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015-11-02 08:46于志强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培训

于志强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掌握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可以为开展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样本选择与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哈尔滨市9区9县(市)及两所市直属小学的1865名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865份。参与调查的小学语文教师所在区域:自然村108人、乡镇647人、城乡结合部142人、城区968人;年龄分布:30岁以下205人、31~40岁1145人、41~50岁469人、51~60岁46人;学历:中专(高中)及以下22人、大专408人、本科1414人、研究生(硕士)及以上21人;职称:中学高级97人、小学高级1009人、小学一级707人、未定级52人;骨干级别:国家级8人、省级38人、市级529人、区县级581人、校级174人、非骨干535人。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的《哈尔滨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抽样调查问卷》,共计34个题目(其中3个为开放问题),包括:自然情况,参与各级教研、培训情况,对各种教研培训方式及效果的评价,自身专业发展目标、现状与需求等4个方面。

(三)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使用“问卷星”这一专业的新型问卷工具,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在线答题和提交问卷,利用“问卷星”的专业统计分析功能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从年龄、学历结构看,31~40岁的教师占61.39%,本科学历的教师占75.82%,这说明目前在一线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多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知识方面也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从骨干教师的比例看,省、市、区县级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了61.99%,这一较高的比例表明我市一直以来重视各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发现和培养,也保证了我市小学语文教学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

(二)参与教研、培训情况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教研、培训部门和基层学校,都重视开展语文新课程的教研培训活动,校本教研也在我市小学中普遍开展。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每位参与调查的教师都参加了一次以上的新课程培训活动(见表1),说明我市小学语文学科的新课程培训做到了全员覆盖。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每周一次和每半月一次的达到59.03%(见表2),加上区、县(市)经常开展的教研培训活动,语文教师参与教研培训活动的次数、机会还是有保证的。

表1参加区县级以上新课程培训情况

表2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情况

(三)对各种教研培训方式及效果的评价

本次调查重视语文教师对各种教研培训方式及效果的评价,因为只有得到语文教师认可的教研培训方式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调查表明,在列出的目前最常用的4种教研培训方式中,有51.42%的教师认为“观摩公开教学”最有效(见表3)。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的可靠性,我们又分别采用教龄、职称、教师所在区域、骨干级别作为自变量,将“您认为那种教研和培训方式最有效”作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4个交叉分析的结果都表明,“观摩公开教学”被一致认为是最有效的教研和培训方式(见图1)。这一调查结果再次证明,语文教师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最需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是优秀同行的实践经验。这也从“专题讲座”这一单向传递的理论性、抽象性强的教研培训方式认可度很低的事实得到了反向证明。

(四)教研培训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目前教师最常参加的校本教研和市、区两级教研培训活动,我们分别设计了调查题目。图2的调查结果显示,57.69%的教师认为“教师校本教研缺少切实有效的专业引领”,47.88%的教师认为“研究的主题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见图2)。缺少切实有效专业引领,就意味着校本教研大多处于同水平重复或低水平重复的状态;研究的主题缺乏针对性,就意味着校本教研活动是低效甚或无效的。这是当下语文教师在校本教研中面临的两个最大问题。

从图3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当前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看是两个方面:一是教研活动本身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二是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不强。这从A、C两项统计数据中可以比较明显地显示出来(见图3)。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一是因为教研员没有从理念上切实树立为基层教师服务、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的教研思想,设计、组织教研活动缺乏扎扎实实的前期调研,没有真正了解教师的真实需求;二是在设定教研活动主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主题的可行性、可研究性和具体针对性,导致教研活动的主题或大而空泛无从着手,或指向不明无法研究;三是只关注教研活动研讨展示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研活动后对教研成果的总结、归纳与提升,更缺乏有效的后续跟进研究,造成了教研活动轰轰烈烈,而教师却感到收获甚微。

(五)自身专业发展目标、状况及需求

1.个人职业发展愿景

在回答个人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这一问题时,选择“一名受学生喜爱的好教师”的占45.79%,选择“专家型教师”的占17.69%(见图4)。由于本次抽样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因此可以认为教师填写问卷时表达的基本上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选择“一名受学生喜爱的好教师”的教师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几个选项,说明语文教师非常看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职业生涯规划的着眼点是在学生方面,而非仅仅关注个人的学术认可和荣誉称号。基于这样的考量,就是占17.69%的希望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语文教师,也有理由认为他们最终的目的仍是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和培养学生。相比于仅仅关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本次调查的结论不能不使我们对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增添了几分敬意。

