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成功的起点与关键。好的导入,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好的导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导入新课,谈谈我个人的粗浅做法和见解。
一、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指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
设计,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有疑问,就会产生悬念,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使学生情绪进入最佳状态,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设计悬念,让学生知疑:“明明今年9岁了,可他只过了两个生日。”为什么?学生急切想知道为什么?我抓住时机出示课题:“年、月、日”,说:“等你学完本节课你就知道了。”这种悬念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其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二、故事导入
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教学新课前,我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卡通故事、生活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使人终生难忘。新课伊始,不要急于揭示课题,而是先讲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索问题的答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讲故事:有三个故人偶然相遇,各自握手两次以示亲热,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为:长、宽、高两两相乘加在一起,再乘以2,这样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将牢记在心,终生难忘。
三、以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以趣导入,乐中求知。如:六年级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设计画面:龟兔赛跑,两个人发生争执,论谁跑得长?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悬念:我们只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而圆的周长咋样计算,孩子们兴趣被激发起来,积极地投入到怎样计算圆的周长中去,我及时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周长怎样计算。”
四、生活导入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服务于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感知、体验、理解数学。
当然,小学数学导入方法形式多样,没有固定模式,不论何种形式、何种方式的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激发学生兴趣,达到课堂教学优化。只有在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才能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
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