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
当前,语文课程的写作教学,对学生而言毫无疑问地属于被动写作。这种被动写作,表现为被安排写作形式,被安排写作时间,被安排写作主题,甚至被安排写作范围、内容以及思想感情。在这种被安排式的写作模式中,说学生是在主动写作,其实都是我们在安慰自己。诚然这种以训练为目的的作文教学,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不可否认其存在的价值。但因其被动性特征明显,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态度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根据笔者20年的一线语文教学经验,教学训练中,真正有感而发的写作活动几乎为零。为此笔者常常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主动性,让学生的写作动机多样化——不再单一地为了考试而写作,为了课内作文而写作。下面笔者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为出发点,试谈培养学生主动写作的策略,以为抛砖引玉。
记得那是2002年的秋季开学,我成了一个毕业班的语文教师, 同时兼任该班班主任。双重的身份让我或多或少地走进了学生语文教学之外的生活。本着呵护、理解、原谅、劝说的班主任工作原则,在一学期不到的时间里,我就在班里90%的学生面前,获得了良师加益友的良好身份。一个冬日的早上,班里一个名叫谷××的女学生,独自一人找到我,小心翼翼地问我:“杨老师,我可以跟您说几句话吗?”我微笑着说:“为什么不可以呢?你说吧,我听着呢。”说完便等着听她要讲什么。没想到她什么也没说而是快速从衣兜里掏出一个自制的信封,递给我说:“给您,这就是我要说的话。”说完便跑回了教室。我一边拆信封一边嘀咕道:“这哪是说话,这分明是写话呀!”当我从信封里面掏出一沓几张作业本写成的信时,着实有些惊呆了。因为这个学生写作文从来都不超过200字,考试的时候,作文也只能勉强用掉卷子上的一半格子。如果不是她亲自递到我的手里,打死我也不会相信这份估略有1000多字的书面语言是出于她的笔下。吃惊容易引来兴趣。我带着兴趣认真地读完她写的这封信,结果更让我吃惊的事情来了——这是那个平时里写作单调乏味,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的谷××写的吗?一行一行感透心底,不吐不快的文字,真让我非刮目而不能相看。她在信中阐述了她对我这个班主任的喜爱,同时又罗列出几对她亲眼目睹我处理的班级矛盾,并且难得的是她能在其中两件事情上融入自己的看法,认为我处理得有些不妥当。啊!这个让我曾经定义为小学毕业之前是写不出一篇像样作文的学生,凭这封信就足以摇身一变,成为我语文教学的骄傲。可这与语文教学有干系吗?要知道一天前交来的作文本,她的作文也还是200字的老样子呀。我暗自思考了几天无果。最后还是不得不找她到办公室,探寻缘由。我把她作文本里的一篇200字作文和她写的那封1000字信,同时放在办公桌,微笑着问她:“这好像不是一种写作风格呀?”这个乖巧的小女孩听后就笑了。当时她语无伦次地说了几句话,我现在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一句——“老师,那天我实在找不出比写作文更好的办法来说出我的心里话了。”听了她的这句话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在那一刻,她对作文产生了真正的需要,才使得她摆脱了课堂作文教学的束缚,完成了自我超越。
“作文需要”,这个在语文作文教学根本就没有提到的东西,让我心里为之一动。如果能在语文课堂里制造出这种作文需要来,那么主动写作就不会是空谈。如何才能人为制造出作文需要呢?显然教育教学理论的书本上是找不到现成的路子可以走的,需要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不断地通过实践进行探索与总结。我当时就围绕这件事情,做出了如下尝试:(1)写了一篇回复给谷××,故意地当着全班的面对她说:“这是老师给你的回信。”(老师给她写回信,这还了得,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接下来的日子里,班里的学生让我收到了比作文次数还多的信。(2)制作了一份表格,专门用于犯了错误的学生用于陈述所犯错误的缘由,表述改正错误的决心,以此获得原谅。(3)给班委会每一个成员每周发一张标题为“班委会个人工作每周报告”的特制表格。(就凭这个略带炫耀身份的标题,很多学生一张纸都不够写)
如同本文的标题所说的那样,对于让学生主动写作这样的大话题,笔者这里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小案例。笔者之所以把它写出来以飨同行,是因为这个案例让我们认识到了这样一个事实:被动的写作训练和主动的写作活动,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是学生有了真正的写作需要才去写作。而写作需要的产生可以是偶然的,也可以是人为创造的。对学生写作需要的认识,书本上几乎是一片空白。正是源于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才有必要为此而探究。对于广大的一线同行而言,还是那句话,我的这篇拙文只不过是抛砖引玉而已。
编辑 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