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分工视角下农户耕地转入和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以赣抚平原农区农户样本为例

2015-10-31 02:48俊,
中国土地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利用效率分工耕地

杨 俊, 李 争

(1.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2.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13;3.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家庭分工视角下农户耕地转入和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以赣抚平原农区农户样本为例

杨俊1,2, 李争3

(1.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2.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13;3.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研究目的:分析家庭劳动分工视角下耕地转入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用分工与专业化理论提出假设,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进行实证估计。研究结果:(1)专业型农户耕地转入率为76.39%,远高于不完全分工型和完全分工型农户;(2)耕地利用技术效率随农户家庭分工演进有明显的变化,专业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高于完全分工型农户,不完全分工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最低;(3)农户耕地转入比例的提高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其经营耕地总规模超过2.00 hm2时,耕地利用效率开始降低。研究结论:(1)通过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筹发展可促进农户家庭专业化分工及提升耕地利用效率;(2)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应保持适度经营规模。

土地利用;农户家庭分工;耕地转入;技术效率

1 引言

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快速向非农产业转移,根据《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2014年末,中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7395万人,占乡村总人口数的44.28%。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正成为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典型特征[1],农户非农收入的增加和农业劳动力流失对农村土地利用也造成了剧烈的影响[2],有研究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化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弥补农业生产资金的不足,从而促进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3-5],但也有研究指出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投入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和单位耕地效益下降[6-7],以上研究中都没有从家庭分工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解释其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同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对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8-10],有较多的文献从劳动生产率、技术效率等方面研究农户是否发生土地流转与农业经营效率间的关系,并且大多数研究结论证明具有耕地流转行为的农户土地利用是有效率的,但现有研究对不同流转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间关系的关注不多[5,11-13],对农户适度流转规模的指导不充分。因此,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家庭分工为视角,构建农户家庭分工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赣抚平原农区农户样本为实证,分析农户家庭分工对耕地转入,以及不同耕地转入规模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耕地适度流转等方面提供参考。

2 农户家庭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农户家庭成员的生物学差别、经验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同决定了其分工方式[14],并在不同职业间具有绝对和比较优势,如一个对非农职业具有较强经验的成员不会选择将时间分配于家务和农业。一个具有效率的家庭会根据成员的绝对和比较优势分配不同的职业,而不会出现同一个家庭成员兼业的情况。但随着中国义务教育普及、农业机械化对传统劳动力的替代、非农就业市场男女性劳动报酬差距缩小,家庭成员间外生的绝对和比较优势在职业分化中已经不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从更具一般性的内生比较优势的角度来分析农户家庭成员分工决策和家庭经济行为。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农户家庭成员中从事劳动生产者由2人组成,用i = 1,2表示,并将家庭所从事的农业和非农职业看做为家庭提供的两种“产品”,用j = x,y表示,对两种“产品”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且劳动时间约束相同,其生产函数和劳动约束可表达为:

在完全分工模式下,家庭成员1专业从事农业生产,并向成员2提供农产品,成员2专业从事非农生产,并向成员1提供非农产品,在中国农户家庭的现实情况中可理解为向农业生产提供非农活动所获得的部分资金。在不完全分工模式中,即某一家庭成员从事生产农业和非农“产品”,另一家庭成员则专业从事农业生产,以上两种分工模式也是现有文献中普遍设定的“兼业农户”,但从分工和专业化理论角度来看,与“兼业农户”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在无分工模式下,2名家庭成员同时专业化从事农业生产,自给自足和向市场提供农产品,该模式从农户家庭整体来看属于专业化模式,当然,农户家庭还存在另外一种专业化模式,即2名家庭成员均专业化从事非农产业,该情况下的农户一般不再经营耕地,因此本文未对其进行考虑。根据关于选择最优专业化水平和模式的生产者决策理论①关于本文所引用的杨小凯教授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选择最优专业化水平和模式的生产者决策由于需要较大篇幅才能表述其一二,具体可参考杨小凯所著《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一书。,本文对以上农户家庭分工情况下的耕地利用效率可以做出如下假设:家庭成员均专业从事农业生产分工模式(即无分工模式)下的耕地利用效率最优,完全分工模式次之,不完全分工模式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最低。

3 数据来源与农户耕地利用特征

3.1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的研究区域为江西省耕地流转率较高的赣抚平原农区余干、万年、鄱阳、永修、玉山、新建6县市。数据来源于2014年1月对以上地区农户的抽样调查,抽样规则为每个县市选择耕地数量较多的乡镇,到该乡镇后随机抽取5—6个自然村,然后随机抽取自然村中20%的农户进行样本采集。调查采取入户访谈方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农户主体特征(人口数、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工作时间等)、耕地数量(包括转入和转出数量)、农户的生产行为(各类生产资料投入)、耕地年总产出、产品销售情况、非农收入等。本次调研共收集问卷337份,其中有效问卷293份。

