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平
【内容摘要】钢琴作为一种源于西方的乐器、钢琴曲作为最先盛行于欧美的时尚音乐,对于中国而言均属于舶来品。钢琴及钢琴艺术自从来到中国之后,逐步生根发芽并兴旺发展起来,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和演练,有诸多中国元素进入到钢琴艺术之中。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钢琴艺术,文章从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简况、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化特征、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风格以及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分析四个方面探研并一览中国钢琴艺术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中国 钢琴艺术 审美特征
一、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简况
追根溯源,如果以赵元任1914年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为标志。中国钢琴艺术发展至今已有整整100年的历史。1934年《牧童短笛》的成功创作奠定了中国钢琴艺术和钢琴音乐崭新的创作道路;20世纪50年代,周广仁两次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成为第一位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六七十年代,《旱天雷》和《平湖秋月》等音乐作品的出现使得钢琴乐坛展现出较为繁荣的时期;到了八九十年代,进入了更加崭新的时代,尤其是1978年作曲家谭盾创作了钢琴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中国钢琴艺术自此进入辉煌时期。2000年以后,尤其是近十多年来,以钢琴家郎朗为首的一批青年钢琴人才展露国际舞台,令欧美等国际钢琴界刮目相看。
二、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化特征
中国钢琴艺术民族化特征的显现主要表现在演奏风格、钢琴曲目和文化推广三个主要方面,与欧美钢琴艺术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差别,并逐步向中国式钢琴艺术过渡和演变。
(一)演奏风格特征
以殷承宗的《春江花月夜》为例,该曲本是古筝曲,改编成钢琴曲后,依然不失古筝如泣如诉的悠悠之意,体现出了民族化特征。这只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中国钢琴曲目大多如此,在钢琴演奏中显现出更多、更明显的中国民族艺术特征,这是五千年造就的根深蒂固的民族元素。
(二)钢琴曲目特征
在诸多以民族文化特征為主的钢琴曲中,尤其以中国古代曲目和民族曲目居多,而这些钢琴曲作的出现,充分展现了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风,例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刘晓耕的《撒尼幻想曲》、廖胜京的《火把节之夜》等,不胜枚举。这些中国民族与古典的融入,足以展现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化特征。
(三)文化推广特征
钢琴艺术伊始,国人大多推崇国外的一些钢琴名家、名曲,并将之作为钢琴艺术学习的典范来推广。尤其是贝多芬、莫扎特、巴赫、海顿、李斯特、柴科夫斯基、肖邦等世界著名音乐家的钢琴名曲,简直被奉为钢琴界的神明。大凡学习钢琴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他们的曲目,并以能够熟练演奏这些曲目为骄傲。后来,随着国内钢琴艺术、钢琴曲创作、钢琴曲目的逐渐成熟,中国钢琴曲目也就融入钢琴学习中成为必备学习曲目。尤其是古典曲目改编出来的钢琴曲更是比较突出。随之,以中国古代曲目改编的钢琴曲成为钢琴文化推广的领头羊,并为该领域的文化推广开启了先河。
三、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风格
谈到中国钢琴改编曲目的演奏风格,主要包括西洋风、中国风、中西合璧风和多民族风,就是在这“四风”的引领之下,把中国钢琴艺术推向一个辉煌的时期。
(一)西洋风
自钢琴传入中国乃至传承以来,西洋风格始终处于主流,其根本原因在于钢琴文化缘于西洋,而非中华文化之传统。可以定义,在钢琴文化传入中国之初,学习西洋的演奏技法是必需的。学习和传承其精髓,然后发挥自己的特色,这是中国钢琴文化发展方向。因此,经过多年的演变,无论在演奏风格,还是演奏技巧,乃至一些乐曲的音乐元素方面都保留着钢琴的西洋风格,例如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其气势和混响的技法,都借鉴和使用了西洋风格。
(二)中国风
