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连池
为自己能健康工作50年的追求已经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民以食为天,工作以身体为根本”,思想意识的不断改变,我要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理念以深入人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拓展课堂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一、课堂教学抓特色,创新主体显成效
经过研究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从准备活动着手,采用运动量小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的身心活跃起来,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进入新课内容时,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同学们一致反映,改变了以往慢跑、准备操枯燥无味的老路子,也改变了我们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奇怪想法。
在初一教学中,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先锋,逐步改变了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推出了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新思路。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效应为出发点,在教学中,不但注重学生知识的增进和道德的养成,而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1.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要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我们针对初一教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各种游戏、图形跑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与收获中进行。
2.正确定位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
充分拓展學生学习活动空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禁锢学生活动空间的模式,转变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师与生的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课堂上,大胆地转变教学观念,以朋友的身份以情施教,寓教于乐,在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尽可能地保证学生活动的空间不被人侵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允许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
3.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顺着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我们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因而,形成集体的决策,教师不摆“权威”架子。防止了学生走弯路而迫不及待地去指导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展现出来,教师给予合理性的评价。
在教学中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表现,如果得不到认同,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得不到强化,创新的动机也会慢慢消失,因而,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份自我展示、表现的空间是很重要的。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动手、动脚的能力,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展现出创新的才能。
二、塑造人格魅力,突出主体助学生成功
教育是一项以人格来塑造人格的工作。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跟学生交往最密切,因此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
1.规范个人行为,塑造教师形象
前苏联共产主义教育家曾有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敏的,富于敏感的,即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盯视着他。”世上没有任何人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年轻的心灵以如此深远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习惯。优雅规范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因为“身教甚于言教”,应“不以善小而不为”,应从我们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起,这种行为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时我们见学生没礼貌就生气、着急, 甚至认为,我播种的是“优种”,可收获的为什么成了“跳蚤”?可是我们静思,这很可能就是对我们平时的若干“善小”而不为的惩罚!我们可能的在自食其果。教师的某些不经意动作,如:上课两手叉腰,手机随叫随接等不良习惯。对学生不仅没有形成正面的积极影响,反而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在动态中树立教师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2.帮助学生成功,使学生敢于参与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创新能力,但因缺乏创新精神,所以创新能力体现不出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在教学中,我采用:以学生自我体会动作——学生间互评——教师正确的讲评、示范——学生练习的一个过程,在练习中,时刻以“启发式”为主线。使学生真正地融洽到学习氛围中,从而给予他们一种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例:在一次50m快速跑教学中,我们采用追逐跑,安排平时跑的慢的同学站在起跑线前一步。而平时跑得快的同学站在起跑线后一步,并且告诉他们,每追上前边一位同学得一分,而前边同学没有被追上也得一分,这样练习既达到了50m跑的练习效果,也给了每个同学成功的机会,这样一来,在练习中人人争先,使他们在意识上去思索、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借助体育的人格教育力量,培养他们的创新品格
结合教材中的篮球、足球、接力跑等项目的战术和配合向学生强调配合的重要性,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在互相配合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力量,在教学中,结合名人、名影片等典型事例,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力量。培养他们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这样的练习、对理想、动机、意志、毅力、进取、奉献等创新品格,对学生一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课堂活跃出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问题,从原来只要这么练习就行了到我为什么要这样练习,对我的身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体现,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
1.用足教材,改变方法,备好课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这样对课堂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很重要。而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所以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地区季节等特点,选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强、竞赛性激烈的教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学方法要新颖,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中来。例如:我所带的初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事物的新鲜性、有趣性或较为明顯的特征,以无意注意为主,不善于进行真正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场地、器材,使之新颖化,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参与练习。
2.组织灵活,方法多样,促教学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一定要避免那种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学习内容,只按照计划上课的机械做法。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会对运动感兴趣,才愿意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例如:在一次30米往返跑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四个人数相等的小组进行比赛,结果有一个小组每次都是落后。这时,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个小组每次都落后,而另一小组每次都第一?有的学生马上说:我们都跑的慢,他们有XX,他跑的像飞的一样,所以我们每次都落后,他们小组每次都第一。接下来我把XX跟落后的那个组换了一下,结果,那个组依然第一,他们组依然落后。这时,我又问学生是什么原因?有的学生马上说:“团结就是力量”、“要相互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等等。听了学生的回答,我真是为他们由衷的高兴。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始终处在对体育课的兴趣之中。
3.成功体验,愉悦心灵,出效果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成功是兴趣的支柱,成功一定会给学生带来喜悦、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如30米加速跑,把学生分成四个人数相等的小组,看哪组跑得最快。这时就把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起来,人人都竭尽全力去跑。这样,使每位学生都有同等参与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的成功,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获得成功,而成功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合理地安排教材,采用不同的组织措施,发挥教师自身的魅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广泛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学生在学中有玩、玩中有乐,把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