3.2农户家庭分工及耕地利用特征

对样本农户进行分类处理,具体分类规则为:(1)当农户家庭成员中有部分成员专业化从事农业生产,其他成员专业化从事非农业生产时,设定为完全分工型农户;(2)当农户家庭成员中有部分成员专业从事农业生产,而其他成员则同时从事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时,设定为不完全分工型农户;(3)当农户家庭成员均专业化从事农业生产时,设定为专业型农户。根据以上分类设定标准,研究区内完全分工型农户所占比例为19.11%,不完全分工型农户所占比例为57.00%,专业型农户所占比例为23.89%。

不同分工类型农户由于其家庭禀赋差异,因此其生产决策也有一定的不同,表1中对不同分工类型农户的耕地规模、流转行为、生产要素投入行为等进行了对比。本文农户耕地生产行为可用劳均耕地投入、耕地劳动时间投入和单位耕地资本投入来进行表征,其中资本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肥、农药、良种等[15-16]。表1表明农户经营的耕地规模随专业化分工模式的改变呈现显著的差异,专业型农户经营的耕地规模最大,完全分工型农户经营的耕地规模最小;耕地流转率方面,专业型农户耕地流转率最高,该类型农户中有76.39%的农户家庭有耕地流转特征,且均为转入耕地,完全分工型农户耕地流转率最低,为7.16%;各类资本投资也呈现了一定的差异;从单位耕地成本收益率的变化可以看出专业型农户的单位耕地成本收益率最高,完全分工型农户次之,而不完全分工型农户最低,这一简要结论也初步验证了本文第二部分中所提出的假设。

3.3农户耕地转入及耕地利用特征

农户选择流转耕地的动机无疑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在农户耕地规模扩大的同时,其家庭资源禀赋的约束势必对其转入后耕地利用的行为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耕地利用效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农户规模的定义,2.00 hm2是一个阈值,小于2.00 hm2的为小农场,结合江西省耕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耕种面积在1.00 hm2及以下的为小规模农户;耕种面积在1.00 hm2以上但2.00 hm2及以下的为适度规模农户;耕种面积在2.00 hm2以上的为大规模农户[5]。因此,为了更好的反映农户生产行为特征在不同耕地转入规模间的差异,本文对所收集的农户样本按照耕地转入规模(Scale of Farmland Transfer-in,SFTI)进行如下分类处理:第1类农户为:SFTI = 0.00 hm2,即未发生耕地流转农户;第2类农户为:0.00 hm2<STFI≤1.00 hm2;第3类农户为:1.00 hm2<STFI≤2.00 hm2;第4类农户为:STFI>2.00 hm2。通过对样本农户耕地生产行为数据的整理,不同转入规模农户的分布及生产行为特征如表2。

表1 不同分工类型农户耕地利用特征Tab.1 Farm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bor division rural households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发生耕地转入行为的农户中,STFI在1.00 hm2以下的农户数量占总样本数量的17.41%,占发生耕地转入行为农户数的49.51%,而STFI在1.00 hm2以上的农户数量占发生耕地转入行为农户数的51.49%,证明样本区域内发生大规模耕地流转的农户数量较多,因此,选择该区域研究耕地转入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从不同耕地转入规模农户的生产行为特征中可以看出在种植结构上,双季稻种植农户的比例呈现随着耕地转入规模的扩大先升后降的明显趋势,单位耕地劳动投入随着耕地转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而单位耕地化肥、农药和农机投入在不同耕地转入规模农户之间未形成较明显的变化趋势。单位耕地总资本投入随着农户耕地转入规模的扩大而线性上升,同时单位耕地农产品收益却随着转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通过单位耕地收益投入比则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农户进行耕地经营的成本收益率随着转入规模的扩大而发生了明显的下降,从直观上反映出耕地转入规模的扩大对耕地利用效率有一定负面的影响。另外,在新品种采用率上,耕地转入规模大于2.00 hm2的农户新品种采用率要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农户,说明随着耕地转入规模的扩大,农户在使用新技术和新品种行为上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以规避风险。

4 耕地利用效率分析

4.1分析模型

现有文献多采用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TE)指标来衡量生产单位的经营效率,而对耕地利用效率的评估多采用非参数法的数据包络分析(DEA)[17-18]和计量经济学基础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SFA)[19-20],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SFA)在估计技术效率的过程中考虑了随机误差所产生的干扰,因此在精确程度上优于数据包络分析。实证研究表明Cobb-Douglas对中国农业增长描述具有较可信的解释[13],对数形式Cobb-Douglas生产函数表征下的随机前沿函数如式2所示:式2中,yi代表第i个生产单位的产出向量,xni为投入向量,vi为白噪声项,用以表示由于天气、运气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误差,ui为非负值,用以表征农户生产技术的非效率,且独立分布于vi,β为待估系数。

