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英
【关键词】 作文教学;思维训练;辩证;灵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89—01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写作思路的点拨与开拓,注重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应从三方面来落实:
一、训练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
要有计划地通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全面的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基本思维能力。在写作文时,学生主要运用形象思维的能力来叙述事物的发展过程,来描写鲜明的形象,来描绘生动的场面等;同时又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来安排结构层次,归纳总结与提炼主题。这样既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又运用思维的深度与宽度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性。只有同时运用以上两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来构思,文章才能写得具体、生动、亲切而又有条不紊,克服空洞、生硬、乏味而又杂乱无章。如朱自清的《春》,不仅文笔形象生动、亲切感人,而且构思精巧、思路清晰,含景、情、理于一篇。这就是两种思维方式同时综合运用的范例。如我们可通过《春》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借鉴其写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夏”“秋”“冬”的图景,来歌咏“夏”“秋”“冬”。学生们往往能写出意想不到的佳句妙段。又如可通过冰心的《谈生命》中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来仿写。教师作一些点拨:让学生把生命比作茶,描述茶的沉浮、清香、苦涩、回味无穷等,来写生命的顺境、逆境、快意、失意等;把生命比作花,描述花的孕育、风吹雨打、开谢、归于泥土等,来写生命的历程、历练、奉献、意义等。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定能写出别具一格的华章。这样,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训练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处于不很成熟的时期,他们由于阅历较浅,在思考问题时往往顺着一个方向延伸: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事物。如他们写自己遇到的不良的社会现象或事件时,往往把这个社会说得一无是处;他们在批判丑恶时,容易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尽管在思想政治课上,他们对唯物辩证法有所了解,但这种能力似乎不能顺里成章地迁移到写作中去。
综观中学语文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初一教材就完全可以成为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起点。如学习了《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可由“蚊子——狮子——蜘蛛”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出“强大的和弱小的”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从《论语十则》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引出“学与思”的话题进行作文,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学习方法来论述学思结合的重要性。《想和做》谈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揣摩其写法写一段话,谈谈“教”与“学”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等。
我们也可以列举平常而熟悉的生活、熟语等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如自由与纪律:自由受纪律的约束,自由离不开纪律;没有纪律就谈不上自由,自由依赖纪律而存在,即没有绝对的自由。引导学生明白: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着的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又如让学生对“旁观者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畅所欲言,会很快阐发出“旁观者未必清”、“近墨者未必黑”这样的观点。
三、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能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看问题。观察的角度的变化,思考的深度的变化,会使人们的认识也随之变化。如我让学生写一篇以“水”为话题的作文,是这样进行点拨的:
1.让学生联系自然,思考立意。即让学生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行云流水、江河湖海等生发联想,联系到生活、生命、人生等,从自然现象中去获得写作的灵感。
2.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行文。即把“话题”与现实生活挂钩,从生活中直接获取作文素材。
3.让学生从正面到反面,思考阐发。即从“话题”正面与反面去联想,以此来点燃创作的火花。
4.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思考拓展。即从“话题”的表象发掘其深刻的本质,由此打开写作的思路。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