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
摘 要:“以学定教”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它将原有的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对学生掌握的预判来进行授课模式,变成以学生掌握的进度作为讲解的起点,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模式。其中心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学生学习知识的路径、方法和规律,让教师的教学设计路线充分依据学生的学习和特点,把死板的教学设计变得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数学;以学定教;有效性
一、探究以学定教的必要性
“以学定教”强调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让其充分思考。其目的是以育人为本而改变过去以知识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以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定教学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加上年龄的原因,大多数学生思维层次较浅,对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随着数学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应用题内容的深入,加上语言表达能力或者性格特点的原因让他們不能及时说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而且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很容易养成得过且过的坏习惯,这严重地影响了智力的发展,阻碍了他们学习的进步。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习惯了依靠老师的讲解,大部分都是在老师的催促下完成任务,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很多学生只是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任务,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不会主动去学习,而且在解题过程中没有清晰的步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尽可能地按照学生的现有状态、兴趣爱好、学习与发展规律等情况来调整教师的教学顺序,并对教学内容方法做出适当的改变。因此,“以学定教”的理论在当前教育研究中逐渐地被应用和采纳。
二、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从过去注重“研教”转向重视“研学”,以学定教的理论成为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条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教”和“授”逐渐变为“引导”。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点主要体现:
1.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烈、对于新鲜事物都想要去尝试的特点,我们要抓住这个特点,在身体、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阶段,老师多鼓励多表扬,唤起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另外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发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注重课后问题和习题的设计
练习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最主要方法,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学习技能、发展智力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练习问题的设计中要考虑到问题的多层性,使学生在不同的联系层次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人教版以学定教的实例
以学定教的模式施展以来,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人,老师更多参与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新思想、新主见的产生。在人教版教材中很多章节的内容事例都源于生活。例如,关于“圆的认识”这一章节,书中的图片都是平时可见的让学生很容易联系到实际。再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教学中的一道题目:
师:一本字典130元,一本书50元,一本字典比一本书贵多少元?
生:“130-50我是这样算的,把130看成是13个十,50看成是5个十,13个十里减去5个十剩下8个十,所以是80。”
生:“130-50我是这样算的,把130分成100和30,100减50等于50,再加上30就是80。”
生:“我先想13-5=8,再在得数后面填一个0,得数是80。”
对于学生的这些计算方法,教师都进行了肯定和赞扬,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更高。
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认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张秋爽.“找规律”教学实践与反思[J].教学月刊:数学版,201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