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功能初探

2015-10-30 01:35于佳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于佳佳

摘 要:从审美视角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关注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通过分析在校大学生审美认识上的缺失,将美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审美蕴涵来提升在校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内在品质,以此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属性,为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切实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保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审美功能; 大学生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3.023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3-0093-0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在校大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输送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审美素养的优秀人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是一种特殊教育,更应是一种“艺术性”教育。这种教育是通过运用新颖的艺术化教育方式,通过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审美功能,从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吸纳美的元素,在培养大学生们对美的认识、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使其能够正确地接受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并通过教育者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情景交融,以情感人的情感认同方式,培养在校大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时刻保持亲和的、积极的、审慎的态度,通过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以此来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一、发挥审美功能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历经二十多年的专业学科建设,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已经成为培养在校大学生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该门课程的培养目的在于不断完善大学生们的社会化特点,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审美作为具有形象生动、情感演绎、诠释意义表达的优势,对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大有裨益。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审美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营造正确的社会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以提高大学生们思想道德素质为己任,通过增强他们的内在精神力量,来丰富他们的主观世界,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与方向。但是,社会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观念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欺诈蒙骗、信用失衡、腐化堕落的行为时有发生,给在校大学生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审美功能是以审美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营造和谐安定、健康有序、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来帮助在校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营造正确的社会氛围。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审美功能,为促进在校大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既是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体自身不断完善的向往与追求。[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在校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为目标。这一目标的实施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在校大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及其发展趋向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实施。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部分大学生对于单一的理论灌输、理论说教缺乏耐心,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漠视,消极对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正视在校大学生们的内在需求与个人发展,通过设计和组织具有审美性质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创造性,培养他们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信念。[2]在审美感受中引导他们领悟真谛,培养他们用美的生活、美的艺术、美的理想、美的自然来陶冶和净化心灵,激励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让美的激情转化为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为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二、发挥审美功能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

审美是人类主动地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分析世界、融入世界的一种文化形式,这一形式的产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和谐共融的过程。审美功能的发挥无论是从社会角度出发还是从个体角度出发,都是一种既普遍又现实的人的精神需求,而这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与实现还需要具有形成的契机。

1.大学生审美认识上的缺失

首先,大学生在审美判断上存在盲目性。当代大学生普遍追求喜爱美好的事物,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却缺乏正确的理解。有些大学生认为流行的、大众追求的就是美的,这些学生从众心理过剩,盲目性较强;还有一些大学生以另类为美、以怪异为美、以出奇为美,衣着装束标新立异、行为举止古怪另类;还有一些大学生误把消费高当做美,认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就是美的,拥有消费高的、贵的、限量版的物品就是自己表现美的特征,导致攀比之风过盛。这些现象都说明部分大学生在审美认识上缺乏判断力,对美的鉴赏能力不够。

其次,大学生在审美情趣上趋向媚俗化、虚拟化特点。由于现在大众文化和商业娱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大学生们的审美情趣趋向媚俗化与虚拟化特点。有些大学生成为“追星族”或是某个明星的“粉丝”,迷恋崇拜他人,将他人视为榜样,总以他人的衣着装饰、言谈举止来包装自己,认为这样才是时髦的。然而,实际上这样的行为表现更加容易丧失自我,抹杀个性的发挥;还有一些大学生喜欢港台的搞笑节目以及韩国的娱乐节目,认为他们的节目充满趣味。这些节目大部分是以明星之间的搞笑谈话为主,或是以揭发艺人明星的隐私为乐趣,内容庸俗、低级、没有内涵,严重缺乏深刻的教育意义以及启发性。这些大学生只注重感官上的刺激,片面追求搞笑、怪诞、离奇的新兴事物,审美情趣趋向媚俗、畸趣的心理。

最后,大学生在审美取向上追求功利化、片面化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开始从短期功利需求出发,现实而急切,浮躁又盲目,把接受大学教育视为获得就业机会、增加未来收入、提高未来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忽视了自身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积淀,忽视了内在心灵世界的构建、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完善,在审美取向上出现功利化、片面化的特点。

2.发挥审美功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当今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增强、信息化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日趋加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既有利又有弊的情况。由于大学生获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渠道拓宽,眼界视野开阔、思想观念开放,创造欲望日益高涨,自我意识、公共意识、批判精神不断增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接收信息更加多视角选择,多方式传达。然而,不利因素也同时存在。面对开放的视域,大学生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往往从自我出发加以利用和选择,兴趣情感差异较大,教育难度可想而知,“由内向外”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3]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功能,通过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如参观、调查、实践、演讲、观看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等,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他们的政治信念。通过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味,使大学生们超越简单的个人利益,考虑他人利益,包括学校、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的利益,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求,才能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3.发挥审美功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认同

情感,是从知觉与表象的直观认识出发,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情。情感是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它与实践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感情体验紧密相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也是人,而人是具有复杂高级情感、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生命体,这就决定了以人为本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脱离了人的情感,就会失去意义与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强调以理服人,在方式方法上注重摆事实、讲道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实事求是地把晓理与动情结合起来,入理则通,入情则达,“通情”才能“达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塑造可感的情感形象,通过情景交融的场景,采取以情怡人、以情感人的审美方式,激发大学生们的审美情感。通过那些感人的情景与片段,把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可感的认知、信念与意志。通过情感作为桥梁和动力,激发大学生们求真、向善、爱美的信心和力量,激发和实现他们的审美价值。