随着钢琴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曲目的风格逐渐发生了转变,在曲目中逐渐融入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演奏风格,一些经典的民乐曲也进入了钢琴曲目的行列。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殷承宗的中国风格钢琴曲《春江花月夜》,还有家喻户晓的《茉莉花》钢琴曲等,更是风靡世界。这一系列钢琴曲的成功创作和推广,为中国钢琴曲走向世界,开启了前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比如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和储望华的《二泉映月》等中国民乐钢琴曲的推出,在国际钢琴界逐渐掀起了一阵“中国风”,让中国钢琴曲在全世界的“大蛋糕”中,终于分得一杯羹,取得了一席之地。
(三)中西合璧风
“西洋风”曾经引领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钢琴学习和演奏风潮,当中国钢琴领域经过长时期的学习和演变,终于获取了属于自己的成就和领域,成为世界钢琴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这时,中国钢琴领域和中国钢琴曲开始对西洋、欧美等钢琴曲风格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追根溯源,应该是中国古典及传统音乐对世界钢琴曲演奏风格及相关元素的影响,而此时的中国钢琴曲正是在完善和优化自身的时候,对“西洋风”钢琴曲目及其他世界曲目风格和演奏技巧,更深一步地进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再吸取,推动“中国风”再上新台阶。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钢琴界也是如此,发现“中国风”的优点和长处,并开始在创作曲目的时候实施学习和融入。总之,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上,无论是西方对东方的学习和吸收,还是东方对西方的学习和吸收,所创作的钢琴曲目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这是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碰撞交融的结果。
(四)多民族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尤其以蒙古、藏族等能歌善舞的民族为代表,钢琴艺术进入我国之后,也无一例外对各民族音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钢琴艺术开始步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领域,时间还要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第一个以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钢琴曲目是《哈萨克舞曲三首》,是冼星海于40年代初成功创作的。该曲目就是把哈萨克民族音乐元素和钢琴音乐艺术元素珠联璧合地融合在了一起,集中展示了哈萨克族歌舞音乐的独特风采。第二位是桑桐,其依然以哈萨克民族音乐为底蕴,成功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该钢琴曲目成功采用了自由的十二音和声以及无调性和声与有调性旋律相结合的技巧,至此开创了中国风格无调性音乐的先河。现代音乐家刘晓耕的《撒尼幻想曲》大胆运用了撒尼族音乐元素,体现了鲜明的撒尼族特色和高难度的演奏及技术,还有廖胜京的《火把节之夜》通过钢琴演奏,将彝族火把节的情景和彝族的鲜明性格描述得栩栩如生。这些民族特色极为鲜明的钢琴曲的问世,再次丰富了体现民族艺术风格题材的钢琴曲目。
四、中国钢琴风格分析
就“中国钢琴风格分析”这一议题而言,可以归纳为与民族渊源的融合、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民族乐器的融合,树立中西合璧的范例和营造自身创新立足的典范五个方面。
(一)与民族渊源的融合
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就是民族渊源的融合。钢琴艺术传到中国之后,中华民族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为拓宽钢琴艺术题材内容提供无穷无尽的创作之源,显现了钢琴艺术与中国民族渊源的融合。另外,由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的不同,也为钢琴家在创作中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灵感。例如,桑桐创作了《苗族民歌钢琴小曲三十二首》中的《酒歌》四首,钢琴以舒展悠扬、亲切温柔为主,以深沉厚重、自由吟咏为辅,在悠扬美妙的演奏中表现苗族人民饮酒的场面;再如,郭小笛的《祝酒》,也是通过激昂顿挫的钢琴曲去描述藏族人民的豪饮之情,通过激昂顿挫的钢琴曲去彰显藏族人民的豪爽好客之情。除此之外,还有宫威的《出围》,这首钢琴曲的表现特征主要是用有力的和弦、跳荡的节奏来绘声绘色塑造出鄂伦春人纵马驰骋、出围狩猎时彪悍勇猛的劲头。
