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韧+刘新庚
摘 要: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目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的协同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大学生实际。湖南科技大学通过“芳菲之歌”优秀女生报告会及一系列教育活动,用正面典型人物教育学生,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学习、对照和效仿,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将“芳菲之歌”拓展成一个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引领、以“四自”精神教育为核心、以女生典型示范为主导、以女生素质教育为补充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拓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模式; 优秀女生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3.017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3-0067-04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和新办法。[1]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定方法是一定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2]。运用典型事实,通过典型个人成长事迹的宣传和倡导,进行教育和启发。[3]湖南科技大学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以励志成才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典型示范为重要教育手段,以培养合格大学生为教育目标,通过优秀女生的典型表率和借鉴作用,使大学生向正面的典型看齐,发扬正气,树立正能量,构建起“芳菲之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探索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有效途径。
一、奏响时代旋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大学担任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4]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5]。湖南科技大学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为着眼点,根据学校女大学生数量多的特点,从中选取了数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优秀女大学生作为报告人,举办了优秀女生报告会。报告会以作家杨沫的爱国小说“青春三部曲”之《芳菲之歌》命名。通过典型示范教育,在大学生中宣扬爱国主义,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培育女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引起了强烈反响。“芳菲之歌”优秀女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进行正面教育的最生动最形象的“教科书”,它起到激励、感召、引导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巨大作用。
帮助女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女大学生的比例逐年提高;同时,女性固有的心理结构决定了女大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易受外界影响、依赖心理较重、排斥激烈竞争等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采取的还是泛化的、“无性别”的工作模式,难以满足女性大学生独有的心理思想需求,很难取得预期成果。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分析女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针对性,多方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形式,把女大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优秀典范,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习近平同志提出青少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6]。为此,湖南科技大学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与落实上下功夫,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女大学生实际、贴近女大学生生活,继承“芳菲之歌”优秀女生报告会宝贵经验,深入发掘“芳菲之歌”的时代内涵,强调发挥女生的主体作用,将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将“芳菲之歌”拓展成一个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引领、以“四自”精神教育为核心、以女生典型示范为主导、以女生素质教育为补充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整合优秀的大学文化资源,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拓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中国教育新闻网、《湖南日报》等媒体先后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与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健全教育体系,发挥“芳菲之歌”综合平台协同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辨证的、联系的过程。[7]在“芳菲之歌”系列教育活动中,湖南科技大学从大学文化的视野发掘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的协同作用,通过榜样的真实性、榜样的层次性、榜样的代表性、榜样的创新性、榜样的现身说法、培养、关心和爱护榜样的具体方式教育大学生。[8]
精心设计“芳菲女生”教育活动,建立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自1992年至今,学校每年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芳菲女生”优秀女大学生评选活动,在校内网络、广播、校报、橱窗上广泛宣传报道“芳菲女生”候选人的优秀事迹,由全校大学生参与与投票评选确定“芳菲之歌”优秀女生报告会的具体人选。“芳菲女生”评选活动已经成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二十多年来,湖南科技大学为女大学生举办“芳菲之歌”优秀女生报告会,以“芳菲女生”的亲身经历鼓舞和带动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报告人当中,有获得“第七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器乐组湖南十佳和全国金奖的晁戴婧,有身残志坚、戴着假肢踏上求学路并年年获得奖学金的李玉花,有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特困特优学生曹霞;有进入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深造的龚龙煜;有2012年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向日葵女孩”何平。迄今为止,200多名“芳菲女生”在“芳菲之歌”的舞台上介绍自己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报告会直接受益人达20余万。
学习“芳菲女生”,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通过开展讲座、座谈、征文等活动,女大学生对“芳菲之歌”的历史渊源、象征意义与时代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更好的将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新时期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追求深入学生内心。通过开设女性学及相关性别课程、开展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女生形象教育、女生就业创业指导等活动,帮助女生正确认识自己,适应社会,不断增强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提升女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了素质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搭建起女大学生校内外实践的平台,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
优秀大学文化育人,营造健康、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9]围绕“芳菲之歌”系列教育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大量女生科技文化活动,如全校性的女生新生才艺大赛、女生“三字”大赛、女生手工巧手大赛、女生雅室设计大赛、女生时装秀、女生交谊舞会等等。同时,各学院也开展了各类以女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教育学院的女生成才教育活动、能源学院的女生教育大会及各类实用技能竞赛等。这些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校园文化生活的人文气息和进步成分,为女大学生展示自身个性和魅力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得真、善、美成为大学文化的主旋律。
实现“芳菲之歌”综合平台的延伸与拓展,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10]结合“芳菲之歌”优秀女生报告会的效果和经验,学校还创办了以优秀男生报告会为中心的“青春之歌”系列活动,以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为中心的“理想之歌”系列活动,又一次次引起了极大反响。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黄家厚、殷培孟、龚勋,获得全国诗文经典诵读大赛总冠军的张嘉元等,都成为全校学生的青春偶像。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各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激活“芳菲之歌”作为一个融励志教育、典型教育、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的协同作用,湖南科技大学联系湖南女子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湘潭大学等省内高校,将优秀大学生示范教育活动实现了对全省大学生的全面覆盖,实现了由新入校学生向毕业生的全程覆盖,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三、教育绩效突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内化
