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峰
【摘要】 中学通用技术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近10年来,我们把握该课程的特点,就中学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从“激发兴趣—训练技能—引导创新”等环节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创新,我们必须制定一个长久而系统的计划,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引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技术学习和创新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就以下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 通用技术教学 培养 学生 创新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32-03
0
一、注重兴趣激发
大家知道,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与其它科目有所不同,它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形式,它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时间的过程,而结果和评价当然不能是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教学模式也应顺应时代而变,探索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的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就应该从培养学生对学习技术乐于实践的兴趣入手,以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在课堂教学中,一件好的作品,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技术课堂的热情关注和学习激情。
其一是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有不少学校的老师抱怨学校开设的通用技术课时设计少于教材的需求,其实我认为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完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变;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比如,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的典型结构欣赏课内容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的一个容易忽视的环节,认为可有可无,把创作与欣赏割裂开来,这显然是不对的,要培养学生创作的兴趣,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实践,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欣赏借鉴来完成。因此,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既要重视技术研究又要重视作品欣赏,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合理创作,避免为了创新而创作出现的一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现象。再如《技术与设计Ⅱ》(苏教版)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概念,我在课堂上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安排两名学生进行一场组装四色圆珠笔的比赛。两位学生刚开始都很自信,认为笔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组装好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但比赛一开始,台上的气氛就开始紧张起来,而台下的学生更是全神贯注,目不转睛,时不时还为台上的同学鼓劲、喝彩,课堂活跃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实践活动虽说只有个别学生参与,但大部分同学却感同身受。四笔芯安装的先后顺序可以颠倒,但笔帽和笔身的安装只能放在装好笔芯之后,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这其实就是环节时序的问题,流程中环节的顺序有时是可以颠倒的,有时是一定不能颠倒的。实践活动虽小,但达到的效果却很明显。在轻松中学习,是学生们最喜欢的。
“实践”是通用技术教学的立足点。如在教《技术与设计1》“设计方案”时,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使用“宜家”厨房设计软件。实践证明,学生在发现问题、上网查资料、设计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对通用技术逐渐建立了感情。
其二是让学生拥有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觉得学好技术与设计并不太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到他们成功之处的所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这一门课程继续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是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曾经有一位教师在教初二年级的《服装设计》时费了很大的工夫找来了法国、日本、意大利等时装设计师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学生看了后,完全不知所然,对大师服装设计风格无法理解,更谈不上对教材中如何设计服装有所体悟了,这不是本末倒置,将学生的内容升华到无法使学生体会的高度了吗?
对不理解的东西是无法产生兴趣的,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适当难度和新颖,这样学生既可以理解学习内容又可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其三是给学生以技术表现的空间。
作为通用技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创作情趣的学习环境,以赢得学生的青睐。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设计不同于某一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技术革新的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改变的欲望,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技术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创造力展示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为了防止兴趣转移,我注意了内容上多样化,由原来单纯的作品打造,增加了设计拓展、色彩搭配、构造分析等。并且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安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除了内容的多样化,我还注重在活动形式上多样化、常态化,经常开展竞赛、展示、墙刊、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区的作品设计比赛,发现好的作品及时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在学生心中认为这是无尚光荣的,这样使学生有一股向上的热情。
二、强化技能训练
技术的革新就在于对现有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呢?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进行多种活动。
其一是多看。
多看优秀作品,学习理解他人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提高对作品技术含量以及创意的鉴赏分析能力。认识提高了,就可以指导创新,使自己更上一层楼。看有多种看法,学生的看一般是粗看,不注意细看、精看,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一看外在构造,别人是怎样安排作品的结构,利用了哪些技术元素,表达主题思想是什么;二看功能,作品的功能是否在传统产品基础上有拓展,在市场上的口碑怎么样。三看价值,产品本身的性价比高不高,实用价值怎么样。
