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2015-11-11 09:58郭丽荣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情趣体验美育

【摘 要】小学的语文课程除了对孩子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外,还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小学语文美育的研究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美育;方法;情趣;体验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一、语文美育的内容

语文美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自然美。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一部分,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

(2)社会美。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 如《飞夺泸定桥》体现了战斗之美,《忆铁人》体现风尚之美,《张海迪和她的妹妹》体现人格之美。

(3)科学美。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

(4)艺术美。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艺术之美包括很多方面,如結构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选择的美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艺术魅力因素,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语文美育的特征

(1)形象性。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本的形象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严守纪律的邱少云,聪明可爱、机智勇敢的雨来等。

(2)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

(3)愉悦性。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可能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可能对丑陋的现象愤恨,产生不满的情绪等。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主动走进文章,而不是牵着学生去分析字词句。

三、语文美育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融入文章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1.教学结构要系统化

事物的有机统一性、完整性是美;反之杂乱无章、残缺不全、苍白无力则不美。教学结构也是同样需要完整、严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和课程的总目标有机统一,教师应对学年、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个预先规划,每一单元要突出重点,每一课时都要设计完整严密,千万不可上到哪里就哪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这一课时的内容无法完成,也要进行巧妙的过渡,并在下一课时及时、合理地解决好。加强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可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美的教育。

2.教师的教学风格要稳定

变幻的风格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应不断摸索形成适应自己的风格,并稳定下来,不要忽而这样,忽而那样,花样百出,弄得学生手忙脚乱。

3.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

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影响美感,即使是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相应地改变教法,推陈出新,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4.教学活动要有节奏

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强烈的节奏感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传达和感受活动,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笔者认为教学活动的节奏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节奏感,做到快而清晰,慢而紧凑,高而不躁,低而不咽,疏密相间,张弛适宜。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开头一部分教师应用低沉的语调叙述;在人们哭泣着追赶灵车时,教师的语调应是急促的。教师语言的节奏感还体现在目标处理时,在讲授重点和深奥之处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在一些容易之处,可加快语速。

(2)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注意疏密 教学传授的信息有疏有密,时间的分配要有多有少,这样就会造成一种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学生产生精神的愉悦。如在教学《小珊迪》一文,由于文章文字浅显,教师没必要在理解内容上花大时间,可抓住重点句讨论“但是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那种人”指什么人?“我”为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这样的教学显然比逐段讲解分析要科学,着眼于整体、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思维辐射做到主次分明,疏密相间。

(3)课堂组织要处理好动静的关系 。如热烈的讨论,竞赛等。一味地静会使课堂气氛沉闷;一味地追求动,往往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沉闷或混乱的课堂都是不美的,只有两者和谐而有机的统一才能即保持课堂的朝气,又维持课堂的秩序。

5.教学气氛要富有情趣

教师进入课堂就应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这样学生自然就有精神,并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情绪听课。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应多采用交流式、探讨式的方法,拉近师生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问题,学生的个性特点,或开门见山,烛照幽微,真诚坦率;或讽喻旁敲,温情含蓄,启发等待;或侃侃而谈,如叙家常;或庄,或谐,或抑,或扬,使每个学生感到师生关系的和谐,如坐春风,同时还要分散难点,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总之教师应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形成课堂精神环境美。

6.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听配音朗读,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诗的境界,陶醉在美的氛围中,达到审美的目的。

7.课堂教学要结合课外阅读欣赏

语文美育光靠课内的若干篇文章来开展是有限的,只读课本,不广泛涉猎是不够的。课内是流,课外是源,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小美文,让学生颂读,使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教师可利用课堂前5分钟由学生带读并讲解一首古诗。

8.适时地组织创作,在创造中体验美

语文教学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验美。如一次习作训练,教师发现校走廊上一棵盆景树,最近突然病了,叶子枯黄,细枝条无精打采地垂着,而同样办公室里的那盆却葱绿得很,于是组织学生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七嘴八舌,教师引导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不易死的植物,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非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经过一周的调查,大家认为这棵树是他们害死的,是在无意中害死了小树,这时教师便请同学创作《一棵小树的死》一文,在深刻的体验中,同学们受到了美的教育,也明白了应该关爱身边的生命,不要漠视它们的存在。

总之,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造能力。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强调语文美育教育,把语文课上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情趣盎然的课,也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

作者简介:

郭丽荣、女、1977年11月20日出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职称。

猜你喜欢
情趣体验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美育教师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