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娜,戴虹
(平凉农业学校,甘肃平凉744000)
中职英语教师课堂提问区域的调查与研究
杨柳娜,戴虹
(平凉农业学校,甘肃平凉744000)
分析不同中职英语教师课堂提问区域的选择情况,探寻不同教师不同提问行为背后的教学认识,进而揭示提问区域及提问对象的选择对课堂师生互动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影响。
中职英语教师;课堂提问区域;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调查发现,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有意无意地关注一部分学生,而忽略另一部分学生。虽然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力求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给予他们均等的课堂参与机会,但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1]。教师也会存在经常提问某固定区域的现象,如某节课中坐在前面和中间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偏多;有的教师特别关注坐在教室后几排的学生;还有的教师总是习惯性地从右向左按顺序提问(见图1)。
图1 教师常见提问区域
教师提问区域不只体现在座位方面,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也明显存在不均衡现象(见表1)。
表1 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次数与学习层次的关系[次(%)]
在后续访谈中,4名教师一致认为,课堂上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偏多,那些较内向或被动的学生很难得到机会。笔者发现,在某教师的课堂上,一名学生总共获得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包括一次主动回答与一次合作回答),而多半学生整节课都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笔者课后访谈时了解到,这名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外向,所以深受教师喜欢。而那名教师认为,课堂上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本来就很少,英语讲得好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那些愿意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当然有更多机会与教师互动。加之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进度紧迫,没有太多时间留给学习差的学生;因为他们大多不回答或需要思考很长时间,经过多次提示也未必回答正确。笔者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应照顾到全体学生,而不是固定自己的提问区域。此外,从教学效果来看,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所提问题的讨论,能引发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比让其被动听讲要好很多。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很多教师选择提问对象时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所以往往是盲目的、随意的,国外学者Richards也认为很多英语教师普遍存在以下错误认识:(1)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问集中在优等生身上;(2)对问题的设置稍加注意即可,提问谁无所谓;(3)为了敦促后进生进步,每节课的提问对象应以他们为主;(4)为了维护课堂秩序,专挑调皮的学生提问;(5)英语课堂教学均以中等生学习水平为出发点,将他们作为课堂提问的重点对象。
由于以上误区的普遍存在,导致英语课堂提问往往无法有的放矢,很难发现教学中真正存在的问题,难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而好学生的表率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甚至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学者杨梓生认为英语课堂提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宽广性原则。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调查也表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想要回答教师提问并得到肯定的愿望和需求。因此,英语课堂提问的范围应该尽可能宽广些,不仅要提问好学生,也要顾及中等生和后进生,做到“好中差”全面结合,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英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切忌形成固定提问区域。
(2)量力性原则。提问对象必须是对所提问题在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够回答正确或基本回答正确的学生。所以,问题的难易程度与提问对象的认知水平应符合“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避免学生能力有限而使思维卡壳,挫伤其积极性,进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或因问题过于简单而失去提问的意义。
(3)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问题设置及对象选择上要与其相匹配。如提问旧课内容时,应尽可能多地提问中等学生,因为他们的回答情况最能代表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水平;如果提问是为巩固当堂所学的新内容,则应提问学习较好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正确回答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其他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正确理解;如果要着重检查学习效果,则应将提问重点放在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身上,因为只要他们掌握了所学内容,其他学生也肯定没有问题了,如果他们掌握得不理想,教师就要重新审视自己本节课各教学环节的设置。
此外,国外学者Nunan提醒广大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为使提问的效益最大化,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开动思维,积极思考,故在呈现问题与选择对象时间顺序的安排上,切忌先指定提问对象再展示问题,或者按照单一的固定顺序对学生进行发问(例如某一行或某一排依次回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呈现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然后再指定回答对象,一定要避免因过早指定回答对象而让其他学生产生置身事外的消极态度,从而使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
其次,教师一定要注意平衡提问对象的空间顺序,要给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以大致均等的回答机会,特别是坐在后几排或两边的学生,这些区域很容易被忽略,往往成为提问盲区。
再次,英语教师切忌将自己作为提问对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英语教师往往有自问自答的习惯,有一名教师甚至在提问对象站起来之后,自己仍然滔滔不绝,直至问题回答完,被提问的学生一字未答。这些英语教师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自问自答会使学生失去很多独立思考和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同时也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当多数学生听不懂问题时,教师可以转变提问方法或给予必要的提示,但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充当“包办老师”。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变成是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生命活动。合理提问及合理设置提问区域是构建该教学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2]。英语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课堂提问行为,对提问对象、提问区域及提问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进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可理解输入,促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输出,有效促进课堂师生良性互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1]孟春国.中职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10):49-51.
[2]单凌晨.提问促进“互动”[J].学英语:高中教师版,2003(47):27-28.
G421
B
1671-1246(2015)23-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