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白桦
【摘要】为了解湖北某高校师生员工牙周病流行情况及其致病因素,本文采用牙周病指数计分法,对784名湖北某高校师生员工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软垢,牙结石、年龄等因素与牙周病有一定关系。其牙周病患病率较高,约为91.71%。群体牙周治疗需要指数较高。因此,本文提出要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对牙周病要进行早预防,早治疗。
【关健词】牙周病;临床表现;调查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78-02
牙周病是指牙周组织所患的一种或多种疾患的统称[1]。主要包括牙骨质、牙槽骨、牙周膜等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的牙周炎,以及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这两大类。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牙周流脓、牙齿松动、牙周袋形成、齿槽骨吸收、致咀嚼功能下降,牙齿脱落。它是口腔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也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牙周病的早期症状应该引起重视,避免出现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牙周炎的反复发作,会对口腔的咀嚼功能有所损害,对人类的牙齿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据报道,其发病率从70~90%不等[2]。为了解所属医疗体系师生员工牙周病的流行情况、严重程度及牙周病的致病因素和预防等,我们对本病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一、调查对象:
所属医疗体系师生员工,随机抽样,共计784名。
二、调查方法:
检查者为临床口腔专科医师。检查工具为WHO探针及一般口腔检查工具。自然光线,每人只检查16、21、24和36、41及44六颗牙。
三、调查标准
以国际通用的牙周病指数(PDI),判断标准为无牙周袋,牙齿不松动,为0度(牙x片显示牙齿的齿槽骨吸收≤l/5的根长);牙周袋3毫米,牙齿不松动为1度(牙x片显示牙齿的齿槽骨吸收≤1/4的根长);牙周袋3—5毫米,牙齿松动为2度(牙x片显示牙齿的齿槽骨吸收≤1/3的根长);牙周袋5—7毫米,牙齿松动为3度(牙x片显示牙齿的齿槽骨吸收≤l/3的很长)牙周袋7—10毫米,牙齿松动为4度(牙x片显示牙齿的齿槽骨吸收);牙周袋>10毫米,牙齿松动为3度以上或为浮动,牙齿移位(牙x片显示牙齿的齿槽骨吸收至根尖);口腔卫生指数(OHI);软垢指数(DI);牙结石指数(CI)及群体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等为标准[4]。
四、调查结果:
1、患病率:共调查784名所属医疗体系师生员工,其牙周病患病率91.71%,牙周病指数(PDI)>3者约占3.95%。详数见表I。
表1 784人中牙周病发病率统计
PID 受检人数 百分比%
0 65 8.29
1 452 57.65 PDI均数
2 193 24.62
3 43 5.48
4 26 3.32
5 4 0.51
6 1 0.13
合计 784 100
2、群体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以受检人口腔6个区段中牙周状况最严重的记分来衡量每人牙周治疗需要的记分。结果显示见表Ⅱ。其中需要进行牙周治疗的约占34%
表2 784人中CPTN分布情况统计
CPITN值 受检人数 百分比%
0 65 8.2
1 452 57.65
2 236 30.10
3 31 3.95
合计 784 99.99
3、年龄与牙周病流行情况的比较:依据各年龄组PDI均数绘制图1。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PDI均数亦逐步增高。
4、牙周病与口腔卫生状况有较密切的关系,从表3的结果表明PDI与DI,PDI与CI有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表3 PDI、DI、CI的机关性统计
指标 受检人数 R P
PDI、DI 30 0.8987 P<0.001
PDI、CI 30 0.9104
五、讨论:
牙周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齿松动、牙周袋形成、牙齿移位以及咀嚼无力。牙周病严重的患者,其牙齿可自行脱落或者要将牙齿直接拔掉。牙周病也有局部的并发症,包括牙齿松动、牙周脓肿等,且也有口臭、牙龈肿痛流脓等并发症。根据调查发现,青少年的牙周炎症状,主要是表现为累及多数牙齿的牙周组织的慢性病害。青少年牙周炎发病的因素一般与遗传因素有关,另外,该病的特点表现为年轻人的病变发展迅速,在发病的早期就有可能出现牙齿松动、牙齿移位以及形成牙周袋,继而出现感染并发症。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784名师生员工。调查结果表明,软垢,牙结石、年龄等因素与牙周病有一定关系。其牙周病患病率较高,约为91.71%。群体牙周治疗需要指数较高。
1、本调查显示784名师生员工牙周病发病率为91.71%,与1982~1984年全国学生牙周病调查结果相似(60%~90%)。
2、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PDI值均数逐步增大,也就是去说,牙周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对牙周病要早预防,早治疗。
3、从调查中可看出,软垢、牙结石、水质等因素对牙周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PDI与DI和CI有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DI、CI的增加,PDI而增加。
4、本调查显示,784名师生员工中需要口腔卫生指导的占57.65%,需要进行牙周治疗的约占34%,而口腔卫生基本健康的仅占8.29%。这就要求我们在所属医疗体系师生员工中大力开展口腔卫生宣传及教育普及工作,在防治牙周病时,严格按照牙周病的三期预防原则,对牙周疾病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5.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诱發牙周病的局部原因有年龄、牙石、菌斑等。其中,菌斑是诱发牙周病的主要因素,由于菌斑是一种粘附在牙齿表面上的微生物群,所以用水冲或者漱口都是不能将其祛除的。
6.为了预防牙周炎,主要是控制牙菌斑的产生,若出现了牙菌斑,应该及时的进行消除。其实控制牙菌斑的生成,主要就是坚持每天刷牙,为了能促进牙龈血液循环,也可以按摩牙龈,以达到增强牙龈组织的抗病能力;另外也可以将牙周上的牙垢和牙石进行清洁,将局部的刺激因素消除,对不良修复体进行矫正,有食物嵌塞的进行矫治;还可以从调节牙周组织的营养入手,比如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参考文献:
[1]岳松龄主编:口腔内科学,第二版P254,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8年。
[2]全国学生龋病、牙周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7年。
[3]军队口腔医学导报,1992;2(2)
[4]刘大维主编:口腔预防医学,第一版,P11,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