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星琼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有效策略。目前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较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体现
阅读教学中,要想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情,就必须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理解文章。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总是以自我为课堂的核心,提出问题打断学生对文章的思考,总是使用标准答案来给学生讲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就使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工具。
2.阅读教学形式单一
大部分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开展,只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对学生的阅读技巧有所提高,也不能够总结阅读模块的问题。语文教师就是连接学生与文章的桥梁,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效传输,才能使学生充分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总是按标准答案讲解,永远只停留在最低层面上的阅读教学,大大抑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1.重视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为了通过阅读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应当重视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发言空间,为学生提供自由言论、各抒己见的阅读舞台。比如说,在欣赏完一篇精彩的阅读文本后,教师不必急于对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总结,而是鼓励学生表述文本的中心思想,或者谈一谈文本中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部分等。
2.优化教学设计,实施梯度性教学
笔者认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应当不断优化教学设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施梯度性的教学模式。梯度性教学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从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出发,将阅读教学划分为认读和解读两个环节。对于认读部分而言,该阶段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总体上把握住文本材料的中心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该部分难度层次较浅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自行解决。而对于解读环节部分教学,教师在确保学生准确掌握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还要理解文本所运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阅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运用,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片、文字和动漫于一体,能从听觉、视觉等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阅读教学中,可以巧妙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多媒体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与文本相关的部分影视片段,或者播放相应的图片音乐等。另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摘抄好词好句,读书笔记记录等。
参考文献:
[1]刘海艳.初中语文阅读学案教学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2]张锐.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学周刊,2013(06).
[3]杨素云.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学周刊,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