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公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当前,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实现课堂教学公平,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公平 研究
一、素质教育视野下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必要性
1.课堂教学公平的含义
课堂教学公平是教育公平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公平微观层面的内容。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受教育权利平等;二是受教育过程公正。其本质是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机会与质量的平等,它的反面便是课堂教学不公平。
2.课堂教学公平在实现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课堂教学公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自1993年我国首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以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也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更是指导学校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长远方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对学生进行使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课堂教学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保证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机会和质量的平等;二是保证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第一点,正是课堂教学公平的范畴。
其次,课堂教学公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实于多种途径,对学校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而课堂教学公平是强化素质教育理念、践行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公平现状
迄今为止,素质教育已经提出20余年,为了了解课堂教学公平现状,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随机选取B市3所学校中的10个教学班,对其课堂教学公平状况进行了研究。
1.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
观察发现,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公平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不公平。主要指不同学生被提问的次数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存在明显差别。以座位为例,教师提问和选择参与课堂活动最多的是前排学生,其次是中前排,再次是中后排,最少的是后排学生。其二,学生参与课堂的质量不公平。主要指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态度有差异。表现在教师的目光、教师站位、教师的倾听与评价等方面。比如:教师关注、鼓励、信任的目光落在前排和中前排学生身上的几率高,停留时间长,落在中后排和后排学生身上的几率低,停留时间短。教师站在前排和中前排学生面前的时间长,很少站到中后排和后排学生面前。当倾听前排和中前排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注视着学生,眼含期待,面露微笑,不时赞许地点头,当学生回答完毕,教师会明确指出其回答内容中的正确部分,并作必要的补充,还经常作进一步的追问,即便是回答稍差,教师也会认为是其暂时失误。对中后排和后排学生的倾听则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当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当即会指出其回答中的错误部分,回答中的闪光点常常受到忽略,且没有追问,若回答过程中出现停滞,教师等待时间短甚至不等待,并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教师会把具有一定难度、挑战性的问题和课堂活动中的主要角色安排给前排和中前排学生,而把简单的问题和无关紧要的角色安排给中后排和后排学生等等。
2.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有多种
(1)应试教育的教学评价制度
这是造成课堂教学不公平的首要因素。尽管素质教育思想已经在教育领域全面渗透。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在教育体制内的根深蒂固,在其惯性的影响下,传统的以“英才”教育价值取向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制度仍然在坚定地存在着,并掌握着、引领着课堂教学的走向。比如,升学率仍然是社会和家长评判一所学校是否成功、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首要因素。于是,学校只能把升学率当做奖惩教师的重要甚至唯一砝码,而教师也不得不把升学率看做与自己的职业荣誉、专业发展甚至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这些,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成绩优秀学生的格外重视,包括为他们安排更有利于听课的前排和中前排座位,提供更多的课堂提问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提出挑战性和促进其潜能发展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反馈以及其他形式的关注等。
(2)教师的职业素养问题
这是造成课堂教学不公平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问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其践行课堂教学公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以及自身人性弱点的保障。而现实中,一些教师受市场经济中不良因素的冲击,认为教师职业过于清贫,从而爱岗敬业的意识变得淡薄。加上学生家庭背景、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丧失了应有的职业操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以貌取人、以成绩取人、以家庭条件取人,背弃了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其次,教师的教育素养问题。一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理念还在强势地支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使得其认为,成绩好、听话、守纪律的学生才是可造之材,成绩差、不听话、调皮的学生是自己工作的累赘。这种认知偏见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由自主地倾向于仅仅关注其认可的学生,而对其不认可的学生缺乏进一步教育的耐心和责任心。再次,教师心理素养问题。一些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不高,尤其是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较差。面对着学生一次次落后的成绩和其糟糕的课堂表现,难以掩饰对其失望甚至反感情绪,只能选择让他们成为被忽视的群体。还有一些教师人格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狭隘、不宽容。这使得他们对曾经违背其要求的学生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甚至放弃对其继续施教的意愿。
(3)现行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最为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节约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但它的弊端从产生之日起就与其优点相伴相随。随着班级人数的日益增多,目前,一个教学班60甚至70人的现象已经极为普遍,这也就使其固有的弊端更加鲜明地显现。那就是,在如此大班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和质量也很难公平。
