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摘 要 青少年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由于在培养青少年崇尚科学、科学方法与实践技能、科学“三观”方面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看重。探讨应该用何种方式来发挥生物学在初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养成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 科学实践;思维创新;养成教育;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8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实践与创新”的认知也在不断地走向深入,以培育学生勇于创新和崇尚科学为出发点,以动手实践和突出个性为目标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鼓励和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思维”,着重突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突出个性”的锻炼,力求实现学生在科学素养上有较大的提高,这体现的是人们对科技和创新人才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的职责就是让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既定的道路上取得最大的收获。随着人们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以培育学生勇于创新和崇尚科学为出发点,以动手实践和突出个性为目标的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这也符合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的要求。
对初中生而言,生物学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要求学生初步把所学生物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进而对一些奇特生命现象进行剖析,锻炼他们在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学校是培养学生动手学习科学与实践的最佳场所,它为学生的科技创新与实践生活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条件,通过对各学科的学习,在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的活动中占优势明显。作为科技辅导员,发动学生积极参与,采取形成班级、个性突出、实地调查研究等形式,让学生自然融入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的实践活动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和案例素材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得到不错的收获。
1 支持和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来引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选择课题
在学生选题这一重要的过程中,辅导员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选题,会使学生对这一活动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会让他们感到这个题目就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与他们息息相关。同时,这样做也会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的好奇心。为此,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艺术,提高讲课水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笔者认为这是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非常直观的描述,也就是说当学生对某些东西产生兴趣时,总能爆发出惊人的学习能力,才会自觉、主动、专注地去探究。
在生物学中,有关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的研究课题是非常丰富的,与之相关的学科有很多,如微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环境学等。因此也使得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的涉及面变得广泛起来,这就为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的时候提供了多样性。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源动力,也是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的助推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曾经对学生的选题心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选题时学生会选择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开发研究课题;向家长、老师或者专家取经;从读过的书籍中找寻自己的灵感;从报纸杂志、学报、网络等媒体中探寻灵感。其中,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开发研究课题占据了最大的比例。究其原因,是因为采用这种方式选择的研究课题是以自己的生活实践为立足点的,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探究和理解课题,相对而言兴趣也比较浓厚。同时,又便于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探究活动更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育,还将影响潜在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的发挥和发展,建议教师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自己当地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选题。
2 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育模式,发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提升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的培育水平
假如青少年对所学知识产生探究、发掘的好奇心,就会激发他们内在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如饥似渴、不知疲倦地去研究和探索。一位教育哲学家曾充满激情地说:“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学会探险,学会创造。”要改变过去以“应试与填鸭式教育——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课改新形势下要求的“指引、帮助、启发性教育——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就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着力培育学生在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突破。让学生体验、理解知识的产生及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和求异思维的习惯。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方式上根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可接受原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与辅导老师。在此过程中,辅导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辅导员的职责在于通过努力尽可能地发掘发挥出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力,也就是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是一个自由的、开放性的活动,学生从开展研究的内容、方式方法,到时间安排、导师的选择等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尽管依托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但是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陷,在资源的选择上有时仍不能满足学生的研究需要。为此,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尽力发掘可能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考虑共同体学校以及周围社区中存在的可利用的资源,力争取得政府、社会和广大家长的支持。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在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懂得学生能探究什么样的课题,探究哪些课题,为学生找到适合他们去展开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3 注重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学科优势,提高教师、学生探究、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
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己平时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自己的充分讨论去解答问题,教师仅仅是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又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种发现问题—解答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拓展。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和实验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万事万物的奥妙,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教学时间内,既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又能提高综合能力,可以开放实验室或者是开展生物第二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乐在其中的实验非常成功。这不仅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和证实,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更体现了新课标下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的理念。也促使教师积极地钻研教材和创新实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实验方面的重要贡献。通过动手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一素养的形成必须以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的提高为基础。
不断强化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学好生物这门学科,同时又可以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在这种训练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当中。总结几种训练方式,包括:根据生活实践学习学科知识,把生活体验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去判断、解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生物学这门学科当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健康、生活尤为贴近,这使得他们可以比较容易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那就时刻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用生物学的观点“剖析生活”,使生物知识更加实际化、生活化。
在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活动调查中,发现虽然有许多学生乐于听取教师的指引,但是更多的是自主探究的兴趣,他们期待由自己完成选择的课题。由此说明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活动的开展,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扎实的专业基础,厚实的知识储备,高度的科学素养,敏锐的洞察能力,等等,都是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作为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必须要多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的培训,多阅读科学研究方面的书籍、报纸、杂志,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收集相关案例,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被历史的车轮所抛弃,也才能在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总之,只有教师自己具备科学实践与思维创新的能力,才可能培养出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林.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研究[J].中国科技教育,2010(3).
[2]刘彩云.面对创新教育,教师要敢为人先[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