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因素探究

2015-10-21 11:07谭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效能工作教师

教师的工作效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其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本文从成就目标、环境因素、人际关系、绩效考评体制、职业倦怠等方面对教师工作效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引起有关教育管理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教师工作效能  影响因素  职业倦怠

一、教师工作效能的含义

教师工作效能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其实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做成某件事的一种主观臆测或者主观推断。人们将自我效能分为两个部分:效能预期和结果预期。效能预期就是人对自己能力的预期,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的行为;结果预期指的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对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进行的推断。[1]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工作效能感又可以分为一般工作效能感和个人工作效能感。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教师的一般工作效能感指的是个体是否相信本职教学工作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学校是否能够长期健康发展下去为社会培养更多英才,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结果预期相一致。个人工作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预期,即是否相信自己具有完成工作目标、高效工作的能力,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效能预期相一致。[2]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大部分教师一般工作效能感都会有所下降,一般表现为对学校的抱怨增加、工作倦怠等等;而个人工作效能感总体上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上升,表现为教师经验的丰富、教学技能的提高、自信程度的增加等等。

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教师工作效能的研究并不多,对于工作效能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效能就是成效、作用,指的就是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本文比较认可于丽娜(2010)的观点[2],教师工作效能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因一定动机的调节和控制,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发挥最大的潜能,达到合理利用主客观条件所取得的最优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以下部分将主要研究教师的个人工作效能的影响因素。

二、教师工作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1.教师自身的成就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成就需求就是人们对工作成就、事业成就的追求,这种追求可以有效地激发人们奋发向上。教师为了实现成就目标,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去,会更加理智、自觉地分析自身情况,为自己设定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成就目标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成就目标可以激励教师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向着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进军。[3]只有确定了成就目标,教师才能更好地将全部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中,积极对待工作中的一切困境,以自信、乐观、积极的情绪专注于本职工作。此外,教师自身其他的精神需求(如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素质的提高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也是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履行教学义务实现成就目标的同时,还可以从教学工作中寻求自身的满足感。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荣誉的获得以及新的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等等都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教师的精神需求越大,其想要通过提升自身受尊重程度和自身素质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就越强烈,其努力工作的动力就会越持久,教学成效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2.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和学校环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对教师这个职业也越来越看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社会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多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有为青年选择走向讲台,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政府和教育部门方面,也对广大教师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不断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薪酬奖励体制都激励着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网络环境在提升教师工作效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网络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教学便利。作为教师,可以有很多机会参与到网络上相关的一些教师论坛、教师群,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可以观看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还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等等。师生之间可以通过QQ、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实现即时沟通,网络极大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网络环境对教师工作效能的提高带来了许多挑战,教师要想驾驭不断推陈出新的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就必须不断学习网络知识、技能,而这种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效能。

学校环境方面,为了留住人才,各学校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解决,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师资队伍数量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学校的办公环境、教师职后培训机制、绩效考核体制、教师评价体制、激励体制都是影响广大教师工作效能感的关键因素。办公环境的改善、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薪资待遇的稳步提高,都会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形式多样的职后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摄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加快教师的成长过程。而传统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都太过片面,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工作状态,极大地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教师的多元化考核、评估,通过考察教学效果、发表论文情况、竞赛获奖情况等指标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的工作效能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了显著的提升。

3.人际关系

教师面对的人际关系相对其他职业来说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了师生关系、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的关系以及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都会对教师的工作效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效能感。教师只有与学生多点近距离的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动态,才能因势利导给予学生一些学习方面的指引。[3]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其独特性,教师只有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会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会发自内心地信任教师,会更加愿意听从教师的指导和意见;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这种认同而使得工作积极性大为增加,工作效能也大幅提升。

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的关系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能。有的时候,教师在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时,须要得到学校行政人员的配合,这种配合对于教学工作的推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比如负责管理电教设备的行政人员和教师之间积极配合,就会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就可能会导致课程教学的延误。

