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农地流转经济效益分析
——基于湖北省27个村313户农户的调查

2015-10-31 02:48曹瑞芬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地湖北省经济效益

曹瑞芬,张安录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中部地区农地流转经济效益分析
——基于湖北省27个村313户农户的调查

曹瑞芬,张安录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研究目的:分别基于规模经济视角和农户经济福利视角,考察典型中部地区湖北省的农地流转经济效益。研究方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从规模经济视角来看,农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存在规模效益,说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可进一步通过农地流转扩大农地生产规模,提高农地利用效率。(2)从农户经济福利视角来看,农地流转促进了转入户农民收入的增长,此外,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其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也越大,表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然而,农地流转对转出户的家庭收入并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转出户多为常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地流转前后其家庭收入均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且从事非农劳动的时间未发生显著变化有关。研究结论:在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的过程中,应根据政府不同的政策目的,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的农地流转推进政策。

土地经济;农地流转;经济效益;规模经济;农户经济福利

1 引言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其目的是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如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了政策支持。2013年、2014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强调农地流转的重要性,提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学术界对于农地流转的研究多集中在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1-2]、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分析[3-4]、农地流转的供求关系探索[5]以及农地流转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6]等方面,近年来,由农地流转衍生出的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及其绩效分析[7-8]丰富了中国农地流转的理论知识。然而,就农地流转经济效益方面的研究较为少见。

必要的农地流转能使农地适度集中,有利于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实现农业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并让放弃农地使用权的农户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增加农民的非农劳动收入[9]。简而言之,推行农地流转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本文定义农地流转经济效益的具体表现为实现农业规模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中国地域面积广阔,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显著,实行“一刀切”式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政策,势必会影响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地区湖北省为例,基于27个村313户农户的调查,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规模经济视角和农户经济福利视角,探讨农地流转的经济效益。

2 研究区域概况与调查情况

2.1研究区域概况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104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其中,耕地389.99×104hm2、园地59.87×104hm2、林地586.04×104hm2、牧草地7.58×104hm2。2012年,全省总人口57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91.77万人,乡村人口2687.23万人,城乡人口比例约为1.15∶1。全省经济呈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业结构继续改善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分析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湖北省的调查数据可知,全省农田总面积5419.41×103hm2,占全国农田总面积的3.83%。省内农田面积差异较大,一方面,江汉区、武昌区和黄石港区没有农田,另一方面,农田面积最多的钟祥市拥有农田面积192.92×103hm2。全省农田主要分灌溉水田、水浇地和旱地三种,由于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条件等的限制,各个县(市、区)的农田分布结构差异较大。就整个湖北省来说,灌溉水田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旱地,水浇地的比例最小。

就农地流转现状来看,湖北省农地流转现象较为普遍,虽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然而农民自发的农地流转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存在。由于缺乏规范的流转途径,湖北省农地流转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农地流转模式较为传统,农地流转价值相对较低;其二,农户在流转信息获取方式上,主要依靠私人间联系获悉流转信息,从政府方获悉信息的比重相对较小;其三,流转手续相对不规范,“仅签订合同(书面或口头)即可”的形式所占比重较大,且基层政府对农户土地流转后的帮助较为欠缺。

2.2调查情况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按照市—区—镇—村—组的关系依次分层,本课题组于2014年1月走访了武汉市、黄冈市、咸宁市、恩施市、枝江市、监利县、钟祥市、襄阳市、天门市、仙桃市和荆门市11个地区的27个村,共计得到村级问卷27份,转入农户问卷156份,转出农户问卷174份。其中村级有效问卷27份,填写主体为村干部,有效率100%①由于村级问卷的填写主体为村干部,对本村的整体情况较为了解,且村级问卷涉及问题比较宏观,因此,全部为有效问卷的概率相对较高。;转入农户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95%;转出农户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95%。

