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与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也是稳定高校及社会的强心剂,作为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以此帮助他们有效预防心理危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张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0(03)
作者简介:
李贞贞,研究生,单位:湖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