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本次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以便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教学目标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本节教学内容特点确立的。
1.知识目标
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能力目标
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通过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利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本节教学的重点: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的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已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压强容易被人们忽视,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结合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使学生能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说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通过情境创设,启发学生设疑。
2.演示教学法
通过演示“覆杯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3.实验法
利用饮料瓶分组实验,想办法再次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实验视频进行无法演示的托里拆利实验。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进行“覆杯实验”的演示。即拿出一个装满水的杯,杯口覆上硬纸片,倒置,纸片不下落,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形成学习疑问。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本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第二部分:首先,利用“覆杯实验”的演示,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分组实验再次证明。
大气压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最后,教师邀请学生台前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并提出疑问,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第三部分:分组探究,估测大气压。
安排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手边老师提供的吸盘、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行分组实验,利用公式计算出大气压值。教师根据学生计算大气压值的偏差,因势利导,引出托里拆利实验,得到标准大气压值。由于条件有限,托里拆利实验需要视频演示。
第四部分:知识拓展延伸。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生活中测量大气压的工具,并能利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长白山上温泉水沸腾为什么煮不熟鸡蛋?
3.学习反馈
教师出示生活现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从而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
4.回顾小结
先组织学生再次阅读教材,结合板书,归纳所学知识,以便学生系统掌握。
5.根据学生特点,布置作业,体现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