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平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氟伐他汀40mg/晚,B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氟伐他汀80mg/晚,治疗前后分别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随访3个月。结果:A组和B组患者血清hs-CRP在治疗3个月后均明显下降(P<0.05),但B组较A组更明显。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氟伐他汀可抑制患者炎性反应作用。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死;氟伐他汀;炎性因子
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能降低血脂,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而且具有调脂以外的多效性作用,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炎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稳定斑块等作用[1]。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大剂量氟伐他汀非调脂作用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年龄大于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首次发作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68±6.4)岁,且发病在12小时内入院,入院前1个月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心肌梗死诊断符合2012年第三次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2],排除标准:肿瘤、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血液病。按给药不同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2例,B组36例,2组在性别、年龄、肌钙蛋白I及危险因素分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氟伐他汀40mg/晚睡前服用,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氟伐他汀80mg/晚睡前服用。
1.2.2 观察指标 高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患者入院即刻和3个月后抽取静脉血4ml,离心取血清在-70℃冰箱保存待测数据。测定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调脂也是3个月后复查血脂水平,同时复查肝肾功能、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选用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治疗3个月后,A组和B组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且两组治疗后hs-CRP两组比较,B组hs-CRP下降值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两组老年患者中均没发现有肌病发生,肝功能异常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外的多效性备受关注[3],可有效调脂,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稳定粥样斑块,干预心血管危险水平[4]。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正常心肌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含量相对较少。心脏固有肥大细胞含有促炎细胞因子,心肌缺血损伤后可以迅速被激活,释放颗粒物质,促发炎症反应。ROS 产生、腺苷和补体5a或许可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促炎巨噬细胞亚群同样侵润梗死心肌,并持续发挥促炎作用。成纤维细胞可能也在梗死心肌炎症反应中占有一席之地。研究表明梗死成纤维细胞可以激活炎性复合物。梗死后早期反应阶段,成纤维细胞具有促炎和降解基质表型[5]。
心脏富含血管,因此,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在合成的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是梗死心肌趋化因子重要来源, ROS 和 TLR 信号通路激活可能介导梗死内皮炎症激活。血小板聚集也可能对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因此,降低炎症因子能够保护血管内皮,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6]。他汀类的抗炎作用和抗凋亡作用正好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7-8]。
氟伐他汀是一个全合成的降胆固醇药物,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将HMG-CoA转化为3-甲基-3,5-二羟戊酸。其作用部位在肝脏,具有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刺激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合成,提高LDL微粒的摄取,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浓度的作用。本研究以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观察血清hs-CRP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发现2组患者血清hs-CRP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且80mg组下降更明显。证实氟伐他汀80mg组可更显著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炎症损伤,并且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安全有效,没观察到有影响应用他汀类药物继续使用的副作用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德敏.崔炜.他汀类药物的心血管非降脂作用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5):814-816.
[2] Thygesen K, Alpert JS, Jaffe AS, et al.Third universal definition of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2,33:2551-2567.
[3] 郑玉云,郭晓华,马江伟,等.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10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7):491-493.
[4] ROBERT J, GLYNN, ELEANOR DANIELSON,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 rosuvastatin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NEW Engl J Med, 2009,360:1851-1860.
[5]Nikolaos G.Frangogiannis.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myocardial injury, repair, and remodelling[J].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11, 2014,28,255-265.
[6]卓永隆.早期應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7-59.
[7]梁国威.瑞舒伐他汀对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76-78.
[8]尹喜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的作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 (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