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2015-10-21 19:58刘瑞丽
新西部·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任务新型城镇化

刘瑞丽

【摘 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增强经济整体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应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重点任务,坚持以人为本,转变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镇,提高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内涵;任务;意义; 以人为本; 城乡一体化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的一个重大命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城镇化,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城镇化,城镇化还能有力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拉动国内需求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总之,城镇化对于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在加快步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像尽管城市发展很快,但发展方式比较粗犷,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严峻,进城务工人员不能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益凸出。所以,变革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实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的,其基本内涵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的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是以提升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

我们要对新型城镇化的涵义做一下把握:从本质上来讲新型城镇化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整个进程的;从要求上来说新型城镇化是要以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要目标的;从特征上来讲新型城镇化是要从整体上来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1、提高城镇化率

从2000年到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约为15%,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中国城镇化率将近50%,但就这个速度还是与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的城镇化率差别很大。比如,中国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的国民收入不相上下,但中国的城镇化大约落后10%左右。更是无法与美国相比较了,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与1910年美国46%的城镇化率相类似,落后美国100年。但是,差距就是潜力,同时也是优势。研究表明,到2030年前后,我国的城镇化率將达到65%左右,这一城镇化率将极大地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2、以人为本

新型的城镇化不是强调土地的城镇化,而是强调人的城镇化,更加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需求,新型城镇化即“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有效解决两个“二元结构”: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不但要解决好农民完全离开土地以后的居住、工作和生存问题,更要解决他们的户籍问题,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融入城市的现代文明,让他们永远变为城市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没有后顾之忧。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镇

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城镇化的过程是资源和要素在空间上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高效配置。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集约发展、有序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1]所以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由浪费的、粗放式的资源能源使用模式向节约、集约式转变,不能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实行各项资源的集约、循环利用,要对农业用地与城市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做出宏观部署和严谨论证,要确保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不要解决了中国人的城镇化问题,而又出现了粮食安全这一新的问题。如果在中国这个将近14亿人口的大国出现粮食危机,那么后果则是难以想象的。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人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从大的方面来讲,要求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呼吸的空气质量要优良,对自己的生活的城市也有更高要求,像社会治安问题、小区的环境卫生问题等。所有这些要求都是合理的和正当的,都能不断的把城镇化建设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有利于实现绿色发展,让人民过上真正的低碳、环保、优雅、舒适的和谐美好生活。

4、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一些城区摊大饼式的扩张,空间开发无序,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导致城镇建设粗犷低效,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加重,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这既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要推进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能城市和人文城市的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内在品质。要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社会的治理水平。[2]

5、国际社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应主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市场主导、政府配合来实现新型城镇化

每个国家的历史条件、资源禀赋、自然环境、人口素质等的不同,所以在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中所走的道路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对于其他国家成功的、适合我国实际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的,但是,绝对不可以照搬照抄。我国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之中,市场应发挥主导性的作用,政府可以适当性的配合一下,少做表面文章,少搞形象工程,不要做劳民伤财的事情,在新城镇建设上,要因地制宜,不要人为造城,也不是城镇建的越大越好。在特大城市建设上,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和日本的东京都是失败的例子,我们一定要汲取教训。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1、新型镇化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最近一些年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我国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穷的是农村,但根源在城市,这是因为我国城镇化率太低,在城镇化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对“三农”的反哺和促进作用不够。所以,只有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好第二、第三产业能非农产业,为农村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农业人口,使城镇有足够的能力来反哺“三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2、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大弊端,那就是严重依赖出口及投资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所以时有发生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而广大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村低收入人口,对于消费需求不旺盛,就是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所以,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广大人民的收入,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投资、出口與消费三方良性循环。

3、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提高产业工人的各种素质与技能

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产业工人,先进的技术装备是增强一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必备因素。而这都必须依赖城镇化来推动和实现。因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能使更多农民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进入城镇的各种产业,从而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

总之,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们目前最为重大的课题之一,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远规划,系统部署。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否实现,关系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梦——每个人的梦的实现。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525/c364438-21613739.html.

[2]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8/c_126406833_2.html.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任务新型城镇化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