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格男
摘要:近年来,我国把美育教育列为了教育方针之一,使音乐教育、音乐研究也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国外的一些先进的音乐教育方式和理念,也在近几年对国内的音乐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和内容上都有了一些新的改变。在此大环境下,音乐师范类高校的课程也应该和专业音乐学院产生区别,为了使学生更适合中小学的师资需求,高校中小学音乐师资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视唱 练耳 师资 培养 改革
音乐师范类专业主要是面向广大的中小学阶段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所设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基本上来自于专业音乐学院的课程安排,但也要根据现实情况,突出其“师范性”,“应用性”等特点。
一、教学现状
(一)注重专业课效果,缺乏实践运用
在大多数师范院校开设的视唱课程中,纯粹以培养学生唱与听的专业性入手,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如何将所学转化为所用,特别是联系上中小学教育而用的实践性,却有所欠缺。
(二)未将中小学教材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
现今的视唱练耳教材多选用国内外名曲,涵盖面很广,但中小学教材内很多歌曲并不在此列,当学生毕业成为教师时需要重新熟悉教材里的歌曲,不能做到尽快上手。
(三)培养计划中课时量不够
现在师范类高校的视唱练耳课普遍开设的是两学年,周课时2节,只有少数专业音乐学院开设2到3学年,周课时4节,普通师范类高校的课时量是偏少的。
二、改革办法
围绕以上提出的几点,视唱练耳的课程改革不外乎内外几个方面:从外在来看修改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增加课时量。从课程内部看联系实际,增强应用性,明确培养目标。这并不是盲目迎合市场需求,而是从实际出发,去解决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文则结合中小学儿童心理及生理特点,提出几个视唱课程中如何让中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改革的重点:
(一)节奏教学方面
对于小学生来说,若一味模仿教师,则容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很快烦躁疲倦。因此针对儿童的节奏学习,应该自创一些有趣的打击乐器,来模仿出各种音色。或者根据当时的情况对儿童列出的节奏进行合理的改变甚至是创编,让学生分组练习。打击乐没有指法的困难,学生容易操作,最容易突出节奏特点,也促进了儿童协调性的发展。因此,引导的老师应该有较好的节奏功底,以及一般的节奏组合模式功底,并具备不同打击乐音色的识别能力,所以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课的改革,可以在节奏教学方面进行合理的改变,从而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
(二)旋律教学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采取例如节奏问答、节奏变奏、节奏模仿、旋律模仿、旋律改编模仿等方法都可以。其中有一种卡农的形式,可以先让一个学生唱出两拍的任意节奏,第二个学生接着前者的第二拍再进行演唱,在以后的演唱中逐步增加单位拍的数量同时,改变之前的固有节奏型。训练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演唱自己部分的同时,也注重感受其他声部的和声效果,使学生建立起多声部的音响意识,来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感受力。但是,这种上课方式,要求教师有着复调的基本知识,以及多声部的耳朵,那么在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当中,不止是视唱教材中的旋律,而将优秀的交响乐或者室内乐甚至是我们民族音乐当中的多声部音乐纳入教材并且合理的利用迫在眉睫。
(三)听辨教学方面
在听辨教学中可以采用级进接龙的方式。所谓级进接龙就是在听辨中环环相扣,逐渐增加难度。比如从二度、三度、四度音程开始到简单的调式训练再进入复杂音程的训练继而到更难的调式训练中。音程以及和弦的听辨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在听觉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建立起合适于学生自己的内心听觉是视唱练耳教学环节中需要改革的难点。
(四)音乐感知方面
音乐感知是节奏,音响的一个综合听辨过程。听力训练首先可以在乐器的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相同的音乐短句,让学生听辨不同音区的音,形成音乐想象,要求教师有着基本的音色形象刻画的知识。老师要做的就是引进门,学生学得主动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视唱练耳教学历来填鸭式的手法这种纯技能的训练对于中小学生效果都不太理想,只有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将音乐技能融入教学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步入音乐殿堂。在这一点上,需要在高校的视唱课里面对学生进行意识方面的培养,让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贴近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要结合中小学的音乐教材内的歌曲,作为辅修教材,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对这些音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综合评价,以便在将来教学时更好的进行应用。
三、课程改革最终目标
以人为本,实践第一。高校音乐视唱练耳教学的考试评分可以采用综合性评分,注重实践中的表现,根据考试题目的要求,在中小学音乐课本中找寻答案,取得教学成效“一门知识,多种能力”的培养,将视唱练耳课和和声、声乐、钢琴伴奏、教学法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其适应中小学师资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改革应该遵循的规律。
参考文献:
[1]郁文武,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名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音乐学,2004,(01).
[3]宋正.对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4,(03).
[4]伊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