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的教学方法

2015-11-02 06:59程文婕
新课程·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学术新课改

程文婕

摘 要:新课改下数学课程更注重教学本质,教学方式应以适当的形式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术形态是书本中、教材中准确的定义和严谨的推理,而教育形态则是生活中与数学密切相关的每一个案例,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展现数学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形式;学术;教育形态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甚至很多学生就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上掉队的。

然而数学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工具。而产生上述问题有很大的原因是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认知上存在偏差,即数学=公式,数学=形式化,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觉得数学十分枯燥,与现实接轨太少。教师认为除了考试外,数学没有其他用处,从而导致失去兴趣,除此之外,还有学生虽然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但是由于不得技巧而学不好数学从而着急。最后导致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归根结底,这是教师没有将自身的学术形态合理地转化为教学形态。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善于进行反思,将枯燥的数学知识适当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索、易于接受的数学知识。通过上述问题,我将对小学数学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一、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的特征

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即现行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以形式化出现在教科书中,以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义、抽象的符号、严密的推理,割舍了数学知识的背景描述和探索猜想的思维过程的交代为表现形式。相对而说,这种学术性比较高、逻辑推理比较直白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虽然学生可以读懂表面的意义,但不了解相关知识产生的背景。这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只是照猫画虎,只是单纯的模仿,不懂得其内部原理。而在课堂中,数学教师再将课本中十分枯燥的内容重复一遍甚至多遍,这对于学生来说毫无益处,只能让学生更加讨厌数学,讨厌这种形式化的内容。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兴趣,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成绩。总的来说,数学学术形态有以下特性:要求严谨,要以固定的形式,即定义定理证明的顺序呈现;要用精炼简介的语言和符号将数学知识表达出来;省去研究问题的起因和过程,只显示解决问题的最简洁方式;隐藏了数学内在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客观方法,使得数学知识变得形式化、神圣化。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形态有以下特性:解决问题按正常流程进行,即问题探索—猜想证明—归纳演绎,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拥有相关人文知识和实际背景;重视方法论因素的揭示、渗透和使用,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独立探索,可以使学生亲历知识生长过程;拥有简洁模式,在保证科学严谨条件下,仅使用最必要的符号来表达,并采取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和生活情节;对于不易理解的概念采用注重实质的方式对高深的命题采用扩大公理来恰当解释;问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相应的开放性和探索性。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需要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数学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师想要让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只具备数学的学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将自身汲取的学术知识转换成合理的教育形式。而数学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课过程中不应只注重传授数学的理论知识、运算方法等学术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也就是说数学学科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解题,更是让学生在理性思考中学会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经历思维发散的过程,感悟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弱化结果的地位,培养学生在过程中成长。

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不应直接对定义进行讲解,而应从概念的产生过程、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的引导,让他们从具象到抽象真正理解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在数学解题方法上,教师也切忌“开门见山”,让学生直接学习解题方法。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观察与测量”这一课,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根据课本进行习题的练习,更应该让学生实践感悟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选取合理的道具,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道具的样子,甚至可以让学生将所看到的道具的样子画下来,通过学生的探索实践,让学生总结出问题的本质。同时在测量这一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测量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2.正确把握具体与抽象的形式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所展现的过程应该是具体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过于强调数学的抽象形式会对数学教学产生局限性,不利于数学教学的进行,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正确把握具体与抽象的形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导入一些例子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数学课堂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还应通过实验让学生认知数学知识,例如,在测量等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中,可以用相关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验身体力行,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数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认识物体”这一课,教师应该让学生将抽象的物体变成具体的实物来认知。教师不应只通过PPT或者是课本的实例让学生认识物体,更应该选取道具和学校的实物来让学生触摸感知,让学生认识物体。在学生将物体具体的认识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认识思考列举出自己所见过的物体。

3.逐步渗透开放式教学方法

数学的学术形态是严谨的,但是数学的教育形态应该是开放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数学的概念理论,还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将数学思维开放,将数学教学方式开放。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将自己的学术知识教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对概念、解题等进行讲解。而数学课堂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通过探究提高综合水平,进而让数学具有一定的应用性。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形成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例如,在“位置与顺序”这一课,教师的教学场所便可以选取开放式的,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生活、融入社会。比如,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列队;还可以安排学生取物品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方位;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的体现。这样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型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4.因材施教,进行针对式教学

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数学课程上既要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统计”这节课,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例如,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简单的统计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培养自信和学习兴趣。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较为复杂的统计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有所发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分组讨论环节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水平进行合理搭配,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得到共同的提高。因为在分组讨论中,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和补充,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作为一个主导者,培养自己的统筹能力和思考决策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进步。

虽然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不是培养科学家、数学家,但它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通过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成合理的教学形态,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学生才能在未来的数学课程中坚韧不拔地学习相对枯燥的数学,才能在枯燥的公式世界中创下一番成绩。同时,小学数学对学生更主要的是实用性,有人曾说过,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计算,往往只需要有小学基础即可,所以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说不只是兴趣爱好,更是生活必备技能。这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是新的任务和挑战。教师应该积极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迎来新的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关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J].数学通报,2001(04).

[2]沈颖.将数学的文化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J].中学数学月刊,2013(02).

[3]王工一.例谈构建数学的教育形态[J].天津教育,2006(05).

[4]严运华.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的转化[J].广东教育,2004(03).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学术新课改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学术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