2.个人专业发展现状endprint

在回答自身语文专业成长遇到的主要问题时,选择“专业支持不够,很难与专家、教研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的占49.33%,选择“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的占67.24%,选择“缺少提高专业水平的机会(如外出学习、听课等)”的占46.6%(见图5)。结合我们日常教研、访谈了解的情况,目前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心理、身体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中有来自学校内部的,有来自社会、家长的,有来自上级检查、考核的,当然还有来自自身家庭的,等等。由于语文教师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又没有得到各方面应有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认可,造成目前在语文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职业倦怠现象,甚或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阅读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阅读或很少阅读(当然这里的阅读指的是为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而进行的阅读,不包括消遣娱乐性质的阅读)的语文教师,能够具有很深厚的语文功底,能够具有广博的知识底蕴,能够具有独特而深刻的思想,进而能够影响、带动他的学生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有81.77%的语文教师每天用于提高自身语文专业水平的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见表4)。而且,从阅读的报刊和书籍类别看,阅读主要几种在“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类”和“知识文摘类”(见表5)。这说明,教师专业阅读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即基本上局限于为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而阅读,即使是阅读一些本专业之外的读物,也是选择快餐类的“知识文摘”,而缺少对于经典的阅读,缺少具有深入思考性的阅读,这种现状不能不令人忧虑。加上缺乏专业支持和专业提高机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危机。

3.个人专业提高需求

我们在问卷中针对语文教师个人专业提高最熟悉的、需经常采用的听课评课设计了“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帮助最大”的问题,回答占比例最高的分别为“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课,再听课、评课,指导改进”“听优秀教师的课,参加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应用”,这两项合计占68.10%(见图6)。这一统计数据说明,有专业人员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反思进行全过程指导的听课、评课是最有效的;即使仅仅是听别人的课,也不应仅仅局限在听,而是要积极参与对于别人课堂教学的讨论,这样才能对改进自己的教学发挥作用。

在语文教师个人专业提高的需求方面,我们以语文教师对“目前最需要哪方面的培训”这一题目的回答为例,统计数据清楚地显示出教师迫切需要学习与提高的方面集中在“语文各课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方法”和“具体的学科教学方法”,这两项分别占69.38%和47.99%(见表6)。我们又分别采用教龄、职称、教师所在区域、骨干级别作为自变量,将“目前最需要哪方面的培训”作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统计结果仍然验证了上述结论(见图7)。而这两项均指向课堂教学,表明语文教师目前最需要的是有关具体的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

三、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提升精神境界,促进专业自觉

有人说,成功的语文课背后都渗透着教师的人格底蕴。这种人格底蕴是以人生理想、殉道情怀、深厚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有了它,才会有教学的不懈追求;有了它,才会有教学的魅力;有了它,语文课才有魂。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学识、技能,更需要教师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博爱的情怀。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作为学校的校长首先要真心从各方面关心、帮助教师,尤其是要通过搭建教研团队、读书沙龙、教师论坛、教学展示等平台,为教师提供提高、交流、展示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体谅一线语文教师的甘苦,尽量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切实减轻基层学校和语文教师的负担,让语文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提高自己。教研员也要注重在各种教研培训活动中,渗透提升教师精神境界、促进教师专业自觉的内容。

(二)教研部门立足教师需求,着力提高教研活动针对性、实效性

教研人员要树立真诚服务、有效指导、充分研究的教研理念,找准工作定位,精心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减少主观臆断,满足教师客观需求,不仅要定性描述,更要定量分析,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调研,了解需求,凸显教研活动的针对性。

通过调研、访谈、座谈等形式,了解不同层面教师的实际需要,倡导按需教研,探索实施“菜单式”教研,开展问题解决、教材解析、教学设计、观课议课等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直接影响的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

2.精心组织,有序实施,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教研活动的确定的主题要真实,过程要真实,要倡导真研究、真讨论,应力戒教研活动的形式化、表演化,避免无效研究。要充分体现教学研究活动参与的广泛性、主题的引领性和研究的延续性。

3.主题鲜明,小而具体,体现教研活动的导向性。

确定的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要力求贴近教学实际,指向解决具体教学问题,力戒空泛、抽象。同时,确定的研究主题要紧紧追踪语文学科前沿,具有研究价值,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三)改进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专业性

针对校本教研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校本教研要“基于问题研究、基于教师需求、基于专业发展”,在基本形成校本教研的一系列制度、规划、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微课题研究”,体现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形成系列化;运用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各级教研员和名优、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要发挥引领作用;从而实现校本教研的“三个促进”,即用校本教研促进课程的深入有效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文“对策与建议”部分引用借鉴了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杨瑞松副研究员的研究成果,谨致谢忱。)

编辑/赵卓然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培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