传统方法对于式2的估计采取首先估计随机前沿函数,计算出技术效率,然后再用各生产单位的相关特征变量与技术效率指数进行多元回归,从而得到各相关变量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及程度,即“两步法”,该方法因为技术效率指标在两个阶段中的分布假设不同而导致参数估计有偏,以上缺陷可以通过将技术非效率指数表示为一组外生变量的函数和一个纯随机扰动项同时带入SFA进行估计,但要对技术非效率指数ui做如下设定:

式4中,mi代表技术无效函数,e-mi代表农户i的技术效率,mi越大表示技术无效程度越高,Xij表示影响农户技术效率的各外生变量,C为截距项,δj为待估系数,wj为随机误差项。农户的技术效率可用式5进行求解:

当ui= 0时,TEi= 1,表示该农户达到完全技术效率,TEi∈(0,1),表明该农户存在技术效率损失。本文将用Frontier 4.1软件包对以上过程进行估计。

4.2变量和数据

农户的生产投入特征及家庭各类资源禀赋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有文献研究表明化学品的超量使用、劳动生产率低下等是中国耕地利用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21],为了反映农户不同生产行为特征对其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对随机前沿函数中各外生变量做如表3界定。

4.3模型估计及结果

将样本农户生产特征变量及耕地效率影响因素变量带入到式2,利用frontier 4.1软件包对其进行分析,可得到不同耕地转入规模农户的耕地利用技术效率及各影响因素的系数及t检验值。

表3 变量定义Tab.3 Definition of Variables

表4 模型估计结果Tab.4 Results of model estimation

模型估计结果中γ = 0.706说明随机前沿函数误差中有70.6%的成分来源于技术欠效率,家庭资本投入变量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从农民政策的角度上可以看出加强农村信贷水平,提高农户耕地资本获取和投入能力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帮助。劳动投入对耕地产出水平具有较显著的贡献,但其贡献程度远低于资本投入,这也证明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资本对劳动替代的重要性。耕地面积投入变量是衡量农户经营规模的重要指标,但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耕地规模对耕地产出的贡献并不显著,在目前文献关于耕地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的研究中也有较多的结论证明耕地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提高耕地利用效率,这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基本一致的。

从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耕地转入比例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解释为农户为实现转入耕地经营效益最大化,会更为合理分配资源要素,使得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农业劳动时间占家庭总劳动时间的比例变量、非农业收入比重和农业技术培训等变量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其中农业劳动时间所占比重越大,说明农户对耕地经营越重视,非农收入比重越大说明农户可通过非农收入向农业生产注入一定的生产资金,从而提升耕地利用效率,而农业技术培训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则可证明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对农民掌握和提高家庭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农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农业劳动者平均年龄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受教育程度以正规教育进行衡量,已有的研究也发现了正规教育与农户各效率指标存在不稳健的关系[22],其原因可归结于教育变量内部不同受教育程度对生产效率作用的差异出现了相互抵消。

通过随机前沿函数的估计还获得了样本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值,全部样本的耕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为77.67%,根据前文通过耕地转入量对农户分类的情况,各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值分布呈现显著的变化,随着农户转入耕地量的增加,耕地利用效率亦逐渐增加,但当耕地转入规模超过2.00 hm2后,耕地利用效率发生了下降,各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分布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耕地转入规模农户耕地利用效率Tab.5 Farm land us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size of farmland transfer-in

对不同分工类型农户的耕地利用技术效率进行分离整理可以得到完全分工型农户、不完全分工型农户和专业型农户的平均耕地利用效率分别为75.72%、72.66%和80.07%,耕地利用效率随分工演进呈现递增的趋势,进一步证明农户家庭成员专业化分工对经营效率带来的显著作用,在非专业化的家庭中,分工程度的提升对耕地利用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 结论

在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农户家庭成员分工日益普遍的背景下,农村耕地流转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经济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西省耕地流转率较高的赣抚平原农区6县市293户农户的家庭分工特征、耕地利用特征和流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随机前沿函数对不同分工类型、不同转入耕地规模农户的耕地利用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得到了以下结论及启示:(1)农户家庭的专业化分工有效促进了耕地流转的发展。农户家庭专业化分工的形成也源自于城乡劳动要素市场的开放,因此在制定农村耕地流转相关政策时需要统筹考虑劳动力市场的规范与完善。(2)农业生产经营必须保持在适度的规模内才能实现高效率。样本区域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普遍存在较大的损失,但是农户转入耕地比例的提高对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农户耕地转入规模超过2.00 hm2时耕地利用效率较其他几类农户低,证明农户在经营管理超过适度规模的耕地时,效率降低,该结论对于中国部分地区进行耕地流转时一味追求“大规模”、“大农场”等现象有一定的警示作用。(3)非农收入的增加和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对耕地利用效率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农户家庭专业化程度越高,其耕地利用效率越高,在非专业化情况下,分工程度的提高对耕地利用效率也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制定促进耕地适度流转农民政策的同时,加强对农户农业技术的培训,扩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等都将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积极的作用。

):

[1] Davis B, Winters P, Reardon T, et al. Rural nonfarm employ-ment and farming: household-level linkages[J] .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40): 119 - 123.

