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恒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教学做合一”是教学理论的精髓,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它以实际生活为落脚点,突出“做”为中心。它打破传统教育教和学都与“做”脱离,重知轻行,手脑两分,“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的教育观念,集中体现了教与学、行与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尤其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之间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小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18-02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其中“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其中“做”是教和学的中心,便也是教育的中心,同时“做”也是立足点,以“做”来解决人生,但又不只剩下“做”字。“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譬如游泳,学游泳时,就需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是一味的在岸上读有关游泳的书籍,学做游泳的动作,就算学了一辈子,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所以真正的教学应当“教学做合一”。
1 在做中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他说“:事情怎么做便应怎么学,怎么学便应怎么教。教而不做,不可以算是教;学而不做,不可以算是学。教和学都应以做为中心。“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有层次、有目标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探究,引导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进一步的学习。在教学《电路》时,以闯关逐渐升级的形式开展比赛,首先让学生利用导线、电池、小电珠组装简单电路,再利用电池盒、灯座、开关等组装简单电路,完成后再增加一个小电珠,用开关控制小电珠的亮和灭,最后能力较好的同学还可以研究有几种组装方法、能否用开关同时或分别控制小电珠。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既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又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
2 在做中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一味讲解,学生一味地听。显然在提倡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是不适用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我们的课堂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动力。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教授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多进行思维训练,而不是沉溺于题海战术。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成为可能。否则,学生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主观意向,可是不会思考,不会学习也是枉然。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获得科学知识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最好途径,因此,教师也要“做”。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情况灵活组织活动:如观看科教影片;参观科技馆所。再如,让学生设计科技板报。老师指导课代表做选题计划,并注意板报成果的积累。还可以举办故事会、演讲会,可以与班会、语文学科的活动联合起来搞。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考察,可以有不同规模,可以集体也可以分小组。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特别是老师亲自做一些科学课教具,如科技模型、标本等。总之,老师示范,坚持“在做上教”,通过多样的科技活动,有利于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开拓新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书斋,走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在实践考察中,训练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考察能力,使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落到了实处,深化了素质教育。如教学《空气的成分》时,学生发现各组进入瓶内的水量各不相同,而且进入瓶内的水与燃烧用去的一部分空气(氧气)的量不相符,因此,产生了质疑,提出问题。为了给学生的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选择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应鼓励他们从探究的过程中生发新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笔者就特别安排一课时让学生自行探究水量不同的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和竞赛,让学生发现影响水量不同(空气减少、水量增加)的因素不是单一的,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允许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甚至敢于对权威、对教材提出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既保护自己又促进教学。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人的影响说是教,对己的长进说是学,对事说是做,教学做只代表其中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同的过程。“而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煮饭为例,指出煮饭这件事,要在厨房里做的,便须在厨房里学,在厨房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也是生活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3.1让学生经历“做”的过程
陶行知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让学生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变为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使之在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进而在探索中找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科学、学会想象、主动创造,促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2让学生学会在“做”中解决问题
孩子的天性是爱活动,好奇促使他们什么事都想自己去尝试,而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思维往往离不开实物的支撑,动手“做”能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做”是孩子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新教材在这方面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机会,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听一听、闻一闻等方式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笔者把整节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全班兴趣盎然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课的开始,学生把自己各自带来要研究沉浮的材料摆放在放在桌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及方法投入到水中,看它是沉还是浮。学生既兴奋又认真地动手操作着。虽然花了许多时间,但学生头脑中留下了对材料在水中是沉是浮的清晰而深刻的表象。课上学生“动”了,也“活”了,沉浮的调教也逐步形成了。
陶行知说:“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生活教育就是“向着创造生活前进”的教育,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造。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努力践行“教学做合一”,并以“做”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做”。引导学生手脑并用,有启思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