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姗
活动来源:上周四我们班进行了一次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性》,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基本按照老师准备的材料积极投入的做一项项实验,活动场面异常热闹,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老师似乎变成了配角,时而引出试验记录表,时而做磁性的小游戏。活动中有一个片段:孩子们置身于丰富的材料当中,不断探索着科学的奥秘,以至于没有听到老师要求的规则,不能很好很快的分类;有一部分孩子争先恐后的搶组内的操作材料,想要一一试验究竟。这也就造成场面上看上去的“混乱”。根据此,听课的老师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意见一:如果导入后做试验的话,为什么不先把实验记录表先讲解一下,强调一下试验规则呢?有的孩子不能记住试验的要求,不能将磁性物品和非磁性物品进行正确的分类。所以给人感觉那个活动环节特别混乱,老师的话似乎也变成了耳旁风。
意见二:当然这样的尝试也可以,不过如果先出示实验记录表和强调试验规则,应该会更好一些。整个活动过程还是非常不错的,从导入→试验→验证、记录→游戏→试验→创设情境、回归生活,这个思路非常合理。
意见三:给孩子们足够的操作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一一实验,让他们尽兴,这样才能收到真实可靠有效的试验结果。此时再拿出实验记录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孩子们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做支撑和基础。
意见四:虽然现象上,看上去挺乱,可是孩子们人手一块磁铁,每组操作操作材料也相当丰富。孩子们并没有大吵大闹,没有上蹿下跳,没有打瞌睡的,他们都在专注的探究、探索。看上去乱,其实一点都不乱,孩子们都在不同程度的参与着活动。
意见五:组织者本人也有问过同年级老师,很乱吗?其他老师回应:这个活动如果放在我们班的话,那估计就要放羊啦,孩子们肯定会大吵大闹的。我们也这样设计活动环节的话,那肯定更乱的,恐怕都收不住,好在你收住了,否则就坏菜了……
意见六:挺好的呀!科学活动嘛,本来就是让孩子动手操作的嘛,你看小孩玩得多好呀,多带劲儿呀,都省得老师一个个叫了,回答的时候那么积极踊跃。
活动者自我反思:整个活动环节一直在按照我的思路进行着,孩子们也都聚精会神的参与,探索磁性的特性;也愿意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基本完成目标。因为在试验中,先投放材料,再出示实验记录表,会显得场面不够规规矩矩,孩子们的注意力不能瞬间回到组织者的身上,仍有一部分未做完实验的和还想继续做实验的孩子,精力依旧停留在组内的实验材料上,所以造成现象上的乱。不过对于组织者而言,这才是真实的科学探究活动,只要我们准备的东西够丰富够有趣,孩子们自然会一点点的转移到组织者的身上。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玩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一点点的收,这或许有些冒险,尤其是一节公开课而言。有的组完成度比较高,他们自然会很快的转移到组织者那去,可并不代表其他组他们玩得就不开心呀?!至少整个过程大家都体验到科学的奥妙和神奇。
组织活动有时像唱戏,独角戏无趣。如果把唱戏演戏当成与孩子们共舞,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压力了。所以我个人感觉这次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
小结:我们有时很怕乱,怕出错。可为什么会有怕乱的感觉?那真的是乱吗?那乱的其中是我们还在的专注、体验、参与……这才是本质所在,这才是教育改革的本质啊!这次活动,有看到还在乱跑吗?有还在打瞌睡吗?有孩子不关注我们投放的材料吗?没有,一个都没有!100%的孩子都不同程度的参与进来了。如果在一节规规矩矩的活动与一节看似乱但孩子们参与度相对高的活动之间选择,我愿意选择后者。因为还在才是教育实实在在的主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这次活动能够围绕《指南》,尊重孩子的天性,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好的重视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一点上还是得到同行们的一致认可。但是在组织活动的方式和思维上,有一些老师仍然存在教条主义的束缚,总是希望幼儿能时刻围绕在组织者的周围,目光紧紧追随组织者,恨不得一刻不离,寸步不离小椅子,这样规规矩矩的场面岂不变成军事大练场了嘛。
作为组织者个人,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可以真真切切、确确实实的从幼儿出发,从幼儿的主体出发,把时间还给孩子,把空间让给孩子,把思维还给孩子,把探究让给孩子……
我们天天在倡导课改,时时想要解放自己和孩子的手脚,却不想还是被自己的固有思想和陈旧理念困在原地。有时,深陷沼泽,却又不知困在何处,这着实是一种深深的悲哀。
儿时的我们不也是在池塘边嬉戏,才知道青蛙和蛤蟆是不一样的;真正钓过鱼,才清楚的记住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的自然道理;河渠里放水浇地,才一点点观察到小蝌蚪的点滴成长;田地里种菜,才天天焦急的去看看哪个果子熟了可以偷偷摘来尝尝鲜。现在的我们怀念的和想象的都是一种美好,对真善美的向往。所以最初的,不受束缚的,才是印象最为深刻和可贵的。
乱了,不一定就不好。不要乱了方寸,忘了教育的初衷和本真,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