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数学公式的教学功能

2015-10-27 12:31赵和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数学公式套用例题

赵和平

数学公式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物与物之间时发现的一些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法。它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能在数学公式教学中树立将公式作为载体的观念,引导学生注重展示公式的形成过程,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揭示公式之间的联系,熟悉公式的各种变换,灵活应用公式,学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顺”用、“逆”用公式,达到“变”用与“创”用公式,以巧妙的“活”用代替生硬的“套”用公式,这样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数学公式的教学功能。

一、引入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入公式时,绝不能把其当作简单的文字展示给学生,应该注重公式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公式的本质特征,让学生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熟悉公式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增强运用公式的准确性,这样还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弄清公式的结构特征,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选用公式,培养学生细致的品质和良好的观察能力。如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中,可先讲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学生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地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得这样快呢?由此可以启发学生利用他们的观察能力,发现其中的奥秘,进而探究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二、“顺”用公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直接套用公式是掌握数学公式的起步,分清公式的使用范围和条件是掌握数学公式的前提,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公式的直接套用。现行教材中配备了不少“顺”用公式的例题、习题,学生在直接套用时会注意分析公式的特点,有利于对公式的再辨认和认识。直接套用公式时要注意公式中字母的广泛代表性,除了可以表示为数和字母外,还可以表示为单项式、多项式、根式等。经过这样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后,学生不仅应用时能准确无误、得心应手,也为“逆”用公式、“变”用公式、“活”用公式和“创”用公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一项工程甲承包的概率为1/3,乙承包的概率为1/4,丙承包的概率为1/5,求甲、乙、丙三家公司中有一公司承包的概率。

分析:三个公司承包同一工程,若被其中一个公司承包了,就不可能被另一个公司承包,故三公司承包同一工程这一事件属于互斥事件。设“甲承包工程”“乙承包工程”“丙承包工程”分别为事件A、B、C,则可以直接用公式:

P(A∪B∪C)=P(A)+P(B)+P(C)=1/3+1/4+1/5=47/60得出结果。

三、“逆”用公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公式只会从左到右,出现“左撇子”现象,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影响了公式应用的灵活性,导致由右向左“逆”用学生不习惯,所以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逆”用公式的习惯和能力。“逆”用公式有时还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逆”用公式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先使学生明确每个公式的逆命题是否正确,并注意其成立的条件。(2)通过公式的正逆比较,使学生明确有些题目逆用公式来解比较简便,以摆脱正向思维定式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四、“变”用公式,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

为了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运用公式,需要对公式进行各种变形,从而产生不同形式的新公式。这些新公式虽未能跻于课本公式之列,却具有较强的应用功能,在解题时常常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所以对这些新公式,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让学生熟悉各种变形,使学生在解题时根据随时出现的问题的结构特征、表示形式、数量关系等信息,及时联想有关公式及其变形来寻求解题捷径。如三角的有关化简、求值等都可以灵活通过对公式的各种变形进行解题,这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划归转化能力。

五、“活”用公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活用不同的公式,将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效果。这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有利于学生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也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在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例题:

化简:sin2αsin2β+cos2α+cos2β-1/2cos2αcos2β。

对于这个例题,我引导学生从四个不同的思路出发。思路一:复角→单角,从“角”入手;思路二:从“名”入手,异名化同名;思路三:从“幂”入手,利用降幂公式先降次;思路四:从“形”入手,利用配方法,先对二次项配方。通过此题,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函数中同角基本关系式、两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以及降幂公式等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且把这些知识形成网络,弄清了它们间的联系。要让学生从一题多解中深入思考,抓住问题的本质,掌握问题的规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公式套用例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数学难题解开啦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巧拼火柴棒
surprise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