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拥
摘 要:想要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合作模式的引入,为教师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合作模式的应用灵活而广泛,可以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发挥不同的作用。经过教学实践,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别总结了合作模式的运用途径。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68-01
当谈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的途径时,教师们常常会将目光投在教学方法的改善创新上。实际上,这只是让数学教学更加有效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拓宽思路,找到课堂教学思维创新的切入点。其中,合作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合作模式,旨在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在合作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切的体验,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当然,合作不仅仅存在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能够有效推进数学教学。
一、开始知识导入
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是以知识导入环节开始的,这是教师们不可忽视的环节。数学课程刚刚开始时,学生们还没有从心理上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因此,如果直接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内容,就会导致大家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况下,导致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知识导入环节的衔接作用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合作教学也是从知识导入环节开始的。
例如,在开始进行有理数的教学之前,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何为正负数、如何进行有理数运算,而是先提问学生:“大家知道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吗?”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回答:“正数大,负数小。”“那么,小的数减去大的数一定是负数吗?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呢?”大家没有多想,相继举出了5与-7、1.7与-6等例子。可当我加入讨论,提出用-2减去-5时,大家发现,原来看似简单的正负数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二、深入知识探究
数学是一门问题的学问,更是一门探究的学问。数学知识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每个人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往往会体现出灵活性。同时,数学知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在持续的问题驱动之下,往往会引发我们对于数学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这个探究的过程,恰好也就是数学学习最有趣、也是最有效的部分。为了让这个重点环节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教师们可以在知识探究阶段加入合作教学模式。
例如,我要求学生们合作探究过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A与DB分别与X轴垂直并交于点A、B,A(1,0),B(3,0)。CD为解析式为y=kx+3的直线,交x、y轴于F、E两点。ABCD面积为4。那么,x轴正半轴上有几个点P能让△EFP为等腰三角形。位于点F左侧的点P不难发现,而位于点F右侧的情况经过了大家的一番思考。我没有急于点破,而是给学生们充分的探究空间。互相启发之下,学生恍然大悟,思路顿时开阔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计算熟练了不少。
一成不变或是过于刻板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们感到眼前一亮,还给了学生们一个融入数学课堂的机会。通过合作模式,学生们近距离地触摸到了鲜活的数学知识。在学习兴趣的点燃之下,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很自然的。
三、完善知识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课前有导入,课中有探究,课后有总结。数学学习进行到初中阶段,知识数量增加了很多,不少知识点比较零散,难度也有提升。因此,如果只是对之进行一次性教授,很难保证学生们能够完全接受,知识总结显得必不可少。
例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圆的知识后,我向大家讲解了这样一道例题:MN为⊙O的直径,点P为弦AB与弦CD在MN上的交点,且∠MPA=∠MPC。那么,AB与CD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大小关系呢?起初,学生们找不到这个问题的思维切入点。讲解完成后,我要求大家自行讨论,总结出这道例题的解题思路。大家发现,想要在圆中研究弦的长度关系,圆心角是一个很好的连接点。这也是构造辅助线的大方向。于是才有过点O做OE⊥AB与E,OF⊥CD于F,连结OD、OB(如图)。学生们理解了圆心角的应用方式,对其的理解升华了。
前文所述是合作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几个具体应用途径。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体现在数学教学任何一个阶段。教学实践表明,融入了合作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实效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方面,它实现了多方教学力量的整合,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们更加灵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合作模式为数学教学增添了厚动力,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牛会凤.浅议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2,(10).
[2]卢方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浅析[J].新课程(上),2014,(11).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