其二是多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练习是学生内化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和提高创新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多实践。学校科技组的同学要求与一般学生的作业量不同,为了方便学生,科技小组的活动时间不做规定,中午、放学后都可以,及时解难。有时还着意设置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之后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其三是多评改。
学生交的作品要求及时评价,评价形式有:师评、自评、互评。指出每个作品的长处和不足,评价者与作者充分交换意见,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以此促进技术作品的进一步优化完善,不是教师帮学生改,而是让学生自己改,鼓励学生不要怕颠覆,只要能够改就得自己坚持改下去。学生的作品,只有得到及时准确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进一步激发兴趣,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作活动中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靠教师个体来完成,而这个反馈传路单调,信息源少,信息道很难通畅。这样的状况,既不利于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开放合理、及时准确的学习评价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三、积极引导创新
创新是通用技术教学的本质。通用技术的教学要以创新为核心。创新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在讲“结构与设计”时,运用谈话法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从创作作品中,获得对技术优化的追求。实践的特点是直观性和可见性。它是从视觉上再现生活,但不等于只表现视觉上的逼真,也不局限于表现可见的事物,每件作品可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现实生活中技术优化的追求。积极引导学生创新必然要求教师本身在教学教法、课堂结构和教学教具方面有所创新。
其一是方法创新。
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习惯。传统教育往往重视对前人成果的宣讲,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依赖于教材,从来都不去质疑。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新型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们感受到通用技术的魅力和价值,让学生真正理解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敢于质疑勇于尝试。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启迪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例如我在讲解《结构的连接方式》时,会选取不同类型的材料结构,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试铆接、榫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在木质、金属、塑料的结构上不同的连接效果。在讲《流程设计》的内容时,我会提供大量的校园生活中的办事流程如食堂就餐、运动会赛事流程等等让学生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分组学习探究是基本的学习形式之一,采用小组合作制,确定一个小组长。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并与其他组开展评价。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适当点拨,实现互动。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形成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课前悉知教学内容,带着问题和想法到课堂里主动探究。例如:在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学生根据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结构设计原则并提供典型设计作品鉴赏。这样一来既熟悉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明确了基本教学目标,同时脑海里也有自己设计的作品雏形。即便有问题有疑惑在实践中得到老师的指导,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二是工具创新。
人类从原始状态一步步发展到能够控制核能、遨游太空的今天,大约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在这曲折复杂的历程中,有许许多多经验应该认真地予以总结。在这些经验的宝库中,有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各类工具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通用技术学习更重要的一部分是工具的使用,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性很强,对专用教室、仪器设备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传统的木工锯子、锉子、砂纸和一些金工工具如锤子、钳子、螺丝刀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论从制作材料还是设计作品的理念都已经多元化,为了能保证实践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工具的革新是必然要求。现在的金工、电工和木工的工具已经具备了很齐全的新型产品,学会和掌握基本的使用技能技巧对提高实践操作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三是拓展创新。
根据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参加一些与通用技术相关的兴趣小组:如科技创新、木工、无线电、电子技术、摄影等兴趣小组,通过这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和提高了学生探究技术积极创新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通用技术技能。因此,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拓展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我校通用技术组根据学校实际和现有教师的情况,在继续搞好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的同时,开辟无线电兴趣小组(包括无线电台通信、电子制作、无线电测向)。为激发学生培训的积极性,每年定时在校内进行相应的竞赛活动,然后推荐参加每年暑期举行的全国锦标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相结合,利用每周两次的下午第七八节课时间开展以选修课为主要形式辅导培训,科技创新小组和机器人小组的辅导在省、市、国家乃至国际都取得的好成绩,并或多项专利。
总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结构等方面的培养,以及构建人求新求全的心理结构,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方式、意志性格……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情感交流……要想全面实施生本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技能;提高创作能力,在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全面推进通用技术学科的发展。
(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4BJC004】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刘琼发主编《技术与设计1》.广东科技出版社.
[2]顾建军主编《技术与设计2》.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苏教育出版社.
[3]罗思菲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
[4]王道俊,王汗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