三、素质教育视野下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策略的思考
解决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包括四点内容。一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标准,而不是仅仅指向优秀学生的比率;二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对教师工作评价的指标,而非单纯指向升学率的高低;三是,以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水平作为好学生的评价标准,而非仅仅是学科考试成绩的优异;四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比如,以发展性评价取代筛选性评价,以过程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以激励性评价取代甄别性评价,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取代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彻底摒弃了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体制下的精英教育和考试成绩至上的价值取向,使得学校和教师从不堪重负的升学压力下解脱出来。这样,教师才更有可能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上来。由此,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为实现课堂教学公平提供制度保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首要条件。
2.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1)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教师的心中应装着每一个学生,应该把自己的心献给每一个学生。赞科夫也这样说:尽管这个学生的品质非常不好,做了许多让教师不开心的事情,但是,教师也应该充满爱地和他打交道。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爱无条件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这就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教育观。其次,树立多元智能教育观。加德纳提出:“揭示各种各样的人类智能及智能的组合,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智能组合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根源,如果你认识到这一点,我想我们至少将会更恰当地处理我们在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可造就之才,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特点的发展机会,这就是多元智能教育观。再次,树立全纳教育观。其核心是建构全纳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是受欢迎和受重视的,没有人被排斥在课堂教学之外,全体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参与者。其二,培养教育机智,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与学生沟通的能力、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规范、灵活的教师培训机制。完善意味着教师培训工作要做到持续化、常态化、系统化;规范意味着教师培训过程要有监督、有评价、有反馈,确保教师培训规范进行,而不是流于形式;灵活意味着教师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比如可以实行校内自修与校外进修相结合,函授学习与远程学习并举的形式。只有通过这样的培训,才能使正确的教育观成为每一位教师践行课堂教学公平的信念支撑。
(2)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给教师在职业道德素养上最真诚的期盼,也是鼓舞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甘于清贫,不分家庭、相貌、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精神支撑。要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就要建立一套清晰、客观、实效的师德考评机制。清晰意味着把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参与机会与质量的公平规定为不可触碰的师德底线;客观意味着师德考评过程主体的多元化,既包括学校的领导,还包括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自己;实效意味着师德考评的结果要切实与教师的职业荣誉、职称评聘、工资绩效等产生实质性的关联,也可采用一票否决的方式。通过这样的师德考评过程,敦促每一个教师切实重视对自己职业道德素养的自省,最终实现每一位教师在师德素养上的完善。
(3)完善教师的人格修养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人,由于诸多因素,对人的教育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任务,其间五味杂陈只有教师自知,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才能承载其间的艰辛。因此,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尤其是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保障教师在教育工作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受困扰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重要力量支撑。完善教师的人格修养,最重要的是针对教师开展专门的、普及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教会其一些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比如:合理宣泄、调整认知、心理置换、提高修养等。再有,进一步严格教师的准入制度,把人格修养作为教师入职聘任时的重要参照指标,把人格修养水平较低的人员排除在教师职业之外,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群的心理修养水平。
3.优化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现行大班额的教学情形下,实现课堂教学公平少了一些现实条件。因此,在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优势的前提下,尝试对其做出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其弊端,将有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缩小班级规模。一个教学班,班额应该控制在30-40名学生之间,同样的时间内,学生人数减少,意味着教师实现课堂教学公平就多了一些现实可能性。二是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在维持原来教学班班额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原先以集体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中去,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代表自己小组在全班汇报合作学习成果的机会,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机会与质量的均等,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
参考文献
[1] 《河南教育》编辑部编.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美]托马斯·阿姆斯特朗.课堂中的多元智能[M].张咏梅,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张艳芬(1967-),女,河北定兴人,保定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