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花
摘 要:教师不是去塑造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每节课有所得,每天有所获,这就是高效教学。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以引导为主,运用网络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使网络协助和小组合作并行,依托因特网的强大信息来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努力为学生打造自主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自主;网络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21-1
一、网络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发挥班级授课制的群体优势的同时,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及各种可能的手段,独立或协作完成教师设计的具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信息技术学习的主题活动。这种活动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创新精神、自学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如让学生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电子报刊。其操作步骤大体是这样的。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成型作品。让学生觉得这些制作优秀作品并不是遥不可及。其次,选择研究主题,学习探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作网页。将优秀作品、教师的课件放置于机房服务器上,向学生说明网站如何使用。学生学习探究,告诉学生可以借鉴这些优秀作品,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查网页中的说明。组织学生开始制作,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设计出富有个性的精美作品。然后,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后,通过校园网将学生的作品传到多媒体教室,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展示这些作品,对作品中出现的突出性问题进行说明,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心得。最后,完善作品,网上发布。将修改后的作品上传至教师的自主学习网站,根据教学目标,评出优秀作品!
二、网络协助和小组合作并行的教学模式
协助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老师指导下,班级成员被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同一小组的成员一起理解并完成作业。与他人协作是现代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如在前面所说的小报比赛中,教师将学生按计算机技能掌握的程度来搭配分组,每组设一组长,由组长根据组员的能力进行分工,编辑、排版、美化等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可以让学生评一评自己组和别组的作品。在评论、欣赏与交流中,学生的水平逐步提高,从而跨上一个新台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建议者、倾听者和协调者的作用。
当小组成员接收到本小组组长安排的任务后,如果仍是碰到问题,那么就可以寻求网络协助的方式完成任务!老师将有关知识点录制以微课的形式放置在网页有关知识点下面。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能力可以一次或多次来学习相关知识点。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学习其他知识点来帮助本小组任务不同的同学,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WebQuest
在信息技术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借助网络资源,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一般Webguest包含以下六个部分:
1.导言:导言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吸引学生作好研究的准备。在这里的教学设计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需要探究的缘由,并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还要罗列出关于整个WebQuest的一些概要问题。
2.任务:这部分要阐明学生在通过WebQuest完成对主题的学习时,要达到什么样的任务结果或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任务是在主题的统领之下的,教师查找到一些适合该主题的网站后,在整合了网站内容后给学生设定一项任务。这一任务应是可行的和有趣的,提出的任务或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一项比较复杂但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3.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过程设计引导学生经历高水平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在WebQuest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对Webquest任务的分析、资源的收集和加工、完成自己的作品或是解决方案、评价和总结。
4.资源:完成任务所必须的信息导航资源,通常预设于万维网网页中,并被“嵌入”在WebQuest文档中。这些资源包括:根据年龄给予的适当资源,反映史实的第一手资料、适时信息;代表不同观点的信息;通过电子邮件联系的专家;交互式信息与视听媒体:网文本、在网络上的调查数据库,也包括传统印刷的书籍和文献等。
5.评价:列出需要完成这个任务相符合的评价标准,并为学习者描述他们的行为将受到何种评价。一般采用评价量表详细说明小组的工作及个体的工作是否都将有一个统一的等第。评价人员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或同学。
6.结论:这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结论用来对活动进行小结,总结学习者通过完成这项活动或课程将会学到的东西,同时也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以促进学生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扩展到其他领域。教师可在此部分设置反思问题,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彭景龙.信息技术课中“自主—探索—创新”学习模式初探.科学大众,2009(01).
[2]潘玉霞.浅谈WebQuest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信息技术与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