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传统的教学角度来看,高中语文选修课仅仅是一种教材的文本形式,教材的使用者和传播者为教师;从传统的课程教学角度来看,高中语文选修课仅仅是一门课程资源,而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为教师。分析和思考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实践策略主要集中在教学准备策略、课堂组织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三方面。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1-02
自我国新课改实行,高中语文的选修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人们或是从教学困惑、学生自身发展和课堂操作等角度来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两方面对高中语文选修课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给予解决措施。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
(一)作为教材文本
我国中小学主要借鉴前苏联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师通常依据教学大纲为学生讲课,教学大纲即为课本,是教师课程进行的主要教材依据,教材内列举的知识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诸多学校在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设置上并无较大区别,语文选修课教材的选择也大多倾向于高考制度的要求,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造成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处于被动的角色。长久以来,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已经形成“重教学、轻课程”的教学理念,诸多教师过于注重艺术而忽略了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造成教师在高中语文的必修和选修问题上出现模糊的概念[1]。教师如果仍然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去理解选修与必修,那必将造成文本解读和使用者的教师角色,教师授课围绕教材进行,极大地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二)作为课程资源
除了语文学科,高中课程的其他学科的课程设计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设计性。基于语文选修课的自身特点,使其与理科选修课存在较大差异,理科选修课可以根据逻辑结构的对课程的知识输出进行筛选和取舍。语文课程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国家语言的学习上,由此会造成学生考试操作层面的困难。语文课程意识主要指教师的语文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教师的教学形式均处在一种特定的课程形态中,并非是孤立的思考和孤立的教学。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的教师专业准备主要包括专业学科素养方面的准备和理论素养的准备,由此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基础,同时还需具备课程意识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深度阅读要求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要求,列出选修课的阅读书籍。同时教师需要分组进行讨论并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研究小组需根据教师的阅读兴趣和喜好对选修系列进行分配,同时教师对于分配的教学任务需要深度阅读,随后根据自我理解和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教学切入点的选择,组织教学小组进行研究讨论,互相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二)课堂组织策略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求选定教学主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兴趣点和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由此形成对课程内容地整体性认识和理解。从比喻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组织可以被比喻为车轮,教学主体作为车轴,教学的组织为车辐,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既具有发散特征,也具备确定的主题。课堂组织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点是课堂组织的抓手,面是课堂内容的深度,由此会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深度的同时,以点带面,掌控课堂局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
(三)教学评价策略
高中语文选修课需要甄别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其中包括学生的语文能力、个性特征和能力气质,根据以上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由此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其快速进步。甄别作为一种区分方式,区别与选拔。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需要通过教学评价对学生实施甄别,由此来挖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特长,帮助学生选课。个性化评价的重点在于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特殊性要求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评价方式,该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恰当取舍,由学生本人确定教学专题[3]。
理想中的语文选修课程和实际的教学存在较大差距,此种差距同时为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提供宽阔的创造空间,由此教师需要基于当前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导,综合教学现状,不断摸索和尝试先进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践策略,充分发挥其在课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我国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石耀华,赵彩丽.试论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出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0):127-129.
[2]石耀华,秦淼.高中语文选修课有效教学策略的课程论审视[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07):151-152.
[3]王思童.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J].教育导刊,2013,06(13):80-82.
作者简介:
王有力(1970.01- ),男,吉林省蛟河市人,蛟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