教师与辅导员的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重要因素。教师和辅导员在许多职责上都有共通之处,都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辅导员更侧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教师更侧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通过和辅导员勤联系就可以了解到一些课堂上并不了解的学生动态,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可以起到及早地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作用。[5]

4.学生和家长因素

教与学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是互相促进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因此,学生和家长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效能。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好,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较高,教师会感受到更多来自学生的压力和责任感,这会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会刺激教师不断改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教师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备案中,更加积极地思考教学现状和问题,从而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相反,如果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不足,或者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较低,那么教师也会缺乏教学创新的动力。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教师也会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产生排斥,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教学态度。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学习关心程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能。对于孩子期望值比较高的一类家长,一般会很关注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同时也会希望和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和引导。因此,这类家长一般非常愿意与教师交流分享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自己的教育经验。家长和教师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有助于教师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家长对教师的这种信赖和依赖,会促使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追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有的家长虽然也对孩子抱有较大的希望,但是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放心了,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以工作忙等各种理由逃避对孩子的教育监管、学业监督,家长的这种不作为和不配合会打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投入教学的热情不再,工作效能自然有所降低。

5.绩效考评体制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制可以帮助教师全面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问题的即时改进和教师工作能力的提高。绩效评价体系能通过指标及其权重的分配对教师产生明确的职责要求,增强工作实效性的作用。绩效评价体系应规定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尺度,充分体现评价者的价值观,反映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科学的绩效考核可以极大地激励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师工作效能的重要杠杆。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学校的绩效考评体制还比较单一,严重地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比如,科学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应该涉及多元的评价主体,这里的多元评价主体应该包括教师自身、学生、学校领导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等等,只有充分征集了这些多元评价主体的意见的评价结果才能称得上是客观的、完整的和有效的。[6]教师工作的最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因此,学生是最有权力对教师的工作作出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的工作是否深入,教师是否公平地对待了每个学生,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等等。但是学生的评价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为了避免个别学生带有情绪地恶意评价,我们还要引入其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校领导的赞许就是教师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动力。再者,其他任课教师的评价对于教师工作效能也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评价主体和个体都是教师,因此评价的角度会更加专业和深入,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6.职业倦怠

在心理学上,职业倦怠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会对教师的工作效能产生重大的影响。现代社会的节奏非常快,竞争压力很大,每个教师都面临着重大挑战,长期的工作负荷导致不少教师都感觉身心俱疲、情绪低落。随着生源的不断扩招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教师面临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既要应对形形色色个性化需求层出不断的学生,又要努力践行教学改革,还要做好课题研究,长期下去自然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教师的工作热情就会消减,对教师这一工作的满意度也会有所下降。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教师对待工作开始越来越冷漠,做的功课越来越少,懒于推陈出新,多年来都使用着一成不变的教案,缺少创造力,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研究表明,教师的个人工作效能感越高,在工作中的表现就会越出色,努力工作的动力就会越持久。教师工作效能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但是要提升教师的工作效能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要外部环境和教师自身共同作用和努力才能提升教师的工作效能。本文仅对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内因和外因作了概括总结,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还须重点研究教师工作效能的具体提高途径,以期能与广大同行共同切磋探讨,提高教师工作效能和教学质量。

————————

参考文献

[1]黄岳钧.员工工作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A].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1.

[2] 于丽娜.高校教师工作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0.

[3] 郭鹏,苏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学生评教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

[4] 雷岩岭,韩翠玲,荆江.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机制、对象与管理者的义务研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

[5] 赵洁,邓红伟,胡燕.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教师的专业发展[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6]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er Development[A].Proceedings of 2011 13th IEEE Join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JICSIT 2011)VOL.02[C].2011

[7] 张莉.消除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幸福感——再谈教师专业化[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6).

[作者:谭杰(1971-),男,四川米易人,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效能工作教师
最美教师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不工作,爽飞了?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选工作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