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文
摘 要:教师的情感信号具有承载信息量大、表现能力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缺少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体态语言的运用来探讨教师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情感信号;教学语序;体态语言
唤情是创造美的语文课堂的关键,语文教师应按照一定的教学构思,运用各种传递手段对课文、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加以调节、控制,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学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内在情感的手段可以是各种信号。从教师角度而言,主要是教师的体态语言信号、教学语言信号。因此语文教师在从事教学时,一定要优化这些信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
一、以丰富形象的教学语言信号拨动学生“情”弦
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其教学语言应该既是有逻辑性的、科学的,又是形象、艺术的,它应该极具感染力,极具唤情效应。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自己的语言信号,他时常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情深意长地与学生促膝而谈、娓娓而论。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富,于我如浮云。”短短几句话,却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极大地感染了他的弟子,弟子们的学习达到欲罢不能的境地。这就是教学语言信号的唤情效应。
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课文中
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诱导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如教鲁迅的小说《祝福》时,用抒情的教学语言再现课文情境,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当我刚刚写完‘祝福”这两个浸透血泪的大字时,《祝福》中祥林嫂那充满无限痛苦和绝望的眼神,就会在我们面前晃动。荒山空谷中,祥林嫂悲怆、凄凉的‘阿毛、阿毛的呼喊声仿佛在身旁回转;鞭炮声中,漫天大雾里,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吃掉的悲惨画面使人难以忘怀。那么,什么是祝福?这篇小说为什么用这个题目?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这虽然只是起始课的片段,却创设了同课文相似的情境,荡起了学生的情感涟漪,很有唤情的
魅力。
试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他的教学语言尽是些光秃秃的枯燥东西,在文学作品面前,在学生面前不露一点感情,那么,即使他满腹经纶,恐怕也难以把语文课上好。因此,教师必须特别重视自己的课堂语言,以多彩的教学语言信号拨动学生的情感。
二、以多情浓情的体态语言拨动学生“情”弦
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自身的体态、姿势、动作、表情等来表示意义、传递信息的非语言行为。它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授手段,是人们广泛运用的无声信号。语文教师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无不传递着情感,无不牵动学生的心灵,一旦教师面部的喜怒哀乐与课文的思想感情协调、同步,学生便会随着教师目光、表情、动作的指引,自然而然地步入作品的境界,接受陶冶,产生共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竖目横眉来表现愤怒的情绪,用低眉垂目来表现痛苦的情绪,用眉飞色舞来表现快乐的情绪,用目瞪口呆来表现惊讶的情绪,这样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在示范朗读《最后一次讲演》时,我配以眼神、表情、手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闻一多先生当时的情感变化。学生本来不懂的地方、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一听我的朗读,一看我的眼神、表情和动作,顿时明白了。
运用体态语言可以把作者和文本中的感情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应,从而加深对作者、文本的自主体验,促动更好的情感体验的完成,更好地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中,从而接受更好的情感教育、审美熏陶。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教师的体态语言反映的必须是一个豪放、不向权贵低头的,然而又是一个主张及时行乐的李白。吟诵讲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应根据诗意的变化而使体态语言有所变化:眼睁睁地无奈地看着秋风破茅,充满失望、无奈的神情,雨夜难挨的凄苦、惶恐不安,收尾的大声疾呼时的急切盼望、希冀的神态。
教师可以用良好的体态语言传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如《藤野先生》中清代中国留学生“将脖子扭几扭”的动作,鲁迅先生将其讽刺为“标致”,这个句子较难理解,如果讲到这儿教师能把这个“扭几扭”的动作形象地表演出来,不仅可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还增添了情趣。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先生念书“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讲这段话时,教师若能用体态表现,可以收到如见其人的效果。
可以设想,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内绷住面,表情呆滞严肃,身子僵直,丝毫没有配合教学内容的体态语言,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难熬的课堂!
由此可见,任何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一席饱含深情的小结、一丝充满亲情的眼神……都可能激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共鸣,拨动学生的“情”弦,使语文课充满张力。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所有的表情达意的手段,尤其是注意体态语言和声音语言的紧密结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想教好,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优化自己的情感信号,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成为讲台上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语言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7.
[2]谌蓊才.课堂教学艺术[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09.
[3]庄锦英,李振林.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