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及游戏指导

2015-10-21 17:43陶黎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指导小班

[摘 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是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点。本文分析了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并提出了指导小班角色游戏的方法。

[关键词]小班;角色游戏;特点;指导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直接影响,随意性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过程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角色的扮演离不开形象的玩具材料,并且受同伴的影响较大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例如,见到剪刀、理发器便要当理发师;见到娃娃便要当爸爸妈妈;看见一组的同伴在玩某样玩具或正在扮演某个角色便也想参加。所以说,玩具和同伴都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

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概括性和灵活性差,在使用物品时会用想象的方法代替物品,因此,往往会出现争夺同一玩具的现象,这便要求教师在准备时应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引发幼儿展开游戏的愿望,为避免挣抢,同种物品的数量应该增多。

(二)重复个别角色的典型动作

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下,小班幼儿往往喜欢重复同一个动作,如当医生的孩子会不停的给病人打针;理发师则是重复地给顾客洗头;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个总体特点便是角色的情景少,内容简单。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因为幼儿认识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感知和认识成人活动的全过程,只对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景产生注意并加以模仿,即使到了小班的后期,内容虽有所增加,但从活动形式上看都不连贯,是分散的。

(三)幼儿经常变换角色,有时出现“角色混淆”

小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不会以角色的要求进行活动,忽东忽西(包括被新事物吸引或被同伴吸引),在無压力的情况下,小班幼儿游戏中的这种角色转换时很容易的,也是较为平凡。有些幼儿在游戏中还没有和一个角色身份脱离,就去做属于另一个角色的事,说另一个角色的话,这就是游戏中的“角色混淆”。

(四)幼儿在游戏中缺乏合作性,多数进行的是单独游戏或平行游戏

小班幼儿在生活中或平时的学习中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因而在角色中大多只能反映单一角色的某些活动或是活动的某些环节,这种现象常表现为喜欢一个人单独活动,或者模仿同伴做出和同伴相同的平行游戏。虽然在小班后期出现一些联合的游戏,但也是你玩我的,我玩我的,没有角色之间的实质性合作。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明确年龄范围,选定主题,制定细致周全的活动计划

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会出现他们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在角色游戏的进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状况,因此,选择符合幼儿理解能力范围内的主题时十分必要的。

小班幼儿受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师在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时应考虑到幼儿平时能接触到的,幼儿较为熟悉的内容,使角色游戏进行时有丰富的内容。

制定活动步骤时,教师应考虑到能否对游戏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会造成游戏的放任自流;同时,由于游戏的多变性,备课笔记则需要较大的弹性,以备不实之需。

(二)玩具材料或玩具应数量充足,玩具形象生动、逼真

针对小班幼儿的生理、心里发展所处的阶段性,教师在安排准备游戏材料时,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看到同伴在玩什么,他也想玩什么,因此,常发生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的小矛盾。为防止该类事件的发生,准备数量充足的玩具时十分必要的。

因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为性强,所以,玩具应形象、生动、鲜明、逼真;游戏材料应便于幼儿使用;另外,玩具、游戏材料、场地的选择要有很高的安全系数,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三)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

教师是角色游戏的指导者,应从支持者和参谋的角度来促进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在实验和调查中表明,幼儿园角色游戏仍需要教师的指导,问题是怎样指导的,特别是小班幼儿还不会开展游戏,不知如何布置游戏场所,如何担任角色,这更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参加游戏,布置场所,启发幼儿的思路。例如,引导幼儿玩“理发店”游戏时,启发性的问:“小朋友头发这么长的,怎么办?”或把准备好的道具(剪刀、梳子、镜子等)事先放在玩具架上。总之,要吸引儿童自己提出玩理发店的游戏,然后教师就积极地支持他们开展游戏。

再例如在“娃娃家”中,老师来到“娃娃家”做客,爸爸妈妈非常热情的招待了客人。老师说:“我想吃馄饨,你们家有吗?”爸爸王文涛很为难的说:“我们家没有烧馄饨呀。”“那有什么办法解决呢?”妈妈苏琪想到办法了:“点心店里有,我们可以去买呀。”于是爸爸和妈妈就跑到点心店去买馄饨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作为“客人”进入到游戏中,提出了问题,让幼儿自己去主动寻找答案,使幼儿能更好的进入到角色游戏中去。

