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

2015-10-24 12:38杨文英李艾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创新创业教育

杨文英++李艾洋

摘 要 高校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方面都发挥着独特又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它的育人功能,为培养规模宏大、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有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04-03

1 引言

为了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1]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且对于2015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高校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部署了“三步走”的工作任务和目标。高校所有教师都肩负着培养规模宏大、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的重任。

“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属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创新创业心理素质虽属非智力范畴,但对创新创业的成败影响极大。如具备远大的职业理想、坚定的创新创业信念、诚信守纪的高尚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意志力、善于合作的人格特征的人,更容易创新创业成功。高校思想品德课是全国所有高校大一学生的必修课,受众面极其广泛。思想品德课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成才观、职业观的同时,还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观的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发挥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它的育人功能,为培养规模宏大、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的人才大军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有的责任担当。

2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创新与创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创新是利用现有的物质和技术,改进或创造新事物并获得有益效果的行为[2]。创新的特点是标新立异。创业是个体通过资源整合,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2]。其包括两个方面,即“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创新与创业是内涵各不相同、不可相互替代又密不可分的实践活动:创新是基础,创业是载体,没有创新,创业就无从谈起,而创业深化并推动创新。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品质,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志、创新创业人格五个方面,是创新创业结构中的非智力因素,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败影响极大。

1)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这是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中的基础环节,是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内容的价值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水平和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调整自己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3],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活跃的灵感、质疑意识、需要和动机等。

2)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这是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中的核心因素,是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直接形成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思维的独立性、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等。

3)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情感。这是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中的动力因素,是指大学生因痴迷于某项创新或创业活动而产生的特定的感情体验,表现为执着追求过程中的激情和巨大热情[3]等。

4)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是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中的关键因素,是指大学生在创造和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的决心,自觉、勤奋的工作作风,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行为等。

5)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志。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指大学生运用智力和体力自觉地克服困难从而实现创新创业目标的一种心理品质。

6)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格。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中最重要的和方向性的因素,是使大学生保持持久创新创业欲望和能力的个性品质,它能够促使其创新思维朝着正确方向更好地发展[3]。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格包括创新创业大学生的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坚定的决心与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遵纪守法的品行、顽强的意志与科学的方法、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标新立异的创新激情、严谨求真求实的学术态度等人格品质。

3 思想品德课具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育人功能

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教学载体是课堂,它承载着向大学生传授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择业和创业等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心理健康观、成才观和职业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不可或缺的阵地和主渠道。围绕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采取切实措施,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教育,使其成为自主创新和创业的勇者、智者和强者,为国家输送更多生机勃勃的创新创业生力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动机和需要 伟大的创新创业目标来源于伟大的动力。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教育和“职业理想”“法治观念”的教育,引导大学生牢记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深刻认识创新创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在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在个体成就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定的决心;引领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创新与成才的关系,树立远大的创新创业理想,坚定信念,使其个体的创新创业需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创新创业需要,并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需要与目标,内化为个体的创新创业目标,从而使其产生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意识和符合法律要求的创新创业动机和需要;教育大学生依法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依法维护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不断增强创新创业人才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需要和动机。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思维品质 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树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创新学习理念、培养创新的优良学风”、“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和“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等的教育教学,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科学思维习惯;通过“讨论型”“辩论型”“研究型”等教学课型的应用和剖析道德与法律案例等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开放式思维、多向思维、求同与求异思维[4],帮助大学生养成创新性学习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拘于陈规、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新创业的创新创业思维品质,进一步提高和拓展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在祖国各个建设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做好准备。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协同大学学工处、团委等组织大学生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科技创新大赛、主题黑板报、读书征文等,既开阔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其情操,又为大学生提供广泛参与创新、锻炼和初步体验成功的平台,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强化敢于竞争的信心,优化其创新创业思维品质[3]。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情感,增强持久的创新创业热情 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等的教学,教育大学生以爱国楷模为榜样,把个人前途命运同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做忠诚的爱国者,将“舍我其谁”的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效国之行,以饱满热情和持久的创新创业情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之中,不断施展创新创业才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引导大学生把创新创业的低级、庸俗、不合法的兴趣和情感指向,转变为高尚、高雅、合理合法并促进社会进步的创新对象;高校应为大学生创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奖励创新、激励创业”的舆论氛围,为保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持久的热情,为创新创业潜力的巨大彰显和再造奇迹保驾护航。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树立造福人类的创新创业观 思想品德教师通过“新时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等内容的教学,教育大学生克服“无所作为”的消极人生观,树立追求科学和真理、勇敢创新创业、造福人类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业观,从而将创新意向或创新兴趣上升为稳定的指导自己从事积极创新活动的创新精神[5];敢于竞争、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教师应通过思想品德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竞争意识、坚定的信心和信念、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使创新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大学生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

佳木斯大学每年有几十名学生成功申报大学校长创新创业基金[5],让一切有抱负和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大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锻炼、提高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对于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意义重大。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志,提高超越自我的坚韧毅力 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等内容的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职业理想与创业实践、顺境与逆境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创新创业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巨、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大学生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增强克服困难和应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才能推进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关于理想信念调研、社会公德调研、生态环境调研和环保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披荆斩棘、排除万难,义无反顾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的创新创业意志和毅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心理素质。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格,塑造创新创业人格 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的系统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理解创新创业,科学地评价创新创业,解决其为谁创新创业和怎样创新创业的问题;通过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将当代社会所推崇的价值体系、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和个性品质[4],使其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自觉遵纪守法的品行、脚踏实地和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以大局为重和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强烈的创新创业欲望和激情、严谨求真求实的学术态度、依法维护创新创业成果的知识产权、承受挫折和永不言败的心态等优秀人格特征。这对大学生的一生都有极其有益且深刻又久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创新、创业[EB/OL].[2015-06-03].http://baike.baidu.com.

[3]杨文英,等.优化“基础”课育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J].高教论坛,2010(9).

[4]杨玲.加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1(3).

[5]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EB/OL].[2015-06-04].http://kjcx.jmsu.cn.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