分析不同流转类型农户的基本特征可知,转入户中,94%的户主是男性,年龄分布在30—70岁之间,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家庭人口数1—8人不等,多集中在3—6人,以兼业户为主,占转入户总数的86.2%,仅有9.2%的农户为纯务农户。转出户中,约90%的户主是男性,年龄在27—82岁之间,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小学—高中,家庭人口数1—12人不等,多集中在3—5人,其中兼业户占65.7%,28.5%的农户没有从事纯务农的成员。调查农户的基本特征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Tab.1 Basic situation of survey samples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3.1基于规模经济视角的农地流转经济效益分析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从而带来规模经济和效率的提高[10]。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可以看到,决策者所设想的农业出路主要是大规模的产业化农业(类似于美国式农场)[11],然而美国式农场经营在中国是否适用,大规模推行农地流转是否可行[12-14]?与决策者的设想不同,黄宗智等[15]反对采用少数人经营大农场、多数人无产化的传统资本主义模式,认为兼种植—养殖的小家庭农场更符合中国大部分农村的实际状况,并提倡允许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流转,发展适度小规模农场[15]。近年来,中国农地流转形成了大量的小规模家庭农场,小规模家庭农场是否存在经济效率、还有没有进一步扩大的必要等一些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本文基于农户投入产出视角分析小规模家庭农场农地规模经济的存在性,并以此衡量农地流转的经济效益。考虑到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户种田收入的增长[16],本文选用农户种田收入作为产出水平。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式1)对比分析农地流转条件下小规模家庭农场生产与细碎化小农户生产的产出水平,探讨农地规模经济的存在性。其中,笔者依据被调查农户的经验,定义小规模家庭农场为流转后农地面积达到20亩及以上水平的农户,鉴于被调查农户种植的农地面积集中在20—60亩,这里剔除掉农地面积为120亩的1个异常值,并定义样本中农地面积为20亩以下水平的农户为细碎化农地经营的小农户。

式1中,y为农户种田收入;L为从事农业劳动时间;K为资本投入,由调查结果可知,单位面积农地的资本投入(化肥、农药等)基本相同,也就是说资本投入的大小主要由农地面积决定,这里选取流转后农地面积代表资本投入。这主要是因为被调查农户经营的农地面积均在60亩以内,本文定义的小规模经营(即细碎化小农户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即小规模家庭农场生产)的经营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精耕细作模式。A(t)为综合技术水平,考虑到对比分析的对象均处在2013年,因此A(t)为常量。

为了方便估算模型的系数,笔者采用取对数的形式将式1变换为线性回归模型,具体见式2。

采用空间对比手法,在获取模型系数估计值的基础上,将α + β估计值的大小作为对比分析的依据,若大规模经营下α + β的估计值大于小规模经营下α + β的估计值,则说明存在规模经济,反之,则不存在规模经济。

3.2基于农户经济福利视角的农地流转经济效益分析

合理的农地流转对中国现阶段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和“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9]。其中,“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利益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7]。因此,农地流转能否增加农户的家庭收入是衡量农地流转经济效益的另一重要标准。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式3),构建农地流转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具体思路如下:首先,采用2004年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模型估计,计算出模型中自变量农地流转面积的估计系数,即农地流转对农户的收入效应;然后,采用2013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模型估计,计算出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贡献系数;最后,对比分析这两个时点的估计系数大小,即可判断农地流转是否存在经济效益。由于2013年农地流转规模比2004年农地流转规模大,前者是后者的4.6倍,因此,如果前者的模型估计系数大于后者,说明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农地流转的收入效应增加,进而从农户经济福利视角推断出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反之则说明农地流转不存在经济效益。其中,2004年的调查数据由康雄华等课题组于2005年7—9月在湖北省开展调查所得①康雄华等课题组于2005年7—9月在湖北省开展问卷调查,其问卷设计的调查年限为2004年,即问卷调查表主要访问农户2004年农地流转的相关情况,因此,调查出的数据为2004年。。

式3中,Y为被解释变量,即农户收入;X表示模型中的解释变量;λ表示模型中的常数项;γ表示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待估参数项;µ表示随机干扰项。

变量选取上,本文采用家庭总收入来反映农民的收入情况。自变量选取上,笔者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并在参考有关文献[2]的基础上,从农户户主特征、家庭人口与职业特征、家庭生产经营特征、农业政策4个方面选择了12个解释变量,变量及变量具体含义见表2。