三、审美功能的实践途径

审美在本质上是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关系,马克思关于“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思想就是这种审美实践思想的具体表达。通过“审美实践”抑或“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自然对象与人之间才建立了一种现实的、统一的关系范畴,即“审美价值”。以此作为基础,人才能“在它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感受、体验、判断和评价自身生命的伟大价值和崇高意义”[4]。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人的实践活动,来自于审美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与审美客体——和谐的育人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产生的审美价值。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审美功能,意在通过教育者具备自身的人格美、才能美和行为美,成为“以美传美”的合格传播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包含着教育者的智慧、情感、思想和品质。教育者希望借助这种劳动创造,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内容。作为直接效仿对象,教育者正如一面镜子立于受教育者面前,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被受教育者评价、审视和效仿。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要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和传播的使者,就必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首先,要具备人格美。思想政治教育人格美是强调教育者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成为信念坚定、情操高尚、作风正派、品行端正的有德之士。不仅要在道德意识方面处于社会道德较高水准,还要在道德行为上具有示范性;不仅要对在校大学生们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产生直接作用,还要无论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是现实生活当中,都以良好的道德品质示人,以完美的人格感化人,做整个高校的榜样。

其次,要具备才能美。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发现美的属性的把握,对教育过程中和谐美好环境的营造,这些能力的发挥都与知识储备和转化分不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博学多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美学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累积。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实践锻炼,自觉地把丰富的审美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来,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给人以知识渊博、灵活应变、谦逊礼貌的形象示人,这样的教育者才是受教育者值得信赖、尊敬与欣赏的榜样。

最后,要具备行为美。这就要求教育者言谈举止要文明高雅,具有魅力。教育者在日常表现当中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时时处处成为受教育者学习、效仿的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5]教育者要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知识涵养、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和感召受教育者,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一目的实现必须由教育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此成为受教育者自觉效仿的榜样。

2.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审美功能,意在通过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感受力是指人的审美感官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受教育者在审美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性和感受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创造机会引导他们去观察和欣赏美的自然现象。例如: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一些“环保”实践活动或是“下乡”活动。让他们深入贴近大自然,通过置身大自然中,增强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感受,在引导他们加强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耳濡目染,亲身领略客观事物的美好形象,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当然,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以美达政”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寓于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当中;通过观看文艺表演和欣赏高雅的艺术作品,来引导他们获得人生的真谛,实现他们的精神升华,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满足了大学生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其次,要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鉴赏力。审美鉴赏力,是人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理解力、判断力、想象力等。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按照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相结合的原则,向在校大学生们推荐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影视、音乐、戏剧、图书等,使学生们的欣赏情趣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摒弃一切低级颓废的东西。通过艺术形象、内涵隐喻等内容结合声音、色彩、语言、文字等形式,带给他们视觉上的审美冲击力和情感上的审美体验,通过这种艺术熏陶来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力。

最后,要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按照美的规律表现与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活动的高级阶段。它是在大量审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具有美的形式与丰富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或成果。因此,审美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言语信息。培养在校大学生们的审美创造力,有赖于在教育实践中,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美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审美创造价值来引导他们感悟生命,感悟情感,感悟历史,感悟责任,感悟人生,使他们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3.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审美功能,意在通过营造美的育人环境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施

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离不开环境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统治阶级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们形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意识的实践活动,需要良好环境的滋润和催化。[6]然而,由于社会上许多不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致使有些大学生的需求和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重挑战。要想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进行就需要发挥审美的情感性、渗透性来创建美好的育人环境,使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认同,并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这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环境的营造有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环境是按照审美的特性和美的规律创建的和谐的、自由的、宽松的育人环境。而这种和谐环境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基础之上的,因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要在双方相互理解、真诚对待的基础上,按照彼此共同的意愿,不断地把思想、情感、智慧附着其中,凝合成具有形象性、可感性的对象,从中彼此欣赏,彼此信任,共同激发情感认同,促进双方思想共鸣。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环境的营造,有助于内化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代大学生作为具有主观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承接者,在面对不同环境的影响时,能够自觉地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使之适于自我的发展,进行自我需要的内部生成。而营造审美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将现实生活与教育内容相联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感同身受来逐步学习并内化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审美环境的感染,可以促进大学生们以审美的眼光来挑剔平庸、反对从众和惯例化的日常生活方式,摆脱庸俗陈旧的生活观念,将对生存的真实反思与情感表现出来,激发他们追求审美崇高的理想信念。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环境的营造,有助于教育者、受教育者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种审美环境的营造,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心理发展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联想、想象、理解和情感认同等方式自由创造的结果。因此,它的创建过程本身就是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种举措。在和谐的审美环境中,教育者以新的教育理念推崇“寓教于乐,以美达政”的教育理念。教育双方尤其是受教育者,在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际生活中把长期接触或接受的教育内容,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在和谐的育人环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将彼此共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02-09.

[2] 张春花.“灌输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反思[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66.

[3] 田玉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功能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2011(06):94.

[4] 刘玲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6):105.

[5] 范勇胜.老子[M].北京:黄山书社,2002:116.

[6] 周芳.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64.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