(二)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和融合,钢琴艺术已经与中国民族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且逐步演变成中国音乐大家园中的重要一员。其中以《牧童短笛》为例,该钢琴曲目是融入中国元素最多并且成名最早的。这一作品是中国老一辈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虽然作品在刚刚创作时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就当时而言,用钢琴曲来创作中国民族音乐是一种新的尝试,而这种尝试恰恰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牧童短笛》之所以能够成为民族钢琴曲目的名作并非偶然,该作品与贺绿汀获得二等奖的《摇篮曲》一样,充分显现了鲜明的中华民族风格,两支曲目都贯穿了中国这一古老东方文明古国的含蓄之美,在曲目的音符间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纯朴、开朗活泼的性格特点。中国的钢琴艺术经历了从模仿、探索到实验,再到成熟的漫长历史过程,而智慧的人们把中国民族文化与钢琴艺术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
(三)与民族乐器的融合
我国的民族乐器众多,主要包括磬、缶、铃、萧、笙、琴、瑟、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近百余种乐器。而这些乐器在实际的演奏和使用中,正逐步与钢琴较为完美地融合起来,形成了钢琴为古筝演奏、为琵琶演奏、为笛子或箫演奏的合作曲目,而且随着钢琴功能的不断开发和挖掘,现代钢琴已经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以古琴、古筝为首的中国乐器的声音,虽然仅仅是形似而神不似,但这已经足以显现中国民族乐器与钢琴的有机融合。例如,现代音乐家谷娜创作的《彝寨风情》中的《月下》就是用钢琴代替传统乐器葫芦丝演奏出来的。虽然钢琴相對粗犷一些,但依然以委婉的音调呈现出了彝族青年月夜相互依偎的美好场面,让人们在钢琴曲的演奏中仿佛看到彝族青年月夜的歌恋情景,这一演绎是成功且玄妙的。
(四)中西合璧的范例
对钢琴艺术的学习和融合方面,西方先进的理念和技法并没有丢,而是在中国特色中进行创新和完善。同时,在西方技法越发精湛的时候,中国钢琴艺术在此基础之上,把近一个世纪在钢琴领域研发的成果也融入其中,真正实现了中西合璧。其中有很多中国本土的钢琴曲目,不但展现了西洋风的精湛技艺,而且迸发出本民族的风格和技艺。比如后来精心改编的由革命歌曲演变而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完美的演绎让人们通过钢琴曲仿佛看到、听到了那一段红色的、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再如以旧中国为题材的《大路歌》《北风吹》《兰花花叙事曲》等,就是要通过钢琴曲再现那一段艰苦的历史,再次展现被欺诈人民群众的悲惨境遇和遭遇。还有歌颂新时期、新时代生产生活的曲目,比如《晓风之舞》和《谷粒飞舞》等曲目,通过钢琴的演绎让我们能够看到、听到、想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群众热爱生活、热爱生产的热火朝天的局面。可以仔细聆听,上述的每一首曲目都离不开“西洋风”元素,每一首曲目都有中国自己独有的历史背景,如《舞剧鱼美人选曲》等曲目都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
(五)自身创新立足的典范
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的民族,这一点不容否认。虽然钢琴不是源于中国,却可以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在中国扎根,并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优势乐器和优势艺术,这是勤劳的中国人民用智慧把乐曲融入到了本民族中,融入了“中国风”中,并通过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艺术,成为自身创新立足的典范。近现代的中国自创钢琴曲目可谓是群星璀璨、百花齐放。列举来看,主要有王建中的《白鸟朝凤》《彩云追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黎英海的《夕阳箫鼓》和《阳关三叠》,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储望华的《黄河》和《南海小哨兵》,于善德的《儿童组曲》,汪立三的《涛声》,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刘晓耕的《撒尼幻想曲》,廖胜京的《火把节之夜》等。通过众多的曲目可以看到中国钢琴艺术艰辛和辉煌的发展历程。
结语
在当今的中国钢琴领域中,优秀的钢琴人才必将会越来越多。而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曲目也会与日俱增。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里,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和钢琴教育工作者去共同努力、探研,从而把中国钢琴音乐推上一个又一个巅峰。
参考文献:
[1]吕淑新.《牧童短笛》对中国钢琴曲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3(2).
[2]陈燕.浅谈钢琴曲《筝箫吟》的艺术风格和演奏技术[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张怡.浅述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点[J].齐鲁艺苑,2005(3).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