采用时间对比手段,以模型3中农地流转面积X8的系数γ8作为对比分析的依据,若2013年调查数据下的估计系数γ82013大于2004年调查数据下的估计系数γ82004,则说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反之不存在经济效益。

4 实证分析结果

4.1基于规模经济视角的农地流转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将此次调查的问卷,依据农地流转后农地面积的的大小划分为大规模农地经营样本62个(≥20亩)和小规模农地经营样本199个(<20亩)。其中考虑到农地面积要取对数计算,因此剔除了流转后农地面积等于0的52个样本。分别基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样本,采用Stata软件对模型2进行OLS估计,具体运算结果如下:

表2 变量含义Tab.2 Meaning of variables

表3 生产函数模型估计结果Tab.3 Estimated results of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由模型运算结果可知,农地大规模经营下的α + β估计值为1.3614,农地小规模经营下的α + β估计值为1.2334,前者大于后者,说明湖北省大规模农地经营存在规模效益,即用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此外,两种情况下的α + β估计值均大于1,表明目前的农业生产规模并未达到最优状态,还需要通过农地流转进一步扩大农地生产规模,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从规模经济视角说明了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

4.2基于农户经济福利视角的农地流转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分别基于2004年、2013年的调查样本,采用Stata软件对模型3进行系数估计,从时间上对比分析两年的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增长的贡献水平,基于农户经济福利视角分析农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其中,根据农户类型又可分为转入户和转出户,模型估算结果具体见表4。

就转入户来说,2004年、2013年的农地流转对农民家庭总收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农地流转规模越大,农民家庭收入越高,说明目前湖北省的农地流转促进了转入户农民收入的增长。此外,基于2013年农地流转调查数据下的估计结果437.19928)大于基于2004年调查数据下的估计结果229.63195),结合湖北省2013年转入户农地流转的规模是2004年的4.6倍的事实,说明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其对转入户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也越大。研究结果从农户经济福利视角表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然而,就转出户来说,2004年、2013年两年的农地流转对农民家庭总收入均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转出户流转农地并未带来家庭收入的增长,这可能与湖北省转出户多为常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地流转前后其家庭收入均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且从事非农劳动的时间未发生显著变化有关。

表4 回归模型估计结果Tab.4 Estimated results of regression model

5 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在湖北省三大地区27个村313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基于规模经济视角和农户经济福利视角研究了农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实证研究表明:

(1)从规模经济视角来看,目前湖北省农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存在规模效益,说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此外,由研究结果可知,农户的生产规模(60亩以下)并未达到最优状态,还需通过进一步的农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地利用效率。该研究结论与黄宗智等[15,18]提出的“小农家庭农场具有强韧的竞争力,并提倡允许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流转,发展适度小规模农场”的观点相一致。

(2)从农户经济福利视角来看,目前湖北省农地流转促进了转入户农民收入的增长,此外,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其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也越大,表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由于转入户多为种粮高手,且年纪较大,不适合外出务工,转入土地后形成的大规模农业生产大幅提升了农业经营收入,因此家庭总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3)然而,农地流转并未带来转出户农民收入的显著增长。转出户多为常年在外打工的青壮年,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城市。由于常年在外,且耕地面积较少(所有被调查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4亩),这类农户从事农业劳动的时间几乎为零,转出土地前多委托亲戚邻居代耕,种植业收入对家庭总收入几乎没有影响;转出土地后,鉴于湖北省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农地流转多发生在亲戚邻居之间,且租金较低,故来自农地的租金收入对家庭总收入仍几乎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农地流转前后转出户的家庭收入均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加之从事非农劳动的时间在流转前后基本没有变化,因此,农地流转对转出户的家庭总收入未产生显著影响。

5.2讨论

农地流转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不可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流转的目的来判断,因此,在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的过程中,应根据政府不同的政策目的,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的农地流转推进政策。本文以典型中部地区湖北省为例,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其促进了农地规模经营和农民收入增长,为中部地区地方政府推行农地流转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农地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能走美国式的家庭农场模式,由于调研数据的局限性,本文定义的大规模农地经营也只是20—60亩水平,因此,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期可进一步扩大调查样本范围,探讨农地规模经营的增长边界,以保证中国有限的农地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

[1] 郜亮亮,黄季焜,冀县卿.村级流转管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变迁[J] .中国农村经济,2014,(12):18 - 29.

