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英
【摘 要】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必须要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但目前我国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结合笔者实践,本文提出了教师平时多留意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理解关心学生,接纳新生事物拉近师生距离,优化班级环境布置等方法来开展好隐性德育课程。同时通过确定主题精选节目,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充分预备等步骤开好主题班会来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工作 隐性德育课程 主题班会 初中班主任
一、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其生理、心理处在一个剧变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躁动的时期,他们表现出独立性强、反叛心理突出、对事物好奇的特点。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和学生学习氛围的优劣以及班级其他工作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有序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整个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对班上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而且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德育教育知识化、理论化,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长期以来对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主要是课堂上教师直接传授知识。
2.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对活动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作用研究不够,同时与学生的思想实践结合得也不够紧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3.为了应试而注重思想道德理论教条的传授、背诵,忽视了学生起码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还有一些教师言传身教作用发挥不够。
三、开展好隐性德育课程
所谓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的影响自身品德经验生长的各种隐性教育因素,这与显性德育课程不同,显性德育课程是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通过学生有意识的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的,它的说教成分多,约束成分多,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与不满;而隐性德育课程则是以间接的、内隐的、不明确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的。
在学生思想品德内化过程中有许多中介,其中隐性德育课程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中介,把学生的外在影响因素转化成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个性品质,逐步达到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它更多地强调用不自觉、无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得到教育者在德育中所要得到的效果。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尤显得重要。
四、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1.平时注重教师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中学德育的手段和途径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示范教育,即教师或其他长者通过一定的示范行为或示范行为的列举和描述,使学生对其产生认同并确立为自己的榜样。这种示范的主体是多角色、多层面的,如父母、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学校行政领导、社会其他方面上的行为主体、学生群体自身的参照体以及文艺作品中的模范人物等。教师可在寻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从而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2.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理解。教师要想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让他们觉得教师平易近人,容易打交道,也就是说要理解关心学生。理解体现的是一种沟通的立场和能力。班主任老师应该暂时放弃自身的参照标准,尤其要抛弃自己对学生的固有偏见与主观判定,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即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以学生的观点来思索,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感。
3.优化班级环境。教师可通过优化班级环境来构建优良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群体心理。班级文化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励、驱动、规范和陶冶效应。因此,我们要努力创建以班级文化为主导的德育环境。
五、开好主题班会
1.确定主题,精选节目。主题的确定要紧扣学校和班级的当前需要,要体现时代性与实践性。确定主题后就开始进行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向学生宣传班会的目的、内容、形式及要求,布置全班同学分头收集材料,再认真挑选部分围绕主题的歌曲、诗歌、相声、小品等节目,也可由教师亲自创办部分节目。节目应结合当前的形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是直接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故事,从而引发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其中来。
2.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准备。要强调人人参与节目,每个节目可指定一个负责人,然后全班同学再自愿到各个节目负责人处报名,这样每个节目的演员就确定好了;然后安排全班同学分组进行排练;再次,教师对每个节目分别提出要求与注重点,学生再改进节目质量;最后进行一次彩排。要重视班会的准备过程,因为这也是学生受教育的過程,准备得越充分,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就会顺利实现。因为学生不仅仅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更重要的还是活动过程的创造者。
总之,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个性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