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技巧及案例解析

2015-10-21 19:58马颖
新西部·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技巧案例新课标

马颖

【摘 要】 中学教育应根据初中生物新课标的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精彩的导入引领课堂;有效使用提问提高学生注意力;借助精美的大图和实物道具、模型吸引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课堂评价与反馈。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技巧;案例

2012年秋开始,初中生物教学使用新课标,新课标有两大重要变化:一是明确了生物课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具体说就是让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时,了解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亲历探究活动,领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思维、方法、科学态度。二是增加了重要概念学习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的每一个主题起始时,都列出了本主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10个主题共50个重要概念。要求教师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强化概念的形成和运用。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更加强调将科学性贯穿学科教育始终,让学生认识科学,了解科学规律,掌握科学方法。

一、坚持以精彩的导入引领课堂

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例如:《生物的变异》一节,用大量的图片引入生物的变异。展示不同的月季花,不同的菊花,不同的辣椒,不同的大豆,不同的马,不同的牛,不同的狗。《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节,重点是观察鸟卵的结构,怎样引入呢?可以准备一个生鸡蛋和一个装满清水的烧杯,请学生预测鸡蛋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哪一头浮在上面,为什么?由实验引出鸟卵的结构。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则采用还原历史情景的形式,让学生饰演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和“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就人类起源展开辩论,再从化石证据介绍人类的起源就顺理成章了。再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节,就可以充分利用“想一想,议一议”。“想一想,议一议”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怎样利用这个素材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耐心细致的调查呢?可以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1)找出其中描写的植物、昆虫和鸟类。(2)哪些文字描述生物的基本形态,哪些描述动物的行为,哪些描述的栖息环境?(3)作者在观察时,用了哪些感官?让学生得出作者既观察了植物又观察了昆虫、鸟类(包括躲在墙根的);既注意了颜色、形态,又注意了生理功能、栖息环境;既有视觉的,又有听觉、触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上述观点,进而得出鲁迅先生调查细致、耐心的结论。让学生在开展调查前能感受别人的调查的方法、态度和乐趣。还如,《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一节,可以通过游戏引入。小游戏:(1)将一张纸抛向空中,会在较近的地方落地。(2)还是这张纸,叠成纸飞机,会飞一段距离后,才落地。为什么?因形状改变会减少阻力,更好的利用空气的浮力。(3)给飞机模型装个发动机,能飞行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因发动机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一次飞行时间最长的鸟——北美金鸻,能以9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35小时,越过2000多公里的海面,经常飞越大西洋和南美洲。由此再提问: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学生先通过游戏感受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并且兴趣很大,在后面提问之后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寻找答案的方向,外形方面的答案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日常观察准确的说出来。

二、有效使用提问提高学生注意力

案例:在课堂上,播放“鱼用鳃呼吸”的视频。很多学生都只注意到先是鱼在水里,鳃盖动一动的,再是被抓出来,减去鳃盖,感叹好血腥。没有仔细观察,更谈不上思考问题。还有些学生觉得在生活中见过的,没啥可看的。怎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播视频前可以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鱼口的张合与鳃盖的张合有无规律?为什么要这样?(2)鱼的鳃有什么特点?(3)是什么导致出水的鱼死亡?这样学生在看的时候就有事可做了,就会看得很认真,纪律也很好。也避免了“播视频=看电影”的问题。对同一个现象提问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老师要精心设计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例如:在讲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时,为了让学生触目惊心,可以设计演示实验“香烟浸出液对小鱼生存的影响”。做了两个烧杯,一个是清水,一个是3个烟头浸泡一天的香烟浸出液。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两个烧杯中的鱼能否存活”。结果学生很容易就预测到结果,观察就成了一种凑热闹。但如果把给学生的问题改成了“预测放进烟头浸出液的小鱼能坚持多长时间”。学生不清楚答案,观察变成了唯一知道答案的途径,学生的观察认真多了,更多了对小鱼的同情和对烟草浸出液毒性的震惊。

三、借助精美的大图和实物道具、模型吸引学生

用课件上课,一般都会用的大量的图片。图片的来源主要是通过网上搜和自己拍。教师要养成收集图片的习惯。在用图时,一般尽量把图以最大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且图最好贴合学生的理解。能用实物和模型的就用后者。比如:在讲植物的六大器官时,可以直接用讲台上的水培粉掌介绍根、茎、叶。在讲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时,用心脏模型来考查学生心脏中有哪些组织。另外,教师还可以在个人魅力上下下功夫。比如:鲜艳的衣服、妙语连珠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等提升学生注意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可以在不同班级之间通报不同小组或班级的學习情况,激发学生的“不甘心”落后于人。比如:在做技能训练“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如果第一个班级找出的数量就很少。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把前一个班级找到的数量告诉他们,学生一般会很积极,最后找到的数量几乎翻了番。可是用的时间长。到第三个班级时,再加入一个时间限定,除了要看找到的数量还要比较所用的时间(包括在表达上所花的时间)。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激烈起来了:在找寻现象阶段,小组很团结;在叙述阶段,同学们的语言也简洁了。同时,同学发言时,教室也安静了,重复表达、插话的也减少了。

还可以通过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不协调”环节必须要设置疑问,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例如:在讲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时,先创设一个情境“一块草地”,提问:草的生活环境指哪些?学生就会想到土壤、阳光、水、空气等,还有学生会想到害虫,害虫的天敌,想到蚯蚓,想到帮助传粉、传播种子的昆虫、细菌等等。接着提问:要培育一块草地,让草生长良好,要怎么办?这时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提供适宜的非生物因素,有的强调要人为除去害虫等不利于草的生物因素,还有的认为应保持各种生态因素,只是比例要适宜。肯定学生的分析点,通过改变环境中的某个因素或者某类因素来影响草的生长。实验: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结果草几乎被虫吃光。提问:草被吃光是什么原因?说明了什么?由此得出结论:环境中各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

五、注重课堂评价与反馈

我们发现越是高年级学生,越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年龄的增长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因经常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而被同学讽刺或被老师冷落;还有些学生是因为老师曾给予过不恰当的评价而影响了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无原则的鼓励评价尽量少用,不要造成生物课上“高帽子”满天飞的局面。而应从知识的熟悉、逻辑性、表达的勇气、表达的清楚明了等方面对回答进行评价。在课堂上,学生没有给出准确的应答,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不妨给予其适当的点拨和鼓励,不要让其产生因为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而认为自己不行的想法。课后题必须要用,但是不一定每道题都用。一堂课后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掌握的情况怎样,通过课后题可以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反馈。2012版在课后题上专门作了调整。将题量进行了控制,基本上学生5分钟能做完,评讲再花5分钟。题型也增加了学生非常喜欢的判断题和连线题,简答题变少了。内容也更贴近生活了,让学生可以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校外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他们对学校、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态度也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状态,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者简介】

马 颖(1981-)女,学士,生物教师,中教一级.

猜你喜欢
教学技巧案例新课标
样板案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方式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