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丽
摘 要:针对幼儿“感恩情感”的缺失,以家庭和幼儿园为主阵地,共同开发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以一线教师和家委会为研究团队,以幼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广泛搜集幼儿目前缺失“感恩情感”的主要原因,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找到解决的途径,并通过家园合作开展辅导研究。
关键词:感恩思想;感恩教育;园本课程
一、研究的价值
(一)感恩教育缺失引发的社会问题
现在孩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自私和缺乏爱心成了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二)幼儿园园本课程中家长参与较少
现有的教师以及学者应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困境提出合理的对策,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幼儿园孩子的实际学习需求,提升现有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幼儿园感恩教育实施的模式单一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品德教育主要渗透于各年龄段的主题活动,实施维度也是从教师到幼儿的单一渠道。
鉴于上述情况,本课题结合当前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困境,探讨如何将园本课程与幼儿感恩教育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现有幼儿自身的感恩情绪,提升幼儿自身的感恩思想。由此,笔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所在幼儿园从2014年开始开展以“在园教育”为主,联系家长积极配合,适当利用社会资源为补充的感恩教育活动。
二、研究目的、路径、方法
(一)研究目的
运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家长参与“感恩教育”的园本课程开发,探索形成家园合作“感恩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内容、途径与运行方式。
(二)研究路径
1.探索有效载体
比如,建立“亲子社团”“教育沙龙”“互动评价”等。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创造和挖掘家园包含的教育因素,积极探索开展家校合作的有效载体。
2.合作成果共享
在研究过程中,尝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感恩成分,促使幼儿感恩情感的养成。
3.积累成功案例
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中提供机会,让幼儿践行感恩,在实践中积累感恩教育的策略: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感恩小案例、组织各项与感恩有关的活动,积累成功的案例与经验。
4.获得感恩教育实效
开展学校“感恩教育”园本课程实施的手段、形式的研究,家园合作,形成感恩教育合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整理法
收集比较全面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相关的国内外感恩教育的内容与价值体现。
2.调查问卷法
家园共同参与调查,对幼儿礼貌与尊重这种基本品格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探索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方法。
3.案例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观察、分析家长和幼儿在参加感恩活动前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情况,积累幼儿在感恩活动中的成功案例。
三、“感恩教育”园本课程开发实践的过程与内容
(一)研究内容
1.主要概念阐述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幼儿园感恩教育是家长参与式的“感恩教育”开发,以幼儿的年龄特点、行为能力和心理发展为依据,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中选择幼儿力所能及的项目为感恩教育的内容。
在我园,通过对幼儿园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开展的感恩教育中多以结合在五大领域中的感恩教育和随机的感恩教育为主,其占总数的68%。家园合作的感恩教育在该园中的比重占的比较少。这都说明了,我们并没能充分利用家园合作来开展感恩教育。
2.家长参与的感恩教育园本课程开发
(1)探索感恩教育实施要素
幼儿园应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幼儿园单一的说服教育方法,不仅会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烦现象,更会降低幼儿学习感恩的效率。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理顺家长参与感恩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重点
①理念同步跟进
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心理环境等多个层面,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物质环境来说,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文化的创设,让幼儿受到直观的、形象的感恩影响,而这些也会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从人文环境来说,可以利用在捐赠爱心的活动中,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灾区人民的感恩思想,从而推动幼儿感恩思想的形成。从心理环境来说,家园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感恩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感恩的环境中,从家长和教师身上学习感恩,这样就能进一步加快幼儿感恩行为的形成。
②日常生活贯穿
感恩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必须贯穿到日常活动中去。
(二)践行感恩教育的实践
1.挖掘感恩教育中的点滴行为
(1)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抓住机会,对小朋友进行随机教育
(2)引导小朋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把感恩教育落实到幼儿的活动中
(3)树立榜样作用
(4)将重大节日融入对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2.梳理感恩教育中的节庆内容
一年多来,每逢与“感恩”有关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妇女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劳动节等等,我们都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引导孩子识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感恩的心。
3.提升感恩教育中的家园合力
(1)“家长沙龙共享”
感恩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我们定期在幼儿园举办“家长沙龙”,互相交流自己的教育经验。不仅如此,老师和家长密切联系,主动沟通,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问题上,老师和家长共同为孩子提供正能量,让教育有了一致性。
(2)“感恩节的故事”
在“感恩节”里,我们请来了家长和幼儿一起来聆听质朴又温暖的感恩小故事,一同唱起了“感恩的心”,这份感恩之情传递出一份“特别的爱”,唱出了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之心。
四、研究结果
(一)研究结论
一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对幼儿的测评,我发现他们的礼貌用语变多了,如“谢谢”“请你让一让。”行为规范有进步,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里更懂道理了。而这些进步是家园多种教育合力的结果和体现。为了能够进一步去考察整个家长参与“感恩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展结果,对幼儿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二)研究反思
现有的园本课程在实施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幼儿自身的感恩之情也得到了提升,不过尽管如此,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园本感恩教学的实效性不足。
当下的园本感恩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师有效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开展较少,造成了其实效性不足。
(三)建议
感恩教育在园本感恩教学中的应用,除了教师这个最重要的教育主体外,还应拓展家庭力量和社会力量成为进行感恩教育的教育主体,共同完成对幼儿的园本感恩教学。
1.进一步拓展家庭力量成为感恩教育的主体
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我们应该树立“大教育观”的观念,与家长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真诚合作。这样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形成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
2.拓展社会力量成为感恩教育的主体
社会力量是家庭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感恩教育力量,社会力量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幼儿受到的各种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可以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园本感恩教学有效性。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一种品德。众所周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个性、习惯、品德形成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感恩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及意义。
对于园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社会各界参与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提升人们对于其本身的关注度,改变传统的认知观念,从而更好地使其服务于现有的幼儿教学,提升园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以及提升每一个孩子的感恩之情。
参考文献:
[1]袁爱玲,张三花.三十年学前课程嬗变面面观之二: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变革[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11).
[2]周兢.活动整合课程生成发展的学习观文化观和教师观[J].幼儿教育,2012(01).
[3]虞永平.园本课程建设之我见[J].幼儿教育,2014(09).
[4]张颖,邹晖.陈鹤琴“五指活动法”指导下的园本课程开发[J].江西教育科研,2014(03).
[5]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付洪岭.园本课程开发中幼儿教师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06).
[7]李云淑.园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及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