在“芳菲之歌”女生教育系列活动的推动下,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大学生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环境的侵润、活动的熏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自我教育目的。[1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通过举办“芳菲之歌”系列教育活动,大学生从先进典型那里看到了她们为祖国、为社会奉献的崇高信念,看到了她们勤奋努力、超越自我的坚定信心,使青年大学生认清时代特征,明确奋斗目标。如在听取了“芳菲之歌”优秀女生报告会后,学生任赋梅饱含激情地写出了“当一切都倒下时,唯有信念巍然屹立”的心声。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党员中女生比例达63%,90%以上的女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人文学院涌现了整个宿舍全部是党员或全部考上硕士研究生的“408”和“508”现象。
帮助大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芳菲女生”的奋发有为、自尊自爱的人生态度为大学生提供了优秀的榜样,使他们明白:“人穷志不穷”、“贫穷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女生不是弱者”。如:学生付明在听完芳菲女生“坚强之花”贺蒲艳的事迹后,由衷地赞叹:“这朵花对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热情与忠诚就好像她从来没有遭受过生活给予她的不幸!”。在“芳菲女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影响下,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刻苦努力学习、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如:“芳菲女生”谢群坚持向时间要效率,获得了学习与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丰收,为大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社会工作间的关系提供了成功的榜样,更加激发了广大学生勤勉刻苦、投身实践的激情。学生胡艳感激地说,“那次‘芳菲之歌的到来,给了我无声的启迪,开启了我心灵的另一扇窗户。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那句誓言:别了,懒惰。”在优秀女生先进事迹的激励下,广大学生中间形成了追赶比超的良好局面。
推动以“唯实惟新、至诚致志”为主题的湖南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每年的“芳菲之歌”优秀女生成才系列教育活动都是优秀女生代表尽展风采的舞台,她们的优秀事迹成为了青年学生的好典型、好榜样,尤其为刚进校的女大学生消除了转折期间的迷茫,树立了正确的奋斗目标。校内形成了关爱女大学生的优秀传统,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目标阔步前行。在“芳菲之歌”系列教育活动的激励下,大批优秀学生走向了社会,逐步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省重点中学校长有32人是学校毕业生,湖南省中学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中学校毕业生占15%。长江学者人工智能专家张良培,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嘹亮、田义平,国家安全监督安全学科首席科学家王兆丰,教育部语言学评审专家周建设,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彭奋强,全国优秀教师陈平方等,更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四、开拓创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发展
在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湖南科技大学不断总结工作得失,创新工作模式,拓展“芳菲之歌”系列教育活动的内涵,做到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使大学生在先进大学文化中自觉不自觉的接受、内化并整合其主导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中被同化,将“芳菲之歌”系列教育活动打造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平台。[12]
尊重“主体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发力。[13]湖南科技大学根据社会环境、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切实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让大学生更多参与到教育中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发力。以“芳菲之歌”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为例,报告者是从在校大学生或已毕业大学生中遴选出来的优秀女大学生代表,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变被教育者为教育者,化有形教育为无形教育。这种学生引导学生的教育方式,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变“被”上进为“要”上进。
突出“针对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穿透力。[1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针对大学生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特点,满足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多样需求,突出实效。[15]“芳菲之歌”教育典型当中,有学习兴趣不浓、但找准学习方法收获优异成绩的,有家庭条件贫困、但依靠自己努力成功改变命运的,有曾经沉迷网络、但幡然醒悟实现学习工作双丰收的,有性格内向工作能力欠缺、但加强社会实践成功融入大学生活的。“典型”们出身的广泛性、多样性保证了示范教育的可信力和说服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她们的成功,也为大学生们克服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正是因为准确针对女大学生学习生活可能遭遇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芳菲之歌”为广大大学生喜闻乐见,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
注重“系统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持久力。[16]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以教育对象为天然纽结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的系统性,发挥不同手段、不同形式、不同活动之间的协同作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17]如“芳菲之歌”系列教育活动以在校女大学生为对象,“青春之歌”系列教育活动以在校男大学生为对象,“理想之歌”系列教育活动以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为对象。报告者典型的代表性,既保证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又保证了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赶超的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湖南科技大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有效途径,弘扬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传统,紧密结合女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不断拓展“芳菲之歌”系列教育活动内涵,做到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用优秀的大学文化感染人,用良好的育人环境塑造人,将“芳菲之歌”系列教育活动打造成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平台,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打造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品牌,唱响了一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之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1.
[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3]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58.
[4] 陆岩,曲彦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文化的契合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86.
[5] 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05-05(01).
[6]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7]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8] 江潭瑜,徐海波.高校大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1.
[9] 刘韧.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使命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40-42.
[10] 李红革,王威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4):105-108.
[11] 徐建军,胡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5-8.
[12] 冯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1.
[13] 刘新庚,刘韧.论大学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4(2):169-174.
[14]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4.
[15] 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90.
[16] 李忠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高校理论战线,2012(9):58-61.
[17] 罗洪铁.略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5):47-49.
[责任编辑:刘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