[2] 卞琦娟,周曙东,葛继红.发达地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样本数据[J] .农业技术经济,2010,(6):28 - 36.

[3] 杨钢桥,靳艳艳,杨俊.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基于江汉平原和太湖平原的实证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9):18 - 23.

[4] 杨卫忠.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农户羊群行为——来自浙江省嘉兴市农户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5,(2):38 - 50.

[5] 陆文聪,朱志良.农地流转供求关系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07,(1):45 - 51.

[6] 张丽君,黄贤金,钟太洋,等.区域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J] .资源科学,2005,27(6):40 - 45.

[7] 杨钢桥,胡柳,汪文雄.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及其绩效研究——基于湖北6县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资源科学,2011,33(3):505 - 512.

[8] 李文明,罗丹,陈洁,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产出水平与生产成本[J] .中国农村经济,2015,(3):4 - 16.

[9] 许恒周,郭玉燕.农民非农收入与农村土地流转关系的协整分析——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6):61 - 65.

[10] Juliano J. A., Maitreesh G. Can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in farmer ability explain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 size and productivity[J] . Economics Letters, 2003, 80: 189 - 194.

[11] 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下)[J] .读书,2006,(3):72 - 80.

[12] Maru S, Marcel R. Impacts of large-scale farming on local communities' food security and income level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Oromia Region, Ethiopia[J] . Land Use Policy, 2015, 47: 282 - 292.

[13] Klaus D, Jin S. J., Xia F., et al. Moving off the farm: Land institutions to facilitat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J] . World Development, 2014, 59: 505 - 520.

[14] Klaus D, Derek B. The rise of large farms in land abundant countries: Do they have a future?[J] . World Development, 2012, 40(4): 701 - 714.

[15] 黄宗智,彭玉生.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J] .中国社会科学,2007,(4):74 - 88.

[16] 郭剑雄.农地规模经营三大目标的背后[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6,(4):76 - 79.

[17] 傅鸿源,段力志,祝亚辉.完善农地流转中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以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为例[J] .经济纵横,2010,(12):61 - 64.

[18] 黄宗智,高原,彭玉生.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的农业发展[J] .开放时代,2012,(3):10 - 30.

(本文责编:陈美景)

Analysis on Economic Benefits of Farmland Transfer in Central China: Based on the Survey of 313 Peasant Households of 27 Villages in Hubei Province

CAO Rui-fen, ZHANG An-lu
(College of Land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farmland transfer in Hubei Province, a typical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cale economy and farmers' economic welfare, respectively. Methods of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re employ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from the view of scale economy, the scale management of farmland formed by farmland transfer will create economies of scale,which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economic benefits of farmland transfer. Thus we could further expand the production scale of farmland through accelerating the land transf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2)From the perspective offarmers' economic welfare, farmland transfer promotes the revenue growth of farmers who lease others' farmland,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revenue growth will be greater with the expansion of farmland transfer scale. It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economic benefits of farmland transfer. However, farmland transfer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venue growth of farmers who transfer their farmland to other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out-transferring households are mostly perennial migrant workers, and their incomes are both mainly from off-farm incomes before or after farmland transfer, and their time engaged in off-farm work has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farmland transfer and farmland concentr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lement differentiated promoting policy of farmland transfer based on the different policy objectiv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region.

land economy; farmland transfer; economic benefits; scale economy; farmers' economic welfare

F301.21

A

1001-8158(2015)09-0066-07

10.11994/zgtdkx.2015.09.009

2015-03-31

2015-07-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41040,71373095,7157310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JZD009);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科技研究项目(ETZ2014A06)。

曹瑞芬(1988-),女,湖北钟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E-mail: cao.ruifen@163.com

张安录(1964-),男,湖北麻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E-mail: zhanganlu@mail.hzau.edu.cn

猜你喜欢
农地湖北省经济效益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