(四)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

间接的指导方法在小班一般采用语言提问、提示。出示玩具或玩具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或影响游戏。

在确定主题后,应启发幼儿先想好玩什么或什么游戏,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主题偏离时,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到主题上来。

在分配角色上,让幼儿自己选择担任什么角色,培养幼儿懂得担任角色;当角色出现空缺时,教师则需及时补充。

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正在“理发店”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理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陶黎小姐,你要理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我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理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打定主意我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理发师呀?”小女孩林琳站了出来,“我是理发师,绝对给你做好看!”“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听冯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小孩的记性真好!接下来一场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理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林琳叫了涂宇哲、阮愉茜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理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很随便的样子。“梨花头好看,我帮你剪个梨花头。”美发师一个拿塑料推子,另一个拿剪刀,两位理发师象模象样地剪起来。理发过程中我们之间的闲聊也更深入了。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理发店”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在“理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的这种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五)随时补充或更换教具和内容,吸引幼儿更积极地参加游戏

“在幼儿所熟悉的环境中加入新的材料,往往会对幼儿熟悉的游戏情景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幼儿往往会对熟悉的玩具觉得“没劲”,此时,若变换一个小小的玩具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例如,在“娃娃家”的图书架上放一本书,“妈妈”便会给娃娃讲故事。还有研究发现,若将有些材料在活动区重叠投放,也可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如在积木区内加入娃娃家的东西,或者在娃娃家内加入积木区的材料,這样,幼儿在两个活动区的游戏行为都会增加。教师也可以不要一次性的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也可定期在游戏区投入新材料。

(六)游戏进行适时的评价

1.对幼儿表现进行评价,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加以表扬,对不时很突出的幼儿加以适当的鼓励。

2.指出游戏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例如对不遵守游戏规则,哄抢玩具的现象及时指出并加以批评,使幼儿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注意到纪律的约束力。

3.教师对整个游戏的实施情况、幼儿的表现、参与率进行自我评价。从游戏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出在游戏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提供实践经验。

(七)为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热爱生活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幼儿园在饭后、午休后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VCD,增强见识;上课使,创造幼儿多说话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使语言逐渐丰富、生动,也有利于角色游戏中人物的扮演。

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蔡洲成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里担任着主导地位。“妈妈,宝宝的肚子饿了,你去烧饭给他吃吧。”“爷爷,洗衣机里的衣服洗好了,你拿出来晒一晒吧。”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带领全家到点心屋去买点心,去小舞台看表演,去糖果屋买糖果。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不一会儿,又大叫起来:“不好啦!我们家厨房着火啦,消防车快点来呀!”早晨的角色游戏被他玩的热热闹闹,如火如荼。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蔡洲成对于生活的经验比较丰富。他能够主动得和其他幼儿交流,建议或者命令“妈妈”和“爷爷”去做什么,而且做的事情也符合现实生活。特别是后面他带着全家外出去买东西,更是现实生活经验的充分反应。蔡洲成是一个比较具有领导能力的孩子,他可以带着其他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体验到真是的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纲要》中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环境育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小班幼儿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娃娃家”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最为贴近,能使幼儿在“家”的氛围中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在游戏情景中再现生活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扮演接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不能持续,而如果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容易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八)注意游戏主题的深化

幼儿对游戏主题的深化程度,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了解:首先看在某一主题中,幼儿发展出了多少情节。如“商店”主题可以发展的情节有:商品摆放、各种物品的买卖、收款、订货、送货等。其次看各情节的深入程度如何?如在“收款”这一情节中,幼儿有没有介绍商品的价格,不同面值的钱是用什么表示的,是否使用“计算机”来算帐;商店里的种类多不多,是如何摆放的,幼儿是否向顾客介绍过这些商品。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应随时注意幼儿的各个细小的动作,以便日后的随时总结。

总之,角色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有着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组织适当的角色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幼儿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霞.《角色游戏主题的深化与转换》.《幼儿教育》.2000年.第六期.

[2]《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学期教育研究》.1999年.第八期.

[3]黄人颂.《学期教育学》.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指导小班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