[2] Taylor M, Moran-Taylor M, Ruiz D. Land, ethnic, and genderchange: Transnational migr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guatemalanlives and landscapes[J] . Geoforum, 2006,(37): 41 - 61.

[3] 张丁,万蕾.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4年的15省(区)调查[J] . 中国农村经济,2007,(2):24 - 34.

[4] 王兆林,杨庆媛. 农户兼业行为对其耕地流转方式影响分析——基于重庆市1096户农户的调查[J] .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8):67 - 74.

[5] 黄祖辉,王建英,陈志钢. 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J] . 中国农村经济,2014,(11):4 - 16.

[6] 辛良杰,李秀彬.近年来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复种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58 - 65.

[7] 田玉军,李秀彬,辛良杰,等.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对耕地利用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 .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3):369 - 377.

[8] 陈美球,吕添贵,许莉,等. 外出打工对耕地流转影响的实证分析[J]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3 - 18.

[9] 陈美球,肖鹤亮,龙颖,等. 农户耕地流转意愿及驱动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2):70 - 73.

[10] 王成超,杨玉盛.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J] .地理研究,2011,31(11):1362 - 1368.

[11] 曹建华,王红英,黄小梅. 农村土地流转的供求意愿及其流转效率的评价研究[J] . 中国土地科学,2007,21(5):54 - 60.

[12] 陈海磊,史清华,顾海英. 农户土地流转是有效率的吗——以山西为例 [J] . 中国农村经济,2014,(7): 61 - 71,96.

[13] 陈园园,安详生,凌日萍. 土地流转对农民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以晋西北地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3):45 - 50.

[14] 加里·S·贝克尔.家庭论[M] .北京:商务印刷馆,2007 .

[15] 杨俊,杨钢桥,胡贤辉. 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来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实证[J] . 资源科学,2011,33(9):1691 - 1698.

[16] 杨钢桥,靳艳艳,杨俊. 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基于江汉平原和太湖平原的实证分析[J] . 中国土地科学,2010,22(9): 18 - 23,46.

[17] 经阳,叶长盛. 基于DEA的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1):257 - 261.

[18] 许恒周,郭玉燕,吴冠岑. 农民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 中国农村经济,2012,(6):31 - 39,47.

[19]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 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J] . 经济学,2010,(1):95 - 124.

[20] 叶浩,濮励杰. 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J] .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467 - 1474.

[21] Wang G, LiuY, LiY, et al. Dynamic Trends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Intensific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J]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 25(1): 45 - 57.

[22] 李静.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进程中的生产率角色研究[D] .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本文责编:郞海鸥)

Transfer-in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Farmland Use in the Context of HouseholdsLabor Division: Case of Rural Households in Ganfu Plain Area

YANG Jun1,2, LI Zheng3
(1. Faculty of Geomatics,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Watershed Ecology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information,Nanchang 330013, China; 3.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labor division and farmland transfer-in on farmland use efficiency. The research methods were the theory of labor division and specializat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tochastic frontier func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1)Farmland transfer-in rate of professional rural householdis 76.39%,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ural household of non-perfect division and complete division. 2)Technology efficiency of farmland use has evident variation with rural households' labor division evolution; farmland use efficiency of professional rural households is higher than complete division ones; incomplete division rural households have the lowest farm land use efficiency; 3)Increasing ratio of farmland transfer-in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farmland use efficiency, but when the farmlandscale exceeds 2.00 hm2, the farmland use efficiency then reduces.It is concluded that1) it could improve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rural household and farmland use rate through improving rural-labor market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rural labor professional training. 2) It should keep appropriate scal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scale management.

land use; labor division of rural households; farmland transfer-in; technology efficiency

F301.2

A

1001-8158(2015)09-0050-08

10.11994/zgtdkx.2015.09.007

2015-04-27

2015-06-29

国家自科科学基金(41201118);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14GL25)。

杨俊(1984-),男,湖北荆门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农户行为。E-mail: continueyang@163.com

猜你喜欢
利用效率分工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耕地时节
不同白菜品种对锌的响应及锌利用效率研究
嫁接与施肥对番茄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