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因素及治疗

2015-10-21 19:58李道云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超声乳化

李道云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因素,以及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的青光眼小梁切除+虹膜根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46例46眼,分析病因,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青光眼术前即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37眼,青光眼术后曾出现眼压过低10眼,青光眼术后即出现晶状体局部混浊4眼,青光眼术后曾出现术眼感染1眼。46眼行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滤过术后眼压过低、手术损伤以及术后感染。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青光眼术后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31-01

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眼科常见疾病,患者有病理性高眼压或者正常眼压合并视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以及视野改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在青光眼的各种治疗方法中,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是主要方式之一。造成此并发症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患者的病情也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更为复杂,有上方滤过泡、浅前房、瞳孔区虹膜后粘连、晶状体核硬度高、悬韧带损伤、角膜内皮计数低等等各种情况,白内障手术难度更大[1] 。为探讨分析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因素,以及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46例46眼,男29例,女17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为50.2岁。所有患者均在该院或外院实施过青光眼小梁切除+虹膜根切除术。患者有完整的就诊资料(包括门诊病历及出院记录)。术前视力光感8眼,眼前手动16眼,眼前指数12眼,0.01~0.1共10眼。晶状体核硬度Ⅱ级24眼,Ⅲ级15眼,Ⅳ级7眼。11眼伴有虹膜后粘连。术前平均眼压(14.7±3.6)mmHg。术后随访6个月。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行视力、眼压、视觉电生理、验光、人工晶体度数测量、角膜内皮计数、UBM等检查,双氯芬酸钠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0.5%盐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3.0 mm穿刺刀于10点位避开滤过泡做透明角膜切口,3点位做角膜缘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其胜),有虹膜后粘连者钝性分离虹膜,瞳孔过小影响操作者用眼内剪于瞳孔缘做多个小的放射状切开,连续环形撕囊,如有晶状体皮质溢出则改行开罐式截囊,乳酸钠林格氏液水分离、水分层,囊袋内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吸皮质,植入折叠型人工晶体,水密角膜切口,不缝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术眼。

2 结果

2.1 并发白内障的因素

根据患者青光眼手术出院记錄及门诊检查资料分析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几种:

2.1.1 患者自身 有37眼青光眼术前即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加重,视力渐进性下降。

2.1.2 眼压过低 有10眼在青光眼术后曾出现长期低眼压(<10 mmHg),主要是由于青光眼术后滤过过强引起。

2.1.3 手术因素 有4眼在青光眼术前晶状体无明显混浊或皮质轻度点状混浊,术后住院期间晶状体出现上方局部明显混浊,后门诊随访期间晶状体短期内混浊加重。考虑为术中手术器械损伤晶状体引起。

2.1.4 感染因素 有1眼在青光眼术前晶状体无明显混浊,术后曾有感染症状,虽经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但晶状体出现混浊,后逐渐加重。

2.2 白内障术后眼部情况

2.2.1 术后视力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6个月,视力0.1者4眼,0.12~0.2者7眼,0.25~0.5者29眼,0.6以上者6眼。

2.2.2 术后眼压 术后有7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予前房放液、0.25%盐酸倍他洛尔滴眼后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其余39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

2.2.3 术后并发症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未损伤滤过泡。术后角膜水肿、后弹力层明显皱褶7眼;瞳孔区渗出膜形成5眼,予球旁注射甲强龙,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眼膏点眼。2~9 d后并发症消退。

3 讨论

青光眼术后出现并发性白内障的因素有很多,对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秩序造成了直接影响。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在超声乳化技术开展的早期阶段一直不被认可[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通过对各种手术方式的比较,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技术具有切口小,角膜内皮损伤少,术后反应较轻的优点。对于有滤过泡的患者,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不损伤结膜和巩膜,保证了原滤过功能的完好性,使眼压维持稳定,而且为青光眼的二次手术留有空间。切口的位置可以选择鼻上或颞上无滤过泡象限的角膜缘以便于操作。对于瞳孔机化无法散大者,可用眼内剪在瞳孔缘做多个放射状切开,但缺点是术后瞳孔偏大,对光反射消失。术中应选择较好的粘弹剂,既能很好的保护角膜内皮,又能保证术后便于被快速吸除干净。超声乳化可以避免娩核对角膜内皮和虹膜的刺激。囊袋内植入折叠型人工晶体不刺激睫状沟,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术后水密角膜切口,可不予缝合,避免医源性散光。因此,通过对46例患者的观察,证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 姚克.复杂病例的白内障手术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9-90.

[2] 黄建纲.小梁切除术远期疗效的评价[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0(4):41.

猜你喜欢
超声乳化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在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眼表对比分析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糖尿病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可疑房角关闭和原发性房角关闭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术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临床分析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