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问政节目的不良倾向及对策

2015-10-21 20:00杨谦
新西部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效对策

杨谦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电视问政的作用及深远影响,指出了电视问政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提出了电视问政应把握的原则和措施。认为,电视问政必须牢牢把握节目主旨,切实践行群众路线;要取得领导重视、支持,依靠纠风、媒体等多部门联动;要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代表性,必须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要强化节目反映问题的督办解决,取得实效。

【关键词】 电视问政;不良倾向;实效;对策

电视问政是近年来在各地兴起的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顾名思义,就是邀请政府官员参与节目,由各界群众代表现场提出该部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利用电视、网络直播,公开接受民众的评议。电视问政节目从2011年11月武汉电视台开始创办至今,因其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考验职能部门作为,成为媒体与群众监督政府工作的有效载体而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一、电视问政的深远影响

作风关系党风,影响政风民风。干部作风的好坏,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事业兴衰,关系到发展大局。电视问政的核心就是让最有发言权的群众来监督、评价部门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拓宽了民意渠道,抓住了民主执政的核心与根本。这种以最直观的电视直播形式将群众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让群众问,问群众关心的问题,让政府官员接受群众和媒体的公开监督,对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 “电视问政”是治庸问责的延伸和拓展,是对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量化考核之外又一监督,是对难以量化的作风问题的抽样调查,并且是在一个个具体问题上的问责,是在操作层面上的拷问,能够大面积转变政府部门工作作风。另一方面电视问政是对政府承诺是否兑现的监督。尽管承诺制推行了多年,但某些政府部门及官员的只说不做或说归说、做归做的“假承诺”,甚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让群众十分反感。 同时电视问政让市民拥有对政府及官员政绩考核的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让考核公开化、透明化,对推动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二、电视问政需要注意的不良倾向

分析电视问政节目广受欢迎的原因,有别于以往电台的行风热线节目,实际就是视频直播,人们能够直观看到被问政者的“脸红”、“冒汗”、“哑口无言”或者不断鞠躬道歉等,但是观众往往在这种表象下忽视了问政节目的主旨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党风、政风的好转,有些问政节目也背离了节目的主旨,流于形式,把好端端的节目搞成了花架子,图热闹。

1、一味追求收视率,主持人注重现场刁难性问话设置,忽略问政的主体是群众

目前,有些电视问政节目进入了“尖锐”、“刁难”的误区,觉得只有把问题设置的刁钻,越出人意料越能博得群众喜爱。尤其对前期暗访到一些问题的提问,主持人的问话不是客观公正,而是过分追求先入为主、咄咄逼人;有些主持人业务知识欠缺,仓促上阵,缺乏对问政部门业务的深入了解,只是简单的逼问、反问,影响了问政节目的实效。因此,电视问政节目的主创人员,不论是政府纠风部门的干部,还是电视台的策划、编导、主持人,都必须明确节目的主旨,强化对问政意义的认识,要对问政部门的职能、业务深入了解掌握,心平气和来问政,客观公正来问政,切忌把电视问政当成泄愤的方式,更要防止激化干群矛盾的现象发生。

2、政策咨询替代问题性问政,栏目背离给政府部门作风揭短亮丑、促党风政风好转的宗旨

当前,不少市、县级电视台问政节目迫于种种压力,在节目中不敢涉及尖锐和实质性问题;有的群众问题提了一大堆,但让其上节目提问时存在畏难情绪,害怕反映问题会受到打击报复,因而出现了“变味”的问政,节目的承办者与被问政部门心照不宣“唱双簧”,提前设置问题,安排质询的“自己人”,有问有答,对答如流;有些通过热线电话反映问题的人,很多也成了被问政部门的“自己人”,使得真正想问政的群众很难打进热线电话,节目收集的问题大打折扣。这样致使电视问政成了政策咨询、法规普及,甚至成了一些部门宣传自己成绩的平台,背离了节目初衷。

3、重现场环节问题的搜集和质询,轻节目所反映问题的追踪督办

因为时间有限,电视问政节目普遍重视录制之前行业问题的暗访,提前对现场群众提问的了解,注重现场热线电话、微信、短信等渠道群众所反映问题的整理,并且重视现场的问题质询和回答。节目现场问得官员不停道歉,不断出现“脸红”、“冒汗”现象,群众也直呼“过瘾”,觉得问政效果不错。但是节目播出后,所谓“热闹”、“好看”过后,现场回答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及更多没有在现场回答的、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这往往成为了一些问政节目所轻视的环节,这就背离了电视问政节目的初衷。

三、电视问政必须牢牢把握节目主旨,切实践行群众路线

电视问政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问政形式,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用不容小觑。如何不折不扣贯彻节目宗旨,不改节目初衷,严格电视问政,切实促进党风政风的真正好转?

首先,电视问政节目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领导重视、支持,必须依靠纠风、媒体等多部门的联动。宝鸡电视台的电视问政节目从设计到播出,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高度關注,亲自参与。从节目开办伊始,每期都有市政府领导现场参与,分管副市长作为特邀嘉宾,必须参加分管部门节目,并对部门参与节目情况进行现场评价。可以说,领导支持、部门联动是做好节目的保证。

其次,电视问政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代表性,必须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节目能不能办好,最主要的是发现、查找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通过问责来解决。因此,动员和发动群众参与节目,并使参与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代表性尤其重要。在每期电视问政节目直播之前,必须开动脑筋,运用网络、报纸、电台、电视台,甚至公交车、户外广告等一切平台公布告知问政的时间、部门,以及问政部门的职责范围,让更多的群众自觉来参与节目。在问政直播过程中,更要开设现场热线、电子邮箱、短信平台、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畅通群众参与和反映问题渠道,尽可能多地发动群众来参与节目。同时必须坚持“解决问题,促进党风、政风的好转”的节目宗旨不动摇。节目主创人员必须坚持原则,不能提前“漏题”、泄气,必须有担当精神,勇于揭短,敢于碰硬,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角度,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

再次,电视问政必须强化节目反映问题的督办解决。电视问政这种将媒体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问政形式其效能如何,关键在强化整改督办。只暗访曝光,不去问播出后的结果;只诚恳道歉,表态坚决整改,事后不了了之;只说不办、只问不追责,热闹的问政过后无法起到服务百姓、推动工作、转作风提效能的目的。为确保电视问政不走过场,必须严格问责落实。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查处,立行立改,坚决予以纠正,尤其应从“问答”及“办理”过程中整理出带有倾向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去完善制度,提高问政节目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在节目播出后问题整改上努力做到:把现场质询与督促整改相结合,提出具体整改责任人、完成时限;把解决过去遗留问题与解决群众提出的新问题相结合,看部门整改是否彻底,纠正长期存在的整改“一阵风”、虎头蛇尾问题;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节目结束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帮助部门举一反三,从体制、机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入手,查漏补缺,完善规程,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研究出版社,2013.6.

[2] 周孝正,王朝中. 社会调查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

【作者简介】

杨 谦(1971.5-)男,陕西省宝鸡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猜你喜欢
实效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英语课堂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