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对克服潜意识厌学的作用

2015-10-21 19:42王兴龙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王兴龙

摘要:目前我国高中学生普遍存在潜意识厌学现象,改变潜意识厌学不仅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潜意识厌学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当然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来改变。作者小组合作学习与心理干预相结合,对于缓解潜意识厌学有较理想的效果。基于满足每个学生自主、胜任和归属基本心理需要的心理干预与教学管理相结合的小组合作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自主规划实施者与评价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需要者与被需要者、关爱者与被关爱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创造、体验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潜意识厌学 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需要 胜任需要 归属需要

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对我们诉苦,他们大都表示自己其实很想学习,也明白学习对于社会和自己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却不自觉的产生了注意力分散或拖延逃避的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落后。而事后又非常后悔,经常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为了排解这种苦闷,往往会找人说话或看小说、玩手机,又会因不遵守纪律而被家长和老师严厉批评,就更感到十分痛苦,往往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在目前的高中学校很普遍,我对本校1207名高二学生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大约有57.4%的学生或轻或重的存在以上现象。

这种现象属于一种潜意识厌学现象,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先生提出“无意识现象是一种条件反射”,并指出潜意识是人们通过学习而得到的,在理论上揭示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我经过对厌学学生的调查了解也验证了这一点,他们长期在外部控制调节下强迫学习,父母与教师大多采取奖赏、惩罚或命令式的强制管理措施,使他们每次学习活动都和不自愿的、压抑的、痛苦的消极情绪结合在一起,这样从小学到高中长时间的重复性训练就形成了厌学的条件反射。其中有个比较严重的学生一节自习课要上两三次厕所,据他说从小母亲就对他非常严格,每天母亲都要坐在旁边监督他学习,一学就是几个小时,为了放松一下他只能是假装上厕所,久而久之只要一学习就老想上厕所。

改变潜意识厌学不仅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它属于一种心理疾病至少也算是一种心理障碍。

既然潜意识厌学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当然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来改变。金洪源教授认为,几乎所有潜意识行为或思维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主要和关键因素的复杂心理活动;几乎所有的潜意识行为或思维都可以为元认知智慧有效干预。他认为这种条件反射表现为SER反应式。S为条件刺激或情景;E为自动实现的条件性情绪;R为条件性情绪推动下的思维和行为反应。也就是说出现某情景就会表现出某种情绪。所以可以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与训练使这种消极的情绪与动机改变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与动机。也就是说训练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带着快乐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就会与学习情境建立条件反射,从而促使学生出现喜欢学习的良好学习动机。

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心理干预相结合,在有效缓解潜意识厌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7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兴起,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一策略目前已广泛的用于5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课堂。我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他们略有不同,不仅仅是立足于课堂教学,而是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充分满足每个学生自主、胜任和归属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心理干预与教学管理相结合的小组合作模式。

首先设计与规划学生的分组要基于学生自主、胜任和归属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 德斯和雷亚认为,人类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它们分别是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归属需要。自主是指个体能感知到做出的行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是由自我来决定的,它体现了个体在某种情境中拥有的自我权利与现实存在感。胜任是指个人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感到自己是有效的,有机会去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才能,它体现了个体在某种情境中对自己能力的把握程度。归属是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它体现了关心他人并被他人关心而获得的安全感。这三种需求的满足程度将直接的影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悦已程度。因此在分组时,第一要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让学生自主的去选择他感觉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学科,让他作为本小组的学科代表。第二要从胜任需要的角度去搭配其它的小组成员,使他们能相互胜任指导、监督、评价其它中组成员学习的任务;当然这在搭配与组合时难度是比较大的,需要老师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并对某些学生要做较长时间的个别辅导。经过这样科学搭配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并强化每个小组成员的成就感与归属感。让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其次设计与实施教学任务与过程时要着力于学生自主、胜任和归属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要做好各科任老师的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各个小组的学科代表们一起来参与设计与制定与实施教学方案,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自主需要,還使学习方案的制定过程本身也成了部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中这些人又自觉地成为了老师教学的帮手,分层次地指导与帮助其它的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所以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并让每个同学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最后教学评价要落脚于学生自主、胜任和归属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在合作小组中,每个人都是某个学科的代表,是组织与实施者;同时也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参与者与被帮助者;都是评价者,也都是被评价者。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参与学习、并在学习成功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与情感的愉悦。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自主规划实施者与评价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需要者与被需要者、关爱者与被关爱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创造、体验并享受成功的喜悦。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就让我们用生命去唤醒生命,用激情唤醒激情,用我们无私的热爱去唤醒学生